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65-70(第6/15页)
家和杨家狗咬狗去吗?”
楚家主要针对颜家,所以大公主很重视颜士珍的意思,如果颜士珍要追究,那就追究到底,如果颜士珍说算了,那大公主也就不特意报复回去了。
颜士珍则在犹豫,她想起了之前的一件事。
自从那一日她和士玉说明白后,姐妹俩在同一个府上住着,却是早出晚归,谁也不见谁。
颜士珍还以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很久,没想到前些日子她回去,士玉特意来找她了。
问她前段时间出门去夜城做什么,又问她,多久没有回过族地了。
颜士珍当时只以为士玉是知道了些什么,过来打探消息,后一句不过是没话找话聊,而今想来,又觉得士玉的重点可能是在后者,士玉在提醒她,族地要出事。
到底是随口一说,还是特意提醒呢?
“士珍,你怎么想?”
大公主的声音打断了颜士珍的思绪,颜士珍抬头拱手行了一礼,道:“还请殿下,为颜家做主。”
颜家不是软柿子,绝不会任由他人拿捏,既然楚家敢来对付颜家,颜士珍就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楚家。
“行,太子最近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是时候敲打敲打他,让他知道,他之所以能做太子,不过是仗着自己是本殿下第一个弟弟,本殿下最不缺的,就是弟弟。”
大公主想起这几日太子得意的嘴脸,眸色阴沉下去。
第68章
对付楚家比对付杨家要轻松得多。
楚家现在可没有一个类似荣阳的皇嗣, 为他们在朝廷上保驾护航,而楚家寄予厚望的太子,从来就不是个能护得住人的实权太子。
杨家太子都护不住, 更不要说楚家了。
很快, 苏铭的事情还没有完,就又接连爆出几个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贪官,仔细一查, 不是楚家旁系,就是楚家门生, 全都和楚家有关系。
这些贪官的所作所为比苏铭更过分,东安好歹是颜家大本营,苏铭背靠颜家, 不敢做得太过分,以至于迎来颜家其他人的不满,所以苏铭多少还收着些。
那些地方上的贪官污吏, 根本没有收着点儿的意思, 他们身处远离长宁的县城之中,加之古代交通不发达, 消息传送慢,朝中又有人做靠山,这些个贪官污吏几乎成了地上小王国的国王!
其罪行罄竹难书, 李暮歌知道的时候都惊讶了好一会儿, 没想到会一下子碰上这么多个不当人的玩意。
当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很可能蟑螂已经成灾了。
李暮歌一想到大公主随便就能查出这几个不是东西的贪官,就知道大庄底下的基层官员,被腐败的程度已经非常深了。
现在,她才看见了这个两百年王朝最为灰暗的一面。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 要不是太子和大公主打擂台,这些贪官不知道还要逍遥到什么时候去。
李暮歌看戏看得欢快,甚至还在心中暗自叫好,转头让穆盈栀帮忙,将这些个贪官污吏的事情,全都传了出去,还像模像样得在民间变了一本《奸臣传记》,准备以后写成话本,编成戏剧,给大庄的老百姓们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娱乐大众。
原本只有一个苏铭出名,现在又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好几个贪官,最近长宁城的百姓们看热闹看得和李暮歌一样开心。
只有太子很不开心。
不应该说不开心了,简直是要被气炸了。
太子怎么也没想到,他采纳楚家的建议,冲着颜太傅发难,最后颜家毫发无损不说,他还沾了一身腥。
颜家的反击比他想象中更加激烈,手段更果决。
相比之下,连一个苏铭都查不明白的楚家,就显得废物许多。
太子觉得楚家远没有杨家好使,可杨家现在暂时退出朝堂,在休生养息,他没法重新启用,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天天上朝,太子就是被弹劾,听着属于太子党一派的官员,或是被贬谪,或是被流放,太子人都要麻了。
连着好几日如此后,皇帝也有些麻了。
皇帝最近身体变得有些奇怪,有时候特别亢奋,心情好,精力也旺盛,有时候却很困倦,变得嗜睡不说,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连床上也开始力不从心。
这种情况,在没有吃药前,皇帝就体会到过,那个时候,皇帝知道自己老了,他畏惧衰老更畏惧死亡,所以他迫不及待地走上了无数前辈的老路,开始寻仙问药。
现在他又开始出现这种情况,这让他内心很不安,他有时候会怀疑,是不是丹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可很快他就会在丹阳子的忽悠下,坚信丹药是有作用的,然后加大剂量吃丹药。
丹药吃下去之后,他的精力确实会恢复,于是为了能够维持精力旺盛,皇帝每天都要吃下大量的丹药。
李暮歌还在快乐看戏,就听说了此事,然后她又从颜士玉那里听说,颜士珍最近常常不在府上,说是在大公主府过夜。
可李暮歌在大公主府的人分明说,颜士珍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在大公主府内过夜了。
两边都没说谎的话,就说明颜士珍人又不见了。
李暮歌果断将目光放在了夜城,运气不错,竟还真被她盯到了颜士珍的踪迹,她去夜城还是那个原因,为了明月泉的泉水。
真是奇了个怪了,颜士珍又不是什么酒鬼,为何每次都要去明月泉,而且还都偷偷去,生怕泄露半点儿风声的样子?
不光颜士珍去,一同同行的还有几个道士打扮的人。
李暮歌仔细一查,发现跟炼药有关。
明月泉泉水炼制的丹药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就跟酿出来的酒有些特殊的口感一样。
李暮歌得知真相时,眨眼已经快到年底了。
入冬后的两个月里,长宁没有再下如刚入冬时那样大的雪,只是气温特别低,人要是穿少点儿,在外面走一圈,能冻成冰棍,各大药房的生意极好,在街上老远都能闻到中药汤的味道。
全都是用来治风寒的药,可见长宁城中有多少患病的病人。
吃药也是治标不治本,只要人冷,就还是会感冒,李暮歌拿了些钱,让人去采买些生姜一类驱寒的药材,在城外以及一些穷苦人家比较多的街道上免费煮驱寒汤,算是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帮一帮那些最可怜的底层百姓。
她还用庄子上产出的粮食换了许多碎米陈粮,用这些东西到一些地方施粥,买最差的布填草做衣裳,发给那些冬天衣不蔽体的人。
这样做能尽可能帮到需要帮忙的人,如果是好粮食好布,根本就到不了最需要帮忙的人手里。
李暮歌现在只能做到这些,她让庄子上的人盘了火炕,火炕上弄了一个个的小木箱子,或是培育豆芽,或是用来育苗育种。
算是人工做了一个温室出来,效果十分不错,入冬前,庄子上有好几户人家学着也盘了火炕。
火炕造价不低,佃户们不是人人都狠得下心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