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亦安》 130-140(第2/18页)
在王妃面前,没有这个必要。两人是老相识,对对方的性子尚且算是了解。
绿澜面上分明是不赞同的神色,却还是没拦着自家姑娘。
齐太医给亦谨施了金针,眼下亦谨已经清醒过来,只是人还有些虚弱。看见亦安,亦谨忙道,“五姐姐,姨娘她……”齐太医身上的服饰很好认,什么样的人家才能请得起这样的医生?齐太医的身份不言自明。
所以亦谨一下就明白,姨娘这一回是要吃挂落了。
亦安叹了口气,对她道,“祖母禁了杜姨娘的足,说妹妹什么时候好起来,便什么时候让姨娘出来。”这是亦安美化后的说法,毕竟亦谨这病就是为气而生,再不能听些流言蜚语,徒添病气。
亦谨便默默淌下泪来。
亦安却好似没看见一般,对亦谨道,“妹妹不为旁人,便是为自己,也该快好起来才是。杜姨娘糊涂,她不该对妹妹说那些话。亦柔自有三叔母操心,再不济还有老太太。杜姨娘这样,可见是没把妹妹当女儿看。”其实亦安这话也有错处,亦谨名义上的母亲可是彭氏。
亦谨想反驳,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妹妹静心养病,我便不打扰妹妹休息了。”说完这些,亦安便起身离开了。个人有个人的缘法,若是亦谨一直沉溺在这些情绪里,亦安便是大罗金仙,也难救她的命。就像齐太医所言,还得亦谨自己看开才行。别人再替亦谨担心,也改不了这个事实。身子是亦谨的,旁人替不了。
另一边,顾老夫人也在说彭氏,“平日里也该对姑娘们上些心才是。若是杜氏带坏了谨丫头,我看你要找谁说理去。”彭氏才不会为这个和谁说理,不过在婆婆面前,彭氏还是很积极得承认了错误。
“儿媳晓得了,必会改的。”这也是彭氏惯常应对婆婆的说法。
老太太这一回却没打算轻拿轻放,“一家子姐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亦谨这样的心性嫁去陈家。不出三月,连亦婵也要被外人说道了,便是尚德,难道娶了妻就一定能安稳?还有合离呢!”
亦婵、尚德就是彭氏的命根子,听婆婆这样说,彭氏不得不发誓道,说一定会好好给亦柔相看人家。
顾老夫人面色这才和缓了。
而在此之前,太极宫中。
群臣望着圣人,心里还在想,圣人方才在说什么?
太·祖托梦?
第132章 纳采
满朝文武最常说的话便是, 圣人最像开国的太·祖高皇帝,当今圣人文治乃历朝之最,内清吏治, 外拓疆土, 远胜前朝。满朝文武私心以为,便是太祖·高皇帝在世, 也未必见得就比圣人强。
不过高皇帝的江山是一寸一寸打下来的, 便是后来分封诸子,也没有臣子非议。后来世宗皇帝得了天下, 又将一众在外亲王迁往京城安置。
同时又定下太·祖嫡系永世不降,与国同休的国策。其余诸王, 降等承袭的原则。后来又经多代皇帝修改,直到仁宗一朝,永为定谳。
群臣乍一听太·祖托梦, 还以为圣人是想把余下的儿子分封出去,效仿太·祖高皇帝, 让恭王、景王做个实权藩王。
可转念一想, 便是分封,也不如世袭实惠啊。看看端王、定王就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而且分封对于国家而言并无益处, 圣人不会不会知道分封的坏处,毕竟本朝就有过因分封而导致天下更易的先例。后来诸王永居京城,也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只不过下一刻, 圣人自己就打消了群臣疑虑。
“太祖于梦中垂问,不知幼子一脉至今如何?朕思之, 竟不能答。”群臣心说您老鬼扯,高皇帝不问江山社稷也就罢了, 要问肯定也是问好大儿的后人。
若真是高皇帝显灵,也得问问敬王和荣王怎么串联谋反,连个后人都没有?事实上高皇帝绝嗣的儿子有很多,只是因为敬、荣二王乃是高皇后所出,所以显得与众不同。
再说了,幼子是指最小的儿子,还是高皇后之子安王,这可是两层意思。
虽然圣人摆明了鬼扯,但群臣不能明言,又不是活够了。
群臣不言,圣人自言道,“朕思不能绝安王之祀,以慰高皇帝之灵。”随后圣人便让田顺义宣读旨意,一份早就拟好的圣旨。
“……,安王一脉系太·祖皇帝嫡出,我世宗皇帝以太·祖嫡子永世不降。此乃祖宗旧例,朕今不忍安王一脉于本朝绝嗣,日后愧见高皇帝。故以永襄郡王承继安王爵位,以保安藩祭祀不绝,安王理应仰体朕恩……”世子在出孝后,圣人就让他继承了永襄郡王一爵,原本只是走正常流程。旁人也不过感慨一句,这样年轻的宗室郡王。不过永襄郡王传到世子这一代,往后就只能降等袭爵了。
旨意的核心内容就一个,圣人他老人家在安王一爵的去留问题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大宗绝嗣,小宗入继。
这也是爵位传承中,时常发生的事情,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圣人在大朝会上将此事宣布,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好像这是一件什么大事似的。这种事,明明写个条子给内阁和宗人府、太常寺就行。
圣人却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还把高皇帝抬了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圣人想要把帝位传给安王一脉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圣人再怎么,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官员望向最前面的白阁老和白尚书,这样说来,白家可是继首辅之后,又出了一任亲王妃。
而且白阁老的首辅至多也就几年光景,安王妃如今才多少岁数?说不定啊,抱着安王府这个金窝窝,白家还能富贵五十年。
哪怕以后白阁老退了,白成文也不在朝中,只要有安王妃在,白家至少还有可以传承三代的世职。
白成文发誓,绝对有人从后面看自己,不然他头上怎么会突然冒出冷汗来。
一定是殿内太过闷热的缘故……
一定是!
只怕眼下一众清流都在背地里暗骂白成文狡猾,老子当了首辅还不够,眼下亲女儿还作了亲王妃,这往后的日子怎么样,可就难说喽。
以往不是没有父子同内阁的情形出现,不过人家那是不世出的大才方能有这样的待遇。白成文何许人也?以女幸进之辈,焉能升列台阁?
便是白成文有再多的才能,只怕眼下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在亦安被册为亲王妃之前,就已经是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了。
要说朝中也不是没有为白家高兴的官员,勋贵里首推令国公和广顺伯,亦宁本就嫁入令国公府,两家是天然的姻亲。亦安要是作了安王妃,那令国公府在宗室里也算是有了强力的关系。别的不说,就一条永世不降,只要不是谋反的大罪,安王府绝对十分稳固。
广顺伯的孙女嫁给了陆太傅的孙子,虽说是隔着一层,但广顺伯已经年迈,老伯爷是不嫌弃自家的关系多一条的。安王府纵然不是圣人一脉,但若处得好了,也是几十年的好处。
同理,对于城阳伯来说也一样。城阳伯夫人的亲女儿,可是未来安王妃的本家姐姐!
再说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