庶女亦安: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亦安》 140-150(第11/17页)

都会一同在宗人府正堂理事。

    第147章 襄理

    不出亦安所料, 即便自己已经耳提面命,宗人府的官员依然还是有疏漏的。

    除去三位世袭亲王外,不世袭的宗藩中, 依然有不少宗室仍在繁衍, 其中不乏有犯法被废除爵位的庶人。而即便是庶人,也能得到最低限度的供养, 仅限于饿不死而已。

    也有存在特殊情况的宗室, 比如本人早亡,嗣子却没有到承爵的年纪, 家中无以为继,便可以提请宗人府, 先支取本爵位一半俸禄,以供使用。

    类似例子不在少数,而亦安却发现, 有些宗室并没有按例如数拨给,多多少少都会缺一点儿。

    亦安当即指了出来, 让张府丞立刻改条子, 如数拨给。

    张府丞有些支吾道,“禀王妃,这些都是按往年的例办的, 今年突然变了,恐生事端。”若是这些宗室来闹,要把以往缺的补上, 那宗人府说不得立时就要亏空起来。

    亦安只道,“按本位的意思办, 若有人来,本位自然会与其分说。”意思便是这个锅不用张府丞来背。

    张府丞松了口气, 王妃既然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份儿上,那他也没什么好顾忌的。

    亦安又道,“以往定、端两藩宗室,是否由两位亲王代为支取?”这便是两位亲王的特殊之处。其余宗藩明面儿上没有高位亲王辖制,都是派府中长史前往宗人府支取禄米例银。而定王和端王因为是本藩爵位最高者,且永世不降,两藩宗室的禄米例银便是交到两位亲王手中,由其代为发放。

    张府丞忙应道,“一向如此。”

    亦安想了想,便道,“今年还是按这个例,只是禄米成色要按律令来。”在禄米上克扣宗室,宗人府官员尚且没有这个胆子,且他们的油水本就不在在这上面。凡是来往宗人府请托的宗室,又有哪个是靠例银和禄米过活的呢。

    但是禄米的成色就有的说了,一般是当季的新米和去年的陈米对半,粳米和糙米对半。不过如舞阳长公主、临清公主这些,几乎全部都是当季新米。而有些宗室却只能领到次年陈米,或者次次年的陈米。

    霉米不会出现在清单上,这是底线。真要吃死了宗室,宗人府的官员也担待不起,至少要一命抵一命。

    在封印之前,这些差事必是要办的。

    而在办事之前,亦安将宗人府官员聚在一处,指着桌上的红封,对众人笑道,“王爷初掌宗人府,诸位都是老人,年关将近,不过讨个彩头。望与诸位一道,将这个年过好。”再怎么说,圣人明面上也是教安王管宗人府,凡事需得借他的名义才是。

    宗人府官员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在亦安的微笑中上前拿了红封,再向亦安道谢,这也是旧例。便是要作法开端,也不能将所有宗人府的官员一网打尽。需徐徐图之,不能揪住一点儿错处不放,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也不能太过纵容,让下属失去敬畏之心。

    然而第二天就有御史上奏疏弹劾亦安,言其牝鸡司晨,有越俎代庖之嫌。

    这件事还是田顺义告诉亦安的。太子虽然监国,可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让人把奏疏往东宫送。

    这倒不是圣人压着,而是太子自己提的。太子在圣人面前好话说尽,把这件事才拖到正月后开印再办。而后立马去找了陆太傅,请外援去了。

    “太傅乃国之重臣,当次危机时刻,万望老先生教我。”一见面,太子就对陆太傅行了大礼。

    这把陆望吓得不轻,还以为太子有什么至急为难的事。好歹把太子扶起来后,一听太子来意,陆望这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太子的话还真是字面意思,他是真的想请陆望教导自己。圣人突然让太子监国,太子心里实在没底。左思右想之下,还是来找陆望求救。

    无它,陆望名声实在太好。

    相比于亲家白阁老,陆望无论是在士林还是朝野,都享有崇高名望。

    自从白阁老成为内阁首辅,和亦安成为安王妃以来,白阁老在百官心中,已经是四六开了。

    四成官员认为白阁老老奸巨猾,自从亲孙女成为王妃,依仗圣人恩宠,行事预发无所顾忌,大有成为下一个秦首辅的迹象。

    不对,现在的情势,已经去职的秦首辅反而要比白阁老名声要好点,有不少官员已经开始怀念起前任首辅来。

    毕竟秦首辅没有一个做亲王妃的孙女,虽然秦家和慎国公家是姻亲关系,但比起管着宗人府的安王来说,还是很有差距的。

    有四成官员认为白阁老在朝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是年纪大了,力不从心而已。

    至于剩下的两成官员,对首辅的态度很是保守。以往秦阁老在首辅位时,这些人便没什么看法。如今白阁老在首辅位,这些人依旧没什么看法。

    而陆太傅既为士林所倾,眼下又掌管詹事府,可谓是太子求教的不二人选。

    太子这样诚恳,陆太傅也只能应下。

    别看太子眼下还没有显出什么才能,但毕竟是未来的圣人,性子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对于辅佐当下的太子,陆太傅是不抵触的。再说,这也是还圣人当年的情。

    弹劾的奏疏虽然被圣人留中,可也只是一时而已。新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便有御史当殿谏言。

    “陛下将宗人府交给安王,原以安王为宗室中贵者,必能为陛下分忧。然臣听闻宗人府内安王妃实领其事,众官皆以安王妃之命行事,此乃阴阳颠倒,请陛下察之。”崔御史这话,比那一位说亦安牝鸡司晨的大臣,实则要委婉几分,但核心意思不变。

    圣人并未说话,而是看向安王,似乎是在等他回答。

    安王连忙出列,面上神色不见慌张,很是平静道,“宗人府乃天子家事,臣既担了这个差事,不敢疏心。幸有王妃襄助,方能使宗人府运转自如。且王妃也是宗室女眷,又是臣之妻,替臣参详一二亦无不可,请圣人明鉴。”这话说得后面的官员们险些抽了嘴角,以往没有宗令的时候,也没见宗人府瘫痪啊?

    这话也就是糊弄外行,做过一部主官的都知道。但圣人明显接受了安王的狡辩,只对那位御史说了句,“此乃朕之家事,卿等勿虑之。”

    圣人早就有言在先,让亦安帮着安王理事。御史这样,也只是担忧亦安弄权,以此结交勋戚,扩展自己的势力。

    不过有亦安这个安王妃的身份在,似乎不必通过宗人府,也能达到结交勋戚的目的。

    眼下看到圣人心意已定,御史们便不再多言。

    说到底,这不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将近年关,亦安却愈发轻松不得。

    不是为宗人府,而是宫里出了事。

    自楚贵妃将宫务交给太子妃以后,便在钟粹宫带起了孩子,嘉顺郡主和那位殿下就住在隔壁的永昌殿。楚贵妃这样的年纪,也算是含饴弄孙,日子倒清闲起来。

    不过这可苦了太子妃,她的身子本就是强撑着,楚贵妃放权得不含糊,一点也不留恋宫权,这对太子妃而言固然是好的,她可以通过襄理宫务,尽快在后宫之中建立自己的班底和权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