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病弱王爷他又高又壮》 130-140(第12/15页)
纪兰庭长叹了一口气,道:“八弟说的对,有备无患总好过猝不及防,提前准备着也无碍。”
“是。”
书房内,纪兰庭正焦急地等待。
另一边,一队人悄然接近宫墙之外。
这群人的身形高大,然而脚步却十分轻巧。
他们排成一列纵队接近城门,不等门口的守卫发觉便如鬼影一般潜进了宫中。
——
京城外,蛮人的大军如滚滚洪水般抵达城郊。
以穆铁的大帐为中心,战士们骑着战马,气势汹汹地在城郊列队。
“停!”
穆铁叫停队伍,走出帐篷远望着已经依稀可见的京城。
他没想到这一路走来居然如此顺利,甚至没见有什么阻拦更别说撞见齐人的兵马。
看来果然同晋王所预料的那般,整个大齐能打仗的全都被困在漠北了。
“平远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死守着的墨城已无用武之地了。”穆铁得意地大笑起来。
等到他攻下京城控制了齐人的皇帝,平远侯就成了无主可依的丧家犬。
穆铁仿佛已经看见不久的将来他登上宝座一统天下的场面,顿时更觉得意气风发。
“诸位安达,齐人的都城就在前方,”穆铁高喝一声,“待我们割下老皇帝的项上人头,想要多少草原就有多少草原!”
南大汗的鼓舞话语如同燃起的烈火,燃烧着每个蛮人的心灵。
“吼——”
几万名战士齐声高呼,那声音撼天动地响彻云霄。
穆铁召来战马,拔出弯刀翻身上马。
“天狼神保佑,随我冲啊!”
南大汗骁勇善战,他在马上挥舞着手中的长矛,高声喊着口号,士气高昂。
战士们纷纷振臂高呼声势震天。
“天狼神保佑——”
说罢,蛮族战士们呼喊着号子义无反顾地随穆铁朝城楼的方向冲去。
而在京城的城墙上,谢琛早有防备。
“大统领,蛮人来了。”
何忠沉声说到。
谢琛身穿铠甲,目光坚定地远眺着天地相交的地方。
只见地平线上扬起一阵尘土,他紧紧地攥住手中的长枪。
眼下即将迎来的战斗关乎京城百姓的生死存亡,他绝对不能有半点犹豫和松懈。
“全军准备!”谢琛高声喊道。
城墙内外守卫的士兵迅速执起弓箭严阵以待。
直到蛮人的大军出现在视野中,谢琛才倒吸一口凉气。
城墙下的蛮人实在比他想象的更多,乌泱泱一大片望不到尽头。
谢琛让城墙上的弓箭手两两一组交替射击,直到确认蛮人进入射程后扬手大喊。
“放箭!”
禁军士兵们迅速按照谢琛的指令调整阵型,整齐排开,瞄准敌军的方向。
弩弓张开,箭矢犹如黑云般密集射出,将蛮人的冲锋阻挡在城墙下。
“小心!”
穆铁高喝一声,打头阵的蛮族战士纷纷举起盾牌挡在身前防御。
然而还是有不少人马中箭倾翻。
“齐人倒是比我想的动作快,”穆铁冷笑一声,“但论骑射,没有人能敌得过我的狼师。”
说罢,他带领蛮人停下冲击。
“全军听令,放箭!”
几万名蛮族战士纷纷从背后拿起弓箭,挽弓朝城墙上射入。
比方才更加密集的箭雨扑向城墙,谢琛一惊赶忙趴下身子躲在盾牌后。
穆铁见状仰天大笑一声,扬起马鞭上前喊到:“城墙上的是谁,还不速速打开城门迎接你们的新主子!”
谢琛深吸一口气,冷声道:“吾乃大齐禁军统领谢琛,大胆蛮贼休想进城!”
“老子从未听过你的名字,”穆铁挥舞弯刀挑衅说,“今日倒是要看看你能撑多久!”
说罢,铺天盖地的利箭再度袭来。
城墙上的将士们只得仓皇躲避。
谢琛深知京城所剩的兵力有限,将士们虽然英勇但难以与蛮人庞大的军队相抗衡。
蛮人有备而来,并不贸然上前,只是列阵在城外接连放箭远攻。
穆铁从容地坐在帐篷外,一边喝着马奶酒一边欣赏城墙上齐人负隅顽抗的狼狈模样。
京城的守军只能勉强抵挡他们的攻势,就凭谢琛这群人终究撑不了几日。
只要他们堵死城门,没有粮草支援单凭这点就能将京城中的人耗死。
届时,等到从黑水河小路进发的援军赶到,齐人就再无力回天。
第138章
蛮人大军突如其来,竟然能避开沿途驿站一路推进到京城外。
亏得还有谢琛率领禁军守在城墙上,因而勉强抵挡住,否则京城如今怕是早就成为废墟。
京城中的百姓尽数躲进家中不敢外出,整个皇宫笼罩在紧张的氛围当中。
雍王的棺木才送走不久,入宫的大臣还未来得及离开。
文德殿上,群臣已经乱作一团。
“蛮人大军为何能悄无声息来到城外?为何连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难道不是平远侯失职放任蛮贼过境吗?!”
“殿下,请治平远侯戍边不力之罪!”
……
声讨平远侯的声音此起彼伏。
事到如今竟还有人挑拨漠北边境与朝廷的关系。
烛光映照在纪兰庭忧心忡忡的脸上。
他身上的丧服还未换下,抵着额角望着台下乱成一片的景象。
还未走出兄弟遇难的悲痛,他既要照顾重病的老皇帝又要支撑大局。
这位年轻的太子忽然一日间挑起了重担。
“诸位……”
他疲惫地开口,声音却被淹没在大臣们嘈杂的议论之中。
“蛮人大军就在城外,这可如何是好啊!”
“偏偏赶在雍王殿下出殡之日,实在是唉……”
“京城仅凭谢琛手下的万名禁军能够抵挡几日?”
“完了,完了,全完了……”
“天要亡我大齐啊!”
“……”
“诸位!”
正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
纪兰庭扶案而起。
他提高音量道:“兵临城下,诸位大人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是时殿内的喧哗声才逐渐歇下来。
台下百余名大臣面面相觑,不似方才讨论时那般热烈反而没了声音。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