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亦安: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亦安》 80-90(第7/17页)

好里说,难道还能说圣人做事不靠谱?

    便是陆氏有再多想法,也只能咽下不提,只嘱咐道,“若有什么不趁手的,一定要打发人回来说一点声。”不一会儿又道,“要不让郑妈妈和你一道去?”郑妈妈也是经过事的,当初陆氏母亲离世,郑妈妈也在一旁经手过些事。

    陆氏算是病急乱投医,亦安稳稳神又安慰道,“母亲莫急,郑妈妈年岁大了,郡王府到底人多些,郑妈妈跟过去女儿不放心,且这与礼不合,还是让郑妈妈留在母亲身边吧。”陆氏张口就想反驳,你一个姑娘家过去就与礼相合吗?只是话到嘴边到底没说出来,只伸手摸了摸亦安的头发。

    “要是有什么难处,千万别藏在心里。咱们家虽不是手握铁券的簪缨勋贵,可也不是寻常官宦人家可比。”

    要不是消现在场合不对,亦安都想给陆氏撒个娇,把这茬儿错过去。

    “母亲放心,若有难处,圣人也不会不管。”这是亦安的底气。抬出圣人来,也是为安陆氏的心。

    圣人在陆氏这里确实管用,可陆氏听到两个字眼儿,就浑身不自在。等亦安到永襄郡王府以后,陆氏想到半夜,也没想到自家有什么地方开罪了圣人。

    连带着办完公务归家的白阁老祖孙四人,也没想到自己有什么得罪圣人的地方。

    白阁老率先做了自我检讨,“先前蒋文忠公上疏为宣宗皇帝请封,我等虽非首倡,却也并未阻拦。”

    白成文紧随其后,“一应礼制均按最高标准,礼部上下无一人懈怠。”

    白尚仁最后总结,“宣宗皇帝实录均由我亲自校对,绝无一丝疏漏。”

    能让圣人行为反常,也只有这一件事。若说还有别的,先皇后算一件,可亦安在那件事上是有功的,事后圣人的封赏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人的目光落到白成理身上,白成理磕磕巴巴道,“尚宝司近来无事发生……”一个养老部门,能有什么大事?!

    白家人想了一夜,也没想出来个子丑寅卯。

    第二天,更让人惊讶的事来了。

    蒋次辅去世数月,内阁缺员。但群臣认为这并非大事,便没有请圣人增补阁员。阁老一多,六部权力就弱。

    而没等大臣提起,圣人便先提起。

    百官并没有等到让他们推举阁臣的明令,而是一封早就拟好的诏书。

    白阁老升任次辅,礼部尚书宋元升入阁。礼部由白成文以侍郎暂管。

    细看这道圣旨不难发现,这还是出自亦安的手笔。再一看落款,一月之前就已经写好了。

    至于亦安为什么没有向祖父和亲爹透露只言片语?一是因为被弹劾怕了,二是因为这是圣人恩典,但还未降旨。若亦安嘴快说了出去,惹得圣人心生反感,倒是给自家招祸。

    亦安索性只当自己不知道,圣人压着旨意一日不发,亦安就当没有这一回事。

    君心难测,亦安谨慎惯了,还是别触这个霉头为好。

    第085章 分工

    有些人距离权力核心太近, 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也能去掌握权力。亦安从不这样想,她确实是御前女官不假。可亦安从来不敢打包票, 说自己一定能揣摩明白圣人的想法。

    很多时候亦安只是照圣人的命令拟旨, 而不去细究这背后有何深意。有时候想得越多的人,反而死得越快。尤其是在御前行走, 只看焦掌印就知道, 几十年如一日,圣人的心思除了想让臣下知道的除外, 一丝一毫都没有多余的。

    接到圣旨当日,亦安便换好官服, 去明德堂向老夫人顾氏辞行。这件事瞒不住,宫里内监来过一趟,消息早就传遍内院。除了几个姨娘处消息不大灵通外, 三夫人彭氏一早就到明德堂等着了。

    彭氏倒也不是怕托付给亦安的事办不成,而是一个姑娘家去操办丧礼, 这件事怎么看怎么诡异。

    顾老夫人很冷静, 面上神色未变,端着茶盏的手都没哆嗦一下,只嘱咐亦安照看好自己, 莫要劳累到。

    待亦安带着两名女史离开后,顾老夫人才唰地把手上夫的茶盏摔了出去。清脆的碎瓷声扩散开来,于静谧之中添上几许波折。

    这时候陆氏反而劝道, “娘切莫动怒,其中内情如今尚不可知, 稍后儿媳便让人去打探消息。”旨意是宫里传出来的,偏生亦安是在家休沐, 要想知道事情到底如何,还得走一走勋贵的路子。

    陆太傅虽然受圣人看重,但陆家在宫里并无消息渠道,除非陆太傅亲自入宫去问,不然陆家也不知道圣人心里的想法。而陆氏首先想到的就是,已经和亦宁定下婚约的令国公府。令国公夫人窦氏和陆氏是知交,便是有个不好开口的话,也能暗示一二。

    只是还不等令国公夫人那边有回信,第二日圣人的又一道旨意就把白家人弄了个措手不及。

    卡在这么个节骨眼儿上升作次辅……

    若是早上十来年,还能赞一个年富力强。如今白阁老都是年过古稀的岁数,说句难听话,又能做几年次辅?除非像蒋阁老一般,活到近九十才驾鹤。不然次辅这把交椅,只怕也做不了几年。

    而新补的宋阁老更是年迈,本来都打算向圣人提交致仕夫的奏本。冷不丁一入阁,只能将此事暂且放下。

    夹在这些事里,亦安在永襄郡王府主持丧礼反而不那么显眼了。

    白次辅和宋阁老不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白成文这是要得重用了。不然圣人为什么不调别人来做礼部尚书,反而要让白成文暂管?不就是因为白成文还没做满三年侍郎,就算是超擢,也要有个由头才是。

    等今年秋闱一过,主持过一届秋闱,便算是有了政绩,那时便可升做尚书。

    就连白成文自己都有所察觉,怎么会这么巧?宋阁老前几日才提了想要致仕,今天圣人就颁了旨意?

    不论白成文怎么想,百官都已经把他当作“准尚书”来看。

    亦安到永襄郡王府时,发现王府并非一副乱糟糟的景象,在云长史和先亦安一步到的鸿胪寺少卿的调度下,显得十分井然有序。

    除这二人之外,亦安还看到两个“熟人”。

    顾铭琅与魏怀成……

    做两人作为国子监监生,这时候被派来做壮丁,等会子讣告写好后,便由选定的国子监监生前往各个王府报丧。

    永襄郡王妃品级不低,除了端王、定王、安王府外,平王、恭王、景王府也是要去的。

    亦安换过丧服,这才向云长史和孙少卿走去。

    “白尚书。”看见亦安,云长史放下心来。这外面的事他能和孙少卿商量着料理,可里面的事,他终归是男子,总不能让郡王世子撑着去接待来吊唁的各府女眷吧?

    “云长史,现下情况如何?”亦安和孙少卿互相颔首示意后,便问起具体情况来。说起来亦安和孙少卿算是半个“熟人”,对方是崇元二十一年的进士,而当年主持春闱的正是时任礼部尚书的白阁老。真论起来,孙少卿算是白阁老的门生。

    这也正是为何,孙少卿和女官共事而面无异色,他怎么会为难座师的孙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