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后我走黑粉路线: 18、第十八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越三国后我走黑粉路线》 18、第十八章(第1/2页)

    马车缓缓前行,一路上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隔着车窗,祢和看着街道两旁沿街叫卖的商贩。

    有卖糖人的老头,有挑着担子摆摊卖菜的农夫,还有脂粉摊子前努力招揽顾客的妙龄女子......

    如今的许都,虽然不似后世景区里那样的繁杂多样、富丽堂皇,但也能让人体验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先生可曾一览过洛阳的繁华?”

    曹操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忽然叹了口气。

    祢和心头一震。

    虽然遗憾自己不曾亲眼见过大汉时的国都洛阳,但在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和他人的传诵中,他也有幸窥见过它的姝色。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洛阳地处中原,地势平坦,交通四通八达,北起邙山、南邻洛河,南北九里,东西六里。

    不仅规模宏大,布局上更是秉持着“象天设都”的理念,十分严谨。

    自东汉时期,便有大量的胡商往来聚集,使其成为天下经济的“焦点”。

    在文化上,更是孕育出了无数颗璀璨的明珠,全盛时期的“太学”人数就达到了惊人的三万余人。

    《东都赋》、《洛神赋》、《三都赋》......

    一句“洛阳纸贵”,成了多少文人墨客人难以企及的目标。

    “不曾见过,但幼时常听人提起。”

    整理好思绪后,他轻声回答。

    “听说那时的洛阳,乃是天下第一城!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各国商旅往来不绝。”

    “每逢佳节,城内更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文人雅士在酒楼吟诗作对;街市上,胡商带来的香料,更是浸满了整条街。”

    “只可惜,董卓一把火,将这一切都付之一炬了。”

    想到曾经的洛阳,他也不免为之叹惋。

    “是啊,那时的洛阳,当真是天下第一城。可惜如今......”

    曹操目光悠远,语气里带着几分痛惜,好似在缅怀记忆中的洛阳城,又好似在回忆城中的自己。

    他顿了片刻。

    “不过先生放心,我保证许都定不会再现洛阳城的结局。”

    闻言祢和侧目望去,只见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不是那个在战场上杀伐果断、野心勃勃,“宁可我负天下,休要天下人负我”的枭雄,而是一个心怀天下的雄主。

    马车一路前行,驶出了许都,来到了广袤的田野间。

    微风拂过,麦香阵阵。

    夏收时节,农夫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不时弯腰割稻,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掩不住脸上的笑意,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上空。

    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的清香,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曹操、祢和两人前后下了马车,并肩走在田间。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曹操一身玄色长袍,袖口绣着暗纹,腰间佩剑的流苏随风轻晃。

    “先生请看,这军屯之策,不仅让我军有了充足的军粮,还让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

    “先生之功,功在千秋,我代这田间百姓多谢先生大才。”

    祢和望着田间劳作的百姓,眼中也满是欣慰。

    “祢和不敢,和只盼能为天下苍生做些实事。如今丞相心怀天下,以民为本,这才是百姓之福。”

    曹操轻笑着摇了摇头。

    “今日曹某冒然邀先生前来,一是为了感谢先生献上军屯之策,解了我军的后顾之忧;二是想与先生一同看看这丰收之景。”

    祢和听后,谦逊地笑了笑,别人不知内情,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此乃司空英明,祢和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先生高洁,曹某佩服。”

    “不知,我可有幸能邀先生与我一同收割,与百姓美美与共?”

    祢和愣了一瞬,随即陪笑着开口。

    “难得曹公有此雅兴,我自当奉陪。”

    两人并肩走入麦田,金色的麦穗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曹操弯腰抓起一把麦穗,用力一割,麦穗应声而落。

    他抬头看向弥衡,笑道:“先生可会?”

    祢和淡笑不语,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当他刷过的农家视频是干啥吃的。

    他利落的接过镰刀,动作虽不熟练,却也有模有样。

    割下一把麦穗,放在手中细细观察。

    “曹公,这麦穗虽小,却承载着百姓的希望。”

    曹操点头,目光深远。

    “是啊,这麦穗虽小,却是天下之本。我曹孟德若能得天下,必当以百姓为本,让这麦田年年丰收。”

    祢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曹公若能如此,天下苍生之幸也。”

    “先生,今日这麦田,可还入眼?”

    曹操微微侧首,目光始终落在他的脸上,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

    祢和抬眼望向远方,神色淡淡道。

    “麦浪如海,丰收在望,确是美景。只是不知,这丰收之后,百姓能否真正得益,可以裹腹?”

    曹操闻言,笑意更深。

    “先生果然心系天下。不过,这天下之事,岂能尽如人意?”

    “我曹孟德虽不敢说能造福万民,但至少,不会让这麦田荒废。”

    他轻蹙着眉,目光转向曹操。

    “曹公此言,倒是豪气干云。只是,天下纷乱,百姓流离失所,麦田再丰,也不过是权贵之食,与百姓何干?”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随即笑道。

    “先生此言差矣。我曹孟德虽为权贵,却也深知百姓之苦。”

    “今日这麦田,便是我为百姓所种。待收割之后,粮仓充盈,百姓自可免于饥馑。

    曹操停下脚步,看着祢和,心中感慨万千。

    良久,他缓缓开口。

    “先生可知,我曾经最想看到的就是这般的景象。”

    “百姓安居乐业,田地五谷丰登,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可惜时势弄人。”

    祢和心中一动。

    这世上的豪杰难有不为时世所累,也鲜少有人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

    可偏偏是曾下令屠城的曹操,却能为一幅春耕图驻足良久,这份胸襟,着实令人钦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