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亦安: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亦安》 120-130(第10/19页)

道。

    “谨遵陛下旨意。”

    没有劝说,也没有谏言。

    安王的谥号就这样定了下来。

    在殿内的这些官员,几乎便是国朝最有权势的几位大臣。可在圣人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

    京中诸卫根本不听大臣的,只遵上命。

    把白阁老、宋阁老这些大臣们加在一起,都不够圣人玩儿的。

    圣人根本不会担心大权旁落,说抬举谁,那就是真的抬举,不会担心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崇元一朝或许有宠臣,但绝对没有权臣。

    定完谥号,接着就是安王爵位的去留问题。

    照例是白阁老开口,请圣人降旨,该如何定夺,群臣但唯上意是从。

    但这话由白阁老说出口就很奇怪。世人都知道他的孙女是安王一系的郡王妃,如此难免有瓜李之嫌。

    可白阁老是首辅,这话必须是他来讲,不然为了避嫌而不发一言,就更让人觉得其中有鬼了。

    而圣人这回却没有明确表态,廷议小半个时辰,白阁老等人依次退出太极殿。

    没过几日,圣人让工部把安惠王的牌位放进了宗人府。

    这是一个信号,圣人似乎不打算让安王的爵位传承下去。宗室里但凡是在宗人府祭祀的,都是无子爵除的。

    五月里,景王妃频频入宫探望太子妃。面上是探望,实际上还是想请太子妃襄助,劝说圣人,让自己的小儿子继承安王爵位。

    而景王妃这样想,也确是有底气的。毕竟她的小儿子是圣人的亲孙子,又有这样的关系在。

    景王妃自家都想好了,日后小儿子继承安王爵位,还能帮扶长兄一家。景王妃心里也明白,若是过继长子给安王,势必会被人耻笑。过继小儿子,面上起码没有那么难看。又有圣人压着,再无不妥当的。

    景王却对这个提议兴致缺缺,近日更是频繁往郊外跑,似乎是迷恋上了修道,几乎连王府也不住了。

    景王妃无奈,景王不肯去寻太子,景王妃只好自己去寻太子妃,她们二人是妯娌,有些话自然好开口。

    “嫂子别嫌弟妹多嘴,如今一个亲王的爵位对嫂子而言自然不算什么,往后这天下……,还请嫂子多疼疼侄儿。父皇便是有除爵的想法,还请嫂子必要略劝一劝。”

    第127章 殷勤

    景王妃的话可谓十分直白了, 太子已然得了天下,在这种“小事”上,合该帮衬自家兄弟才是。

    太子妃原本就是强撑着接待弟妹, 一听这话, 顿时咳得更厉害了。

    延熹郡王妃今日也入宫前来探视,见太子妃这样, 连忙上前安抚, 又对景王妃致歉,“娘的身体确实不大好, 还请您多体谅些个。”景王妃说得兴起,浑然忘了太子妃正在养病这件事。

    景王妃?*? 这才有些讪讪然, 又说了两句,托词离开了。

    延熹郡王妃便望着景王妃离去的身影,默默叹了口气。服侍太子妃喝药休息后, 延熹郡王妃也离开了。

    景王妃想要寻求外援,东宫是她唯一的选择。

    恭王自家没有想法, 本身就是亲王不说, 便是圣人想给,恭王也没有儿子受封啊。

    眼看太子妃那里行不通,景王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连端王妃和定王妃两位长辈也没放过。

    端王妃私下对儿媳们道,“景王妃是心急了,你们近些时日谨慎些, 你要掺和进这些事里。”端王也是永世不降的亲王,端王妃压根儿不必为景王妃那些空头支票而替她冲锋陷阵。

    端王世子妃和清河郡王妃一一应下。

    舞阳长公主一贯是不理这些事的, 且她只会对外人道,一切只看圣人的意思。景王妃不欲自讨没趣, 便没有登长公主的门。

    在景王妃心里,亲孙子总归要比外人亲近得多。便是破了这个例又如何?难道还有朝臣敢置喙什么?

    景王妃着急上火,舞阳长公主却很平静,甚至还到临清公主的府邸上去小住。

    至于安王的爵位问题,舞阳长公主私下里也和临清公主讨论过。

    “若那孩子真有这个造化也好,往后宗室里,也不必看旁人脸色了。”亲王妃虽然和郡王妃品级相同,但实际上,亲王妃是要比郡王高一级的。

    就像一品诰命与二品诰命同样称夫人,但实际上,二品夫人见到一品夫人时,往往会自谦许多。因为她们的丈夫是二品官,对面是一品。只有陆氏这种父亲和公公都是一品大员,且受圣人看重的,才能在一众超品女眷中泰然自若。

    “若真能如此,也是她的命数。”临清公主虽然也希望如此,但若真是永襄世子继承安王爵位,那又要等守孝结束后,才能举行大婚。

    临清公主怕的是,若亦安再等三年,到时候要是守不完的孝,又该如何?

    要知道,白阁老就比圣人小几岁而已!

    人生七十古来稀,白阁老和发妻顾老夫人早就过了七十,便是哪一天突然驾鹤,也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

    到时候万一接连守孝,只怕耽误了亦安。

    临清公主也说不出不做这个王妃也罢这句话,因为安王他确确实实不一样!

    安王自太·祖一朝始,便有“安藩一脉,诸王最富”的谚语。虽然可能有几分夸大,但安王在诸王之中地位超然,却是实打实的。

    这不仅是因为安王是太·祖幼子,其深得太·祖宠爱的缘故。就连安王府的规制,其实也有些逾越。

    不过这是太·祖高皇帝亲自为小儿子选址建造的王府,富丽堂皇些,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帝王家事,那时候御史就没劝下来,一代一代到安惠王手里,光是维持整座安王府的运转,便是一笔不菲的银钱。

    “只是不知父皇心意如何,若是有意立永襄,也该早早预备起来。眼下距离婚期已经不到五个月,仪仗器物,也该进王妃娘家了。”这是一层,皇家娶妻,至少也要五个月的准备时间。

    从纳徵发册到迎亲那一日,中间儿至少有两个月的空闲时间。更不用说在这之前,永襄世子还要举行加冠仪式。

    宗室命妇的册宝,至少也要个把月的时间制作。其中册文篆刻,名号拟定,一旦发生更改,便要推倒重来。

    圣人把日子定在十月,已经算是很紧凑的。其中自然留出了空闲时间,但绝对不多。

    就在景王妃为幼子奔走的时候,有些人家也在议论此事,不过关注点不是安王,而是白家。

    “眼下安王亡故,王爵将来如何不可言说。然我先前与白夫人已经提过姻亲之事。咱们是娶亲,更应该殷勤些才是。依我看,不必再等,在三郎入闱前,便把婚事定下。一来,这是咱们对白家的诚意。这二来,也是告诉旁人,咱们陈家并非因为亦谨是未来王妃的妹妹而求娶,只说看重她性子沉静,是我这个婆婆瞧中了儿媳妇,而并非是陈白两家联姻的结果。”

    陈阁老和妻子夜间相向而坐,看着妻子这样兴致勃勃,不由拔出头上束发用的一枚玉簪,拨了拨身前烛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