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长安: 84、第 84 章【番外2】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盈盈长安》 84、第 84 章【番外2】(第1/6页)

    第84章  番外2

    上京繁华, 可再繁华的地界,也总有陋巷贫民。

    城南的明巷,就是与这繁盛格格不入的所在。

    虽叫做明巷, 听上去光明辉耀,可巷子里却是拥挤昏暗, 臭气熏天。里头住的都是贩夫皂隶、薄祚寒门, 倾囊倒箧也凑不出几个子儿的人家。

    而住在巷口的梁家, 就是其中更为显眼的存在了。

    梁家祖上原是做生意的小贩,虽不富裕,可也不愁吃穿。可往前数三代, 便有了好赌的恶习, 到了梁大这儿的时候, 家产早已被输得干干净净,梁大不得已带着妻子搬到了这儿。

    安置了住处后,梁大手里便再剩不下什么钱, 恰巧妻子有孕, 只得起早贪黑得去做些苦力,勉强维持生计。

    孩子落地后, 等着用钱的地方便更多了。梁大拼了命似的卖力气, 妻子方氏也在家中做些针线活贴补,纵使清苦, 可一家三口倒也过得欢洽。

    麻绳专挑细处断, 厄运专挑苦命人。

    就这么过了四年,眼见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梁大却突然糟了难。

    城外的寺庙修缮过程中, 搭好的房梁忽然掉了下来,砸到了三名工匠身上, 梁大也在其中。同行的人忙将梁大送回明巷,刚抬着人进了门,梁大就断了气。

    可怜了方氏,怀着六个月的身孕,看着糊满了血的丈夫,怔得连泪都忘了流。还是里屋被惊醒的儿子跑出来,见到地上的尸首,大哭着喊了一声“爹”,才将她从惊愕中唤回。

    她悲苦地叫了一声,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搂紧了儿子痛哭起来。

    人命不值钱,更何况是梁大这种底层的蝼蚁。管事的来梁家看了一眼,颇为同情地叹了一声孤儿寡母可怜,随后留下十几两银子就走了。

    方氏拿着这笔钱,在邻里的帮衬下,给梁大办完了丧事。

    家里的顶梁柱骤然塌了,方氏终日以泪洗面,心绪恍惚,对儿子也疏于照看。腊月的天,稍有不慎,孩子便着了风寒。

    起先只是低热嗜睡,方氏寻了巷中替人看病的邻家开了几服药,喂下去后却总不见好。拖了几日,孩子高热不退,来探望的四邻都说再不退热恐怕是活不下去了,方氏忙揣着剩余的钱去请了城里的大夫。

    最后花光了前,孩子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只是病愈后,却再也不能开口说话了。

    方氏暗中哭了几次,最后认命一般,挺着肚子没日没夜地织布刺绣,挑起了养家的担子。

    ***

    哑奴知道他从前不叫这个名字,可究竟叫什么,没人记得。

    父亲是识字的,还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但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再也没那样叫过他。

    明巷中有许多与他同龄的孩子,因他不会说话,明里暗里总爱取笑他,“哑奴”这个称呼也是从他们口中传出来的,自此便成了他的名字。

    母亲要干活,还要照顾妹妹,所以哑奴从不在外惹祸,在家也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他也就养成了沉闷的性子。

    随着两个孩子慢慢长大,方氏的身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逐渐支撑不了这个家了,于是哑奴也走了父亲的旧路,在外找些体力活做。

    他为人笃实,做事认真,左邻右舍有事都愿意叫着他一起去。

    在他十六这一年,经牙人介绍,他去了英国公府上做下人。

    英国公宋家是上京城中数一数二的大户,在里头做事,每月的工钱比在外头多上一倍,能让母亲和妹妹在家过得安稳些。

    进府之时,管事便嘱咐过他们:只管埋头做事,勿要多嘴。哑奴记着这句话,兢兢业业地干活,生怕丢了这份差事。

    高门大户之家,最是少不了明争暗斗,兄弟阋墙,更不必说宋家这样多子的门户了。

    哑奴看在眼里,并不放在心上,他们如何勾心斗角,与他实在无多大干系。

    直至宋家大郎与五郎离京出征后,宋府总算平静了不少。

    过了两年,在宋家二郎成婚这日,宋家的五郎大胜而归。宋府一时风光无二。

    哑奴不会说话,在这样的大日子,自然不用在客人跟前露面,以免损了宋家的面子。管事给他放了两日假,让他回家陪陪家人。

    这一次回家,方氏见了他非但不喜,反是一副忧心如焚的模样,隔壁的李婶也在一旁陪她。

    妹妹没像从前那样在门口等着他,哑奴已觉得奇怪,瞧见母亲的神态,他更觉有异,心下一凛便快步进了屋。

    狭小阴暗的屋里,充斥着刺鼻的药味,梁家小妹病容满面,昏睡在床上。

    哑奴皱着眉,回头望着母亲,眼神询问她是怎么一回事。

    方氏眼圈一红,抹着泪开口道:“前些时日巷里陈家的姑娘得了伤寒,你妹妹她素日又爱去与她作伴,三日前从陈家回来的夜里,就开始头疼,接着便是发热咳嗽,大夫说也是染上伤寒了。”

    儿时那场大病所带来的苦厄仍叫哑奴恐慌,他不可抑制地胡思乱想,如果妹妹也与他当时那样,她会不会也再也说不出话,甚至是没了性命。

    他焦虑地握着母亲的双臂,想拉着她往外走。

    方氏明白他是要做什么,拽住他的手,“大夫已经请过了。”

    哑奴还想往前走,边上的李婶出声道:“哑奴,的确是都来看过了,药也都开了,只是小妹她一直不见好。这几日你娘身上的钱都花的七七八八了,就是请到了好的大夫,也没钱付诊金和药材的钱啊。”

    哑奴愣了良久,将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方氏,固执地要她再去请一位大夫。

    未过多少,方氏孤身一人回来了。她攥着钱袋子,道:“这些钱不够,大夫说了,若要医好小妹,少说得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于他们而言,无异于天价。

    哑奴回头看了一眼妹妹,而后出了屋门,回到了宋府。

    宋府的下人中虽然有几人与他交好,但毕竟都是穷人家,谁又有多余的钱接济他人。哑奴别无他法,只得去找后院的管事,想预支下一年的工钱。

    适逢宋家二郎溺毙,管事忙得不可开交,哪有闲暇理会他。哑奴碰了几次壁,心灰意冷地回屋躺了一日,脑子里窜出了个不该有的念头。

    他没念过书,不懂得那么多大道理,却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他睁眼至天明,如今,似乎也没别的办法了。

    ***

    错念一旦生成,便再也难以压下。

    哑奴是在后院做粗活,所能接触到的,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除了一样——国公夫人养身的药物。国公夫人身份尊贵,所用的药材自然也都是极其名贵的,贵过他妹妹所用的十倍百倍。

    哑奴想得很简单,等拿了要出去卖,往后再用自己的工钱补上。

    大抵是头一次行窃,即便他心中极力劝服自己,当真做起来,也是错漏百出。

    他拿了药,还没走出后院,就被人当场拿下。人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