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85-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85-90(第6/14页)



    李暮歌将奏折合上,两个字表达了她对颜士玉将希望寄托在穆盈栀一人身上的不满。

    “世家底蕴千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拔除,殿下千万不能着急。”

    颜士玉微微皱眉,她担心李暮歌又要做什么大开杀戒的事情,来推行政策。

    李暮歌摇摇头,还是那两个字:“光凭一个穆盈栀,根本不够用,并非我着急,是你太不着急了。世事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出五年十年后是什么光景,只盈栀一人,她能教几个学生?孔子号称弟子三千,都没法彻底改变战国格局,她能比上孔子吗?”

    “并非是让穆盈栀自比圣人,而是让她慢慢教,一点点来。”

    “那寒门何时能成气候,我老死,他们都不可能和世家对抗。”

    李暮歌从不会将改变的希望,寄托在个人身上。

    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能光靠一个人?

    “殿下的意思是,要多几个‘穆盈栀’?”

    颜士玉明白过来了,她有些没信心。

    李暮歌点点头,说道:“穆九榕自小就被她带在身边,在穆盈栀十几年的教导下,才如此优秀,十几年才能培养一个初入官场的人,等穆九榕登上高位,又得十几年,来回三十多年才能叫一个人登上高位,中途但凡有意外,这个人就废了。”

    颜士玉想说可以多教几个。

    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更是,很多大儒一辈子顶多培养三五个优秀的学生,一旦穆盈栀身边的学生多了,她难免分心。

    其他人,也就很难达到穆九榕的高度了。

    “况且,人才难寻,穆九榕天生过目不忘,悟性超绝,吟诗作对信手捏来,如此天才,世间有几个?又有几个能幸运地遇到伯乐?”

    李暮歌又问,颜士玉这下是真说不出话来了。

    穆九榕确实是少数,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哪怕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官位,在官场中,也只是个普通官员。

    拔得头筹之人,一个时代或许只有三五个。

    “这样一来,便很难了,其他人没有穆九榕这个学生在前,他们不会愿意收庶民做学生,顶多是收下寒门。如此一来,又是在世家里打转。”

    颜士玉很头疼,都不用世家的人出手,寒门的官员也只喜欢收寒门,收个世家更好,因为世家能供养老师,在官场上助老师一臂之力。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而且出身很低的学生,压根就走不到出身高位的老师跟前。

    千里马甚至无法走到伯乐面前,伯乐如何能识得千里马?

    “确实很难,所以要打破常规,经过此次科举,朝廷的人手勉强应该算是够了吧?”

    李暮歌的问题,颜士玉可以马上给出答案。

    “不是很够,偏僻之地,如西北等地,依旧缺少县官,西北西南很多县官都是当地有名望的主簿等人在兼任。”

    “当地主簿兼任,岂不是成了国中小国?”

    李暮歌之前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就想说了,本来主簿等位置都是当地人,就已经够离谱了。

    李暮歌想着那些底层小吏不好搬家,而且当地人才能更好处理当地的事情,官府也没那么多安家费给他们,这种情况是不得不为之,只能如此。

    但让主簿兼任县令是想干什么?没有朝廷派过去的县令,那个地方还能算朝廷管辖范围吗?

    时间久了,全成主簿等人的一言堂了。

    “实在是没有人手,而且西北西南等地,地处偏远,环境艰苦,官员们都不愿意去,常有人会使劲浑身解数,改换他地为官。”

    李暮歌挑了挑眉,像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她说道:“这不就是机会吗?”

    “啊?殿下是何意?”

    “那些地方,世家大族的人看不上,本地没什么世家,只有无法逃离的寒门与庶民,既如此,何不分出去,单独科举,科举之后,划分当地的官位给他们,只要他们做得好,来年述职,便可调离。”

    为避免拉帮结派造反,官员不能在家乡为官,这个更是好办,西北西南那么大一片地方,随便打乱一下就行了。

    分榜科举,这个法子其实对谁来说都比较公平。

    西北西南的教育资源差,多年来一直考不出什么成绩,单独给他们一个榜,即解决了那边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当地学子长久以来的不满。

    分榜科举早有先例,明朝就干过,到了现代,同样会根据各省教育水平,出不同难度的考卷。

    颜士玉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看向李暮歌的眼神像是在看掌管科举的神!

    第88章

    说完科举, 那就该说说田地了。

    土地,是所有王朝兴衰的关键。

    每一个王朝的末期,都逃不过土地兼并四个大字。

    在这个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土地上, 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管是普通百姓, 还是世家,亦或者是皇室,对于土地的看重, 都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和科举不一样,动土地, 那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只是稍微动一动,都有可能引来滔天巨浪。

    “抢夺世家土地, 其实很简单,只要世家亡了,土地必定会归回朝廷, 只是任何一次世家的动荡, 最后都会演变为整个朝廷的动荡。”

    颜士玉的奏折只写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卡在了土地上。

    李暮歌往后翻了翻折子, 折子上其实写了很多改革土地的法子,颜士玉不是没有丝毫灵感。

    李暮歌甚至在上面看见了很多古代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方法,甚至连一些现代的承包制度, 都在上面被提了一句。

    颜士玉的脑子是真的很灵活多变, 李暮歌没想到她能想到那么深远的未来。

    但所有改革,最后都只是一纸空谈。

    要说空谈,关于现代社会的大同思想,在历史的两千年前就已经出现过,可想要实现那个概念, 直到现代,也只是初现苗头。

    “殿下,方法有很多,无论是政策还是实行的方法,臣都想了一遍,但最后,臣一一否决了,后面全都是被否决的想法,臣的折子还没写完。”

    颜士玉见李暮歌将后头写得那些全都看了,无奈开口,为李暮歌解释折子上那一大片冗长的内容。

    李暮歌看完了,她合上折子,叹了口气,说道:“这些想法,其实都言之有物,只要按照上面的政策去进行改革,一旦成功,无论是哪一条都会比现在的情况要好上不少。”

    “殿下所言极是,可无论是哪一条,都不可能成功。”

    颜士玉能想到法子,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办法比现在的局势要强。

    但她无论怎么推算,都觉得这些办法,不可能安安稳稳地铺开,甚至可能连长宁城都走不出去,就被那些大世家给拦下来了。

    大庄建国两百年,这两百年间,每一任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想过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