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90-95(第10/14页)
前的舆论场被士族阶层掌控的太厉害,哪怕李暮歌已经尽量听取民间的声音,依旧被士族的笔杆子控制了。
百姓最爱看的不是什么士农工商的阶级言论,他们之中,四个阶层的人都有,长宁城中最多的其实是民籍的小商人。
老家有田,没有成为商籍,但在长宁城做小生意养家。
对于身兼两种社会身份的金字塔中低层人士,他们不在乎士农工商定论,怎么定,他们都不可能成为高阶层的士。
所以他们非常喜欢看士族的人出丑。
看到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之人,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丑事,既能满足窥私的欲望,又能让他们出一口心中恶气。
那种情感,用言语形容,大概就是:看吧,哪怕那些人出生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依旧是一个烂人!品德败坏的烂人!
“百姓已经将那三兄弟扒出来了,是礼部侍郎史家,真没想到,礼部的官员,竟能做出如此下作之事,只是正如报纸上所言,可怜了三位夫人。”
颜士玉再次入宫与李暮歌下棋,下棋期间,同李暮歌说起此事。
下棋是有益身心的游戏,李暮歌落下一子,很快取得了这局棋的胜利。
“你最近也去讨论八卦了不成?棋力下降的厉害。”
李暮歌赢了后,索然无味地将起身,拒绝再下了。
颜士玉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最近确实有些心潮澎湃,静不下心来。”
“那就多读读书,正好,你为孤讲一讲这一段史吧。”
李暮歌说着,拿起一旁倒扣在桌角的史书。
颜士玉接过来,手下的触感十分柔软,低头嗅了嗅,还能闻到上头淡淡的墨香。
“殿下,这是新印出来的书?”
“嗯,活字印刷,正适合印刷各类书籍。”李暮歌有些失望,“你没看出来,纸也不一样吗?”
颜士玉没看出来,不过她感觉出来了。
“确实很不一样,触感更为细腻,如人的肌肤一般柔软,和此前的纸大不相同。”
拿肌肤形容纸,李暮歌一下子联想到了画皮。
她看了一眼啥也不知道,还在那里细细揉搓书角的颜士玉,想着下个月报纸上,要刊登上一些灵异小故事,提高一下长宁百姓的胆量。
免得出点儿什么事,就被吓得吱哇乱叫,到处求神拜佛。
长宁城无辜的百姓们还不知道,自己之后即将面临什么,此刻大多和颜士玉之前一样,满脑子八卦消息。
“都是新研究出来的东西,活字印刷倒是好弄,就是这个纸,可真是废了不少功夫。”
李暮歌一开始在城外的农庄之中找人专攻土地,除夕之后夺了权,她就开始研究别的东西了。
一开始没有李乐景这尊大佛帮忙,李暮歌只能研究一些现成的东西加以改良。
印刷术和造纸技术,就是改良后的成果。
将书籍的成本降下来,就是让学习的成本降下来。
现在想要开展基础教育,惠及整个大庄所有百姓是不太可能的,但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迫在眉睫,必须有神器——活字印刷术相助。
活字印刷其实在印大批量的书上没什么优势,一些基础书籍如《三》、《千》、《百》之类的启蒙书,还是要用雕版印刷,可以省去排序的步骤。
活字印刷最主要的好处是足够灵活,报纸就非常依赖活字印刷,还有很多在市场上并不算热门的书籍,雕版印刷根本没法赚钱,这个时候就凸显出活字印刷的好来了。
至少印完之后,不会留下一大块的字板占地方。
颜士玉终于欣赏完纸了,开始看书中的内容。
李暮歌让她讲的那一段史,是前朝记载的一件丑事。
王朝存续时间够长,什么丑事都有可能发生,有时候史书上记载的文字,会让后人目瞪口呆。
“字,臣都认识,可这内容,臣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太陌生了,这一段段话实在是太陌生了!
颜士玉神情慢慢变得呆滞,无语至极。
“人各有欲,只是有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变成人,有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变成了被欲望操控的野兽。”
纵观史书数百年,道德败坏到极致的人还是少数。
大多数还是挺正常的。
在李暮歌看来,这其实就像是人群之中好人与坏人的比例,好人多,坏人少,可坏人做一件坏事,足以将好人做得所有好事都毁了。
颜士玉对李暮歌暗戳戳骂前朝荒唐的皇帝不是人这一点,没有任何意见。
她说道:“前朝皇室出现如此大的丑闻,影响深远,一直到末代皇帝,还有人将此事拿出来骂,说是先祖不修德行,后人亦是无德之君,气得后世帝皇闻言便会气急,每每再被提起,朝廷之上都会血流成河。”
李暮歌问:“死了那么多人,为何剩下的人一点儿记性都不长,还是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捋虎须?”
“不过是借此事来发泄心中对君主的不满,还有就是,想要借此名留青史。”
颜士玉的手指在那一段史书记载上划拉了两下,每一次都指向一个人名。
全都是后来提及此事,被处死的臣子的名字。
这些臣子的名字无比陌生,想来在其他事情上从未被提及,但在此事上,一死成名。
“原来如此,孤还以为,真的遇到眼睛里不容沙子的清流了。”
李暮歌这话里有些嘲讽的意思,颜士玉笑而不语,没有明说,却将对那些“死谏帝王,一心为国”的言官的不屑,写在了脸上。
颜士玉一直以来都很清醒,她也想当名臣,但她不会选择这种死法,做一个史书上陌生的名字。
她更倾向于在位时好好干,她知道,将国家经营好了,为百姓争取到了足以改变他们处境的利益,百姓自然会记得自己的名字。
“你说,那些言官会因为皇室的丑闻而撞柱,会不会为了史家的丑闻撞柱?”
李暮歌其实等了好几天了,早朝上没什么动静。
按理说史家的丑闻已经在长宁城中沸沸扬扬多日,那些言官怎么能像是聋了一样,一张弹劾折子都没上呢?
颜士玉懂了,她接了李暮歌的话,说道:“臣不知,但臣觉得,此事古今未有,若有言官因此撞柱,想必同样可以名留青史。”
世家以为能够将所有官员的嘴都封起来,以为他们坚固如同铁桶一般,却不知,人各有心思,是眼下一时的好处诱人,还是成全自己一世名声更香?答案昭然若揭。
李暮歌非常满意颜士玉的态度,也很满意对方的速度。
因为第二天一早,就有言官上奏,弹劾史家人的荒唐,认为那位礼部侍郎不配当官,羞于与其为伍。
弹劾史家的人还不是一个,看有人站了出来,跟风的以及早有不满的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