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后我走黑粉路线: 3、第三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越三国后我走黑粉路线》 3、第三章(第1/2页)

    兄弟俩整理好思绪后,一同前往了书房。

    书房内,孔融正品着静书冲泡的花茶。

    这花茶本是祢和为母亲准备的生辰礼物,不想兄长喝后十分满意,硬是把祢和私藏的茶叶里搜刮走了一大半。

    书房中冲泡的便是菊花茶,有清肝明目、避暑除烦之效。

    “文举兄久等了,这是幼弟祢和,年十三,尚未取字。这是吾挚友,孔圣后裔,孔融,字文举,如今任少府之职。”

    双方简单介绍寒暄后,三人先后入座。

    孔融见好友心气平和,语速也不急不缓,便知此事有所转圜,只是不知这少年郎用了什么办法,竟收敛了他的倔脾气,难道真是因为血缘关系?

    “此次,是我之错。”

    “咳,咳咳!”

    听了好友如此干脆利落的认错,孔融惊得差点一口水喷出来。他只觉得惊悚,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狂士”祢衡吗?

    “我先前既以答应文举兄,前往司空府谢罪,但再三想来又着实咽不下这口恶气,当日便不曾前往,次日更是当街击鼓骂曹。”

    “可我如此这般,他仍不杀我,还让文举兄再三前来规劝于我,可见先前我同世人一般,对司空多有误解。”

    他再三观察,确认眼前之人是自己的好友后,也不由得感慨一句“呃,你若真是如此想,自然是好。”

    至于是不是曹操派他前来规劝的,又有什么重要,将错就错也未尝不可。

    “听正平之意,可是有归顺曹司空之意?”

    “不敢,若司空不弃,祢衡愿效犬马之劳。”

    “先前是我太过年轻气盛,眼中非黑即白。可这世上,哪有如此绝对之事?”

    “于各世家、诸侯眼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只手遮天,可在许都百姓眼中,是曹司空让他们免受了流亡之乱。”

    “君不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血流成河、易子而食的场面,在这乱世随处可见。”

    “先前是我眼光太过狭隘了,只一心想着要一展才华、匡扶汉室,却连脚下的路也看不清。空谈理想,却看不见百姓疾苦,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说到动情处,他更是泪如雨下,掩面而泣。

    就连孔融也被他带动了心绪,想起了身在北海时,牺牲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百姓,也不禁和他一起抱头痛哭。

    祢和“......”我不哭,是不是显得很不礼貌?

    在三国时期,哭也是有要求的,会哭更是一项重要的才能。

    刘备、刘皇叔更是其中佼佼者,他善于用哭来感动于人、取得人心。

    各世家、官吏也常以泪明志,笼络人心。

    细细想来,这些都不过是常用的政治手段,玩政治的人,心都脏得很!

    尽管他并不是个爱哭哭啼啼的小孩,但祢和心中明白,不管是否喜欢如此,他都要会其一二。

    人生格言“可以咸鱼,但不能真菜!”

    哭过之后,几人擦了擦眼角的泪,很快又继续了话题。

    孔融知道曹操早已对祢衡起了杀心,只是碍于他才华斐然、声名在外,且自己同他又是挚友,这才捏着鼻子放他一马,准备将他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

    自己今日前来说是为了劝他,其实心中也没什么底,只当尽力而为罢了。

    但没想到峰回路转,少年的一席话,竟真的改变了好友的观点。

    尽管他也觉察得出好友并非全心归顺于曹操,但那又如何?

    他虽任少府一职,为大汉效力,可领的到底是姓刘,还是姓曹的令谁又知道呢?

    不过从心罢了,人生在世,难得清醒,也难得糊涂。

    “正平兄既有定论,那接下来便交由我吧,我这就前往司空府,禀明司空。”

    “司空一向爱惜人才,不拘小节,只要你真心归顺,他定会不计前嫌,与你握手言和的。”

    “那一切,就有劳文举兄了。”

    双方起身拱手行礼,礼罢,孔融也顾不交谈,连忙招呼仆役前往司空府,他怕自己若是再晚一会儿,祢衡就要被发配走了。

    书房内兄弟二人面面相觑,尽管来之前兄长已经向他说了自己的决定,可真亲眼看着,他又为兄长感到一丝委屈。

    姜还是老的辣,祢衡只看一眼,就知道自家幼弟又在胡思乱想了。

    时而聪慧、时而发呆,也不知他是如何在二者间变换自如的。

    “收起你那不值钱的眼神,我刚才说的并非全是做戏。”

    “我确实仍心向大汉,可这和我归顺曹操毫无关系,我为的是大汉的百姓,在其位、谋其职。”

    “兄长说的是。”

    他就知道,自家哥哥这头犟驴,怎么会被他一席话就改变了想法,原来是虚与委蛇之策。

    ————曹操府内————

    书房中,曹操正与幕僚们商议袁术称帝之事,就听到门卫来报。

    “司空大人,孔少府自称有要事求见。”

    “哦,要事?怕不是又来求情的。”说话的正是郭嘉、郭奉孝。

    如今的他虽经荀彧举荐进入曹营,但还不曾做出什么巨大贡献,又因他祖辈虽有余荫,但早已家道中落。

    所以尽管他深受曹操信赖,但曹营中看他不爽的也大有人在。

    “哼,主公还未说话,哪轮得到你发表意见。”

    “在下不过一时心直口快罢了,主公还未发话,你倒是先跳出来了。”

    “你!油嘴滑舌!......”

    那人苦于不善口舌之利,脸涨得通红,双手用力握成了拳头。

    “够了,这是司空府,一切全凭司空做主。”

    看两人越说越不像话,荀彧忙出声喝止了这场闹剧。

    将闹剧尽收眼底的曹操并没多说什么,只吩咐门卫将人请了进来。

    “拜见司空,此次却有天大的喜事来禀告司空,事出紧急,还望司空莫怪。”

    “喜事,不知这喜从何来?”曹操端坐在首位,声音不冷不淡。

    “有才华斐然者前来投奔,这不是天大的喜事吗。”

    “那人是谁,现在何处?”

    听闻有人才前来投奔,曹操心中大喜,因祢横而对孔融产生的不喜也降了几分。

    “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吾之好友——祢衡、祢正平。”

    “呵,孔少府可真会开玩笑,如今许都内外谁人不知他祢衡心高气傲,恃才放荡,不把司空放在眼里。”

    听清了孔融口中前来投奔的人才,竟是祢衡那斯,房中众人皆是愤怒不已。

    “你张嘴就说他有心投奔,怕不是以为我等皆是老眼昏花之辈,见事就忘!”

    “自是不敢妄语,正平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