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歌: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皓月歌》 150-160(第16/23页)

智无智亦然,二心不同时’,何解?”

    这句经文昙叶禅师临终之前曾经向他解过,在明光心中早已铭心,答道:“‘菩萨初心’意指我佛弟子入梵门之时,所生清净心、智慧心、慈悲心等,若在此之外,起心动念,便都是执着和妄想,便是‘后心’。我佛弟子当秉持初心,自然修行有成,若生后心,便堕入无边恶障了。”他忽然明白了什么,疾声道:“我知道了,昙无国师也曾是和我师父一样的大觉者,只是他已生‘后心’,堕入恶障了,是吗?”

    源明藏不答,只微笑:“国师问佛子,你的初心是什么?”

    明光道:“弟子觉时,发下宏愿,愿效法师祖传,将我佛之法弘扬天下,普渡天下众生……”

    源明藏道:“佛子既然发下宏愿,传佛法于天下,当然应该不吝惜将佛法传给希望聆听圣道的人。如今在无遮寺中,有一人,正等着佛子你的开示,佛子可愿往无遮寺弘法?”

    明光疑惑:“昙无国师不是正在无遮寺吗?”

    源明藏:“希望聆听圣道的人,正是昙无国师本人。”

    明光“呀”了一声,源明藏继续道:“佛子既然认为国师已生‘后心’,堕入恶障,不知佛子是否愿意拯救这只迷途知返的蒙昧之人呢?佛子应该知道,觉者就算堕入魔障,修行俱损,可是只要能重拾本心,重新修行,也可以重证大道。你的师父昙叶禅师就是一个例子。”

    明光立在原地,呆若木鸡。

    昙无国师知道自己堕入魔障,希望让自己去无遮寺弘法,助他重证大道。这是真的?还是昙无国师骗他前往无遮寺的陷阱?

    他举棋不定,斟酌道:“昙无国师是我的师长,他的修持远高于我。他若真有心重修,又何须向外而求?”

    源明藏:“闻道有先后,佛子何必自谦。国师大人的意思是他已在无遮寺外设下法坛,与佛子你坐而论法。如果佛子你能够说服他,他便可以放弃关于无上佛国的一切计划。不仅交还被俘虏的承剑府众人,甚至道源心火也可以交给你,让你还给玄真观。从此昙摩寺、承剑府、玄真观三派重新修好。”

    至此,明光终于心动。这十几年,昙摩寺、承剑府、玄真观关系本是冰点,是李璧月、玉无瑑性情好,对他和善。如果能救回人质,拿回道源心火,倒是可以弥补他心中的歉意。

    而他所做的只是在无遮寺论法中胜过昙无国师。

    他自开悟之后,已然通解各经要义。昙无国师虽是他的师长,也未必一定胜过他。话说回来,他如果不能将已失“初心”的昙无国师重新引回正轨,将来又如何开坛弘法?

    明光终于点头:“好,我跟你去。”他看向窗外,“可是李府主不许我离开承剑府,府中各处都设有守卫,只怕难以出去。”

    源明藏见他应允,哈哈一笑道:“这等小事,何足挂齿。我早打听过了,李璧月昨日跟着京中百官,送那老皇帝的棺材去帝陵安葬,今日还没回来。我们忍者,最擅长的就是隐身藏匿,只要李璧月不在,这承剑府的防卫就是个四处漏水的筛子,保管没人发现。”

    ***

    无遮寺位于长安城西二十里处,是昙摩寺的分寺之一。

    无遮意为没有遮拦,一切众生,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皆可声闻菩提妙法,得证果道。无遮寺每隔三年会举行一次无遮大会,向参与的百姓、僧人开坛传法。昙摩寺的高僧们若在经义上有不同的见解,就会在这里举行辨经大会,因此无遮寺的佛殿前设有两座汉白玉的莲花法座,以供高僧们辨法论道。

    只是自传灯大师东渡之后,昙摩寺旧俗已废,此地已许久不曾启用了。

    今日,早已废弃的禅院重新响起梵诵钟声,百名僧侣席地而坐,一同望向最中央的莲花法座,等待声闻菩提妙法。

    莲花法座之中坐着一老一少两名僧人。

    老者着紫色袈裟,法相庄严,手持檀木佛珠,沉着若定。正是昙摩寺方丈,昙无国师。

    少者着白色僧袍,脸上虽稚气未脱,但其举止从容有度,一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情态气质丝毫不亚于修行数十年的得道高僧。正是昙摩寺的佛子明光。

    两人在莲花法座上坐定,明光抬起头,望向对面的昙无国师。虽然后者已改换装束,完全看不出身为琳琅商号掌柜的影子。可是他望向自己时,那慈爱又充满期望的眼神,也足以让明光一眼看出,眼前之人正是在云台寺点化自己,指引着自己修行之路的祁掌柜。

    他压下心头千丝万绪,按照昙摩寺辨经的规矩,施以佛礼,道:“佛法之学,国师为先,明光为后。后学不才,欲与国师一辨经中真义,请国师先出题。”

    昙无国师轻捻手中佛珠,道:“今日的题目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请佛子一论自己的看法。”

    明光心中一动。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十六字出自《涅槃经》,意思是说“世间万物,无一得以常住不坏。有生则必有灭,因此,唯有超脱此生、灭的世界,才可达到寂静的境域。”

    他一下子想到了佛传明灯中的那处灵识界。

    被超度往佛传明灯中的灵魂,超脱了轮回和生死,从此不生不灭,正是《涅槃经》上说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界。

    今日论道,不仅是他想以此为契机说服昙无国师放弃“无上佛国”的疯狂想法,昙无国师同样想以此机会说服他站在自己那一边。

    明光道:“诸行无常,行,是造作的业果,一切的因。万发缘生,无常轨,无常形,生与灭,既是一切的结果,也是下一次生灭的前因。但生死轮回,本是天地宇宙的规则,不该人为干涉,否则就算超脱生死。我执不灭,又谈何寂静涅槃。”

    他此言之意,所谓“无上佛国”,只是以人力干涉天地法则,不过是因为昙无国师自身的“我执”,既然有“我执”,自然算不上真正的寂静境界。

    昙无国师合什,微微一笑:“佛子□□,请问佛子,何为生死?”

    明光道:“生,便是万物的起点。死,是一切的终点。”

    昙无国师:“那万物为何有生死?诸如你我众生,又为何要来这世上走一遭呢?”

    明光答:“以佛法而论,生是因为业因,是前世的果报。你我既入轮回,自是前生有业报,今生修行,也正是为了得证果道,通往涅槃彼岸。”

    昙无国师垂目观心,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明光的胸前:“那再问佛子,‘我’真的存在吗?”

    此问玄之又玄,明光一愣,不知昙无国师此问何意。

    昙无国师又道:“既然有生死,则必然有一个名为‘我’的实体的存在,才谈得上经历生死轮回。可是这世上真的有‘我’存在吗?‘我’之为我,只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用六识感知外部世界,产生色、声、香、味、触、法六种直觉,并将这一切感知的集合体称之为‘我’,可是如果‘我’死了,六识便不存在,自然‘我’也并不存在。”

    明光总觉得昙无国师这一番诡辨哪里不对,未等他想清楚,昙无国师的声音继续响起道:“凡有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