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亦安》 130-140(第11/18页)
选出来的,娘家自然不像官员、勋贵之流。有时候就是想争这口气,也挺不起这个腰杆儿来。和天家对着干?单是一听这话,腿肚子也软了三分。
故而亦安要作安王妃的消息传出去后,有些喜欢看热闹的便在背后议论,若是安王和王妃有了冲突,也不知道圣人这个保媒的会怎么判?说到底,圣人和安王才是一个姓的祖宗,难道还真能为一个外姓人,去削自家人的脸面?
不过看现在圣人待亦安这样体面,有些人就拿不准圣人的心意。若说看重安王,才为他选了出身高门的正妃,这也说得过去,又合乎情理。
可最不合乎情理的一点就是,圣人之前压根儿就没见过安王!
反倒是和安王妃有几年的情分在,若说圣人是为了安王妃,才特意点了她作永襄郡王妃,只是王妃运数高,还没等过门,安惠王就薨了,这才白捡了安王妃的位置去。
这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不论外人如何猜测,亦安如今已然和安王牵了手。等过了今日,她和安王便是正经夫妻。日后不论相处如何,史书上都会留下安王妃白氏的名号。
又一通礼节过后,亦安辞别家人,和安王一道走出白家正门。
府门外是安王和王妃的全套仪仗,和以往不同的是,亦安的凤轿这回派不上用场,圣人特赐,许亦安和安王同车共乘。
在以往,王妃仪仗只能跟在亲王之后,妻为夫纲,这是夫妻纲常。往前数,也只有纯疑皇后作太子妃时,才有这个待遇。为的是显示宣宗皇帝夫妻一体,圣人和文昭皇后给儿媳妇作脸,才有的这样待遇。
如今亦安也有了,她的仪仗不必跟在安王后面,待车辇一动,安王妃和安王的仪仗是并排行走的。
这似乎是喻示着,圣人是为了安王妃,而不是为了安王,才这样操办的。
“请王爷、王妃登辇。”来到车辇前,穆尚宫嘴上把安王放在前面,看向的却是亦安。亦安微微颔首,便看向安王。
安王这时候还握着亦安的手,被亦安清透的眸子一看,顿时手足无措起来。
亦安便回握安王,轻声道,“王爷,登辇吧。”亦安其实是知道安王名讳的,先前在王府时,她经手过拜帖,落得自然是安王的名字。
巧的是,陆氏为亦安取字,曾想用随遇二字,后来又将其弃用。而安王的名讳,却正是随遇二字。
可能昔年永襄郡王妃,也是想世子能平安顺遂地过一生,随遇而安。与亦安不同的是,那会子世子是板上钉钉的郡王继承人,除非谋逆大罪,不然他那一代,必然是富贵余生。永襄郡王妃为其取随遇二字,是实打实盼着他能顺遂一生。
便是永襄郡王妃有私心在,也不会盼望嗣子多磨多难。
安王轻轻地嗯了一声,便松开亦安的手,和亦安分左右各自登上车辇。
车辇上位置极大,亦安和安王分左右坐好,仍不显拥挤。
眼下车辇未动,安王望向亦安,亦安回望安王,面上是温和清浅的笑容。
安王脸上不由泛起一丝红晕,眸中如化开的春水一般,面上如面具般的冷意也骤然消散,露出真实的一面来。
两人并排坐着,安王向亦安的方向伸出手,轻轻地再次握住亦安的手。
亦安侧目,也轻轻地回握安王。
安王便微微转过脸,似乎不敢看亦安一样。只是握紧的手没有松开,两人就这样互相握着对方,明明没有相互依偎在一起,却莫名好像更加亲近了。
亦安心里松了口气,这至少是个好的开始,不是吗?至少安王现在表现出来的,是对亦安的友好。亦安当然不吝惜回馈这一丝友好,感情也是需要经营的。既然有这样好的开头,亦安也愿意维护它,至少这样能让自己过得更舒心。
穆尚宫没有看到两人的小动作,而是在看到安王妃与安王都坐好之后,这才示意内监。
“起驾!”鼓乐声再起,安王和安王妃的仪仗并排而行,往大内的方向去了。
跟在亦安身后出来的?*? 白家众人望见这一幕,心下也是为亦安感到高兴的。
陆氏心中默念,但愿这份体面能长长久久地留在亦安身上。这是亦安的护身符,其次才是整个白家的荣耀。
等到车辇远去,亦安的嫁妆才出了白家,往安王府去。
打头的就是圣人赐下的御剑和文昭皇后的凤冠,只这两样,便让前来观礼的百姓纷纷跪倒。小民百姓不知道,可抬嫁妆的宫里人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这御剑和凤冠,是圣人亲赐给王妃娘娘的!”一听说是圣人所赐,沿途百姓哪个不是面露虔诚地跪拜下去?便是先前不认识亦安,来也只是为了讨个红封,好沾沾高门大户的喜气。眼下一听说是圣人御赐,俱诚心诚意地跪了下去。
圣人在民间的人望,可能也只有开国的太·祖高皇帝才能匹敌。不过高皇帝那会子是百废待兴,民生不说凋敝,至少经过战火,是不怎么富裕的。高皇帝那会子的百姓,远不如如今圣人治下这样安逸。
都说天家神圣,只到了圣人这一代,皇帝才真正成为神明的代号。在百姓眼中,当今圣人就是神明本身。
既然圣人都有所恩赐,那岂不是在说,王妃是天上下到凡间的娘娘?
借着圣人的名号,亦安第一次在京城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一次被京中百姓这样对待的,便只有纯懿皇后了。
第137章 观礼
仪仗行至长安门外, 今日值守的还是亦安的熟人,锦衣卫指挥使薛璘。
按说薛璘这样的品级,还要来值守是有些屈才的。不过自从圣人不再置九门提督后, 皇城各门的守卫工作就交给了手下的锦衣卫指挥使, 会同圣人提拔的禁军将领一起,直接听命于圣人, 在各门值守。
薛璘更是圣人亲自提拔, 将这座最为重要的长安门交给他看守。
仪仗停在长安门外,内监出示令牌后, 薛璘才下令打开城门。
沿途军士对车辇行礼,并目送其前往宫中。
过了两道门, 又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内监朗声道,“至奉先殿, 请王爷与王妃降辂。”亲王大婚,照例是要先到奉先殿告祭列祖列宗的。
司礼监掌印焦清已经提前在奉先殿外等候, 等到亦安与安王拾阶而上, 面上含笑道,“请王妃与王爷入内。”一应用品已经准备齐全。
亦安握着安王的手,两人相视一眼, 携手进了奉先殿。
本朝自高皇帝开国,传至如今已二百余年,仍未见颓势, 反而在圣人手上走向极盛。是以奉先殿香火鼎盛,并未有残朽之感。
高皇帝夫妇御容高挂正中, 很是一派英武气象。奉先殿中供奉着历代皇帝皇后,有些生前并未做过帝后, 因为某些原因,牌位也得以供奉在此。
比如高皇帝之祖父母、父母,因高皇帝之故,便将牌位安放在此处,享受后人供奉。也有因为后人做了皇帝,其本人牌位得以供奉在此。比如恭顺皇后,神位便在敬德皇后之右。恭顺皇后生前只是妃位,却因为儿子仁宗的缘故,牌位得以升附奉先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