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110-116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110-116(第4/10页)


    李小全问张大牛:“啥是折色税?”

    “就是不交粮食,直接交银子。”张大牛眉头微蹙,“这样确实省了咱们运粮的麻烦,可粮价……”

    他到底没说出口。

    朝廷愿意让他们重新做人,还分配耕地,他还有什么可埋怨的?

    张大牛原籍吉安府,同李小全告别后,跟随同乡队伍一起回到家乡。

    遭日月教劫掠后,吉安府满目疮痍,朝廷委派新官员前来督理政务,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试点”政策。

    自矿税改革收获成效后,谢明灼一直想改变田税缴纳形式,将实物税改为折色税。

    除此以外,她还打算控制“圈地”。

    日月教的反叛正好给了一个契机,在这场叛乱中,士族豪绅的软弱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享受“免税”的政策,却在危机来临的那一刻给叛军蠲资助饷,虽是受到威胁不得已而为之,可依旧为天下所不耻。

    谢明灼例举了一摞又一摞名单,直接扔到反对派脸上,让他们哑口无言。

    故从明年年初始,新政在江西试点推行。

    取消士绅免税政策,士绅名下的土地,要跟百姓缴纳同等税额。

    在叛乱中忠于朝廷者,三年内可以免税,以作嘉奖;在叛乱中轻易倒戈者,剥夺其名下地产,分给其余农户。

    张大牛原籍的地主是个软蛋,日月叛贼袭来时,为了活命贡献出所有钱财粮食,成为叛贼的一员,后来朝廷军打过来,他不小心中了流弹,死了都没人帮忙掩埋。

    人都死了,他名下所有的田产,全都充了公,由朝廷统一分配。

    张大牛孑然一身,分到了五亩良田。

    只要风调雨顺,五亩地足够养活自己,说不定过个几年还能攒下一些钱娶个婆娘。

    他美滋滋地畅想未来,这一想便是三年。

    三年以来,农忙时他勤劳耕种,农闲时打些零工,不仅娶上了媳妇,还得了一个孩子。

    暮秋时节,田地里的粮食收取殆尽。

    张大牛抱着孩子,坐在门前晒太阳,手里还捧着一份报纸,读着上面的字给孩子听。

    朝廷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今年家里添了丁,明年他会多分五亩地,加一起就是十五亩。

    那可是十五亩地啊,若是种得好了,家里能攒下更多的钱,等小宝长大,就能送他去学堂,若能考个秀才,他就是躺进棺材里都是笑着的。

    他越想越高兴,直到目光瞟到一则消息,神情一滞。

    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内阁首辅昌蔚,于九月十五溘然长逝,享年七十岁。

    张大牛不懂朝政,不了解这位首辅,看到这条新闻时都不免心中发闷。

    听说昌首辅是监国公主的恩师,也不知公主如今是何等心情。

    谢明灼早有心理准备。

    老师已经比太医诊断的年限多活了几个月,最后几个月时,他的身体枯败得厉害,瘦成一把骨头,但每次她前往探望时,他都会强忍病痛,目光湛然。

    心里难过是不可避免的。

    老师阖上双目前,她就坐在病床旁,亲眼看到老师有一瞬间仿佛重焕生机,竟直接坐起来,去够床头柜上的青花小圆罐。

    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捧着的那只。

    那双手已经成了枯木松枝,颤颤巍巍捧起小圆罐,递到谢明灼面前。

    “公主,这几年你做得已经足够好,虽然老臣看不到您御极的那一日,可老臣能想象到那一天的场景,只是……”

    谢明灼一下子落了眼泪,“老师……”

    “只是老臣以后不在了,您要多保重,朝政繁忙,也不能累坏了身体。”

    “我记下了。”

    “还有,做错事说错话也不要怕,及时改正,从中汲取经验,以后不再犯便可。”

    “好。”

    “这个罐子,跟了我很多年,”昌蔚笑着又往前递了递,“我叫它‘三省罐’,吾日三省吾身,每日记下自己的错漏之处,放入其中,若改了便扔掉,若没能及时改正,错漏便会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溢出来。”

    谢明灼想起某次在文华殿,立夏不小心碰掉罐子,她看到里面的三只纸团,原来那是老师对自身的警醒。

    “现在为师将它送给你,望你能时常自省警示,莫要被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双眼。”

    谢明灼恭敬接过,紧紧捧住,郑重回道:“老师放心,我定日日抚躬自问,警心涤虑。”

    “好,好,好。”

    昌蔚说完这三个字,便靠在床头,彻底闭上眼睛。

    昌府大恸。

    谢明灼回到文华殿,将三省罐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不论是批阅奏本还是群臣廷议时,一抬眼就能看到。

    不过半日,圣旨送到昌府,追封昌蔚为太子太傅,最高等级的荣衔加身,给足了体面和风光。

    昌蔚去世,朝廷局势本该动荡。

    但在这三年内,谢明灼早就牢牢掌控了朝堂,朝野内外的声望已然超越皇帝,民间百姓甚至只知公主,不知皇帝。

    滕世通顺理成章继任吏部尚书一职,加封为东阁大学士,正式入阁。

    他是公主一派,是以就算昌蔚去世,谢明灼的地位也无法动摇。

    与此同时,礼部尚书范文心上书乞骸骨,三次之后,谢明灼同意他的请求,召四川巡抚高铨回京任礼部尚书一职,入阁参政。

    吏部、礼部主官皆唯公主马首是瞻。

    户部袁观德是个墙头草,右侍郎卫桢乃公主派系,左侍郎就算不满,也掀不起风浪。

    兵部尚书贺徵早在整顿官驿时,就已经与公主达成一致,近年来表现不显,却也没有其他异常举动。

    刑部尚书看得清形势,尤其在皇帝和“驸马”多次联手,成功缉捕要犯之后,便知皇帝醉心于作画,还想为衙署培养更多画师,就是不愿理政。

    工部尚书同样如此,三年来天工院风头无两,皇后和齐王捣鼓出来的新鲜器物,一经问世,都迅速风靡全国,全都是利国利民的神器。

    其中少不了晋王殿下的广泛宣传。

    齐王和晋王都无心朝政,只有公主愿意理政,干得比前面几位皇帝还要好,他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连皇帝、皇后、齐王和晋王都全力支持公主继承大统,他们这些当臣子的,根本没有必要上去瞎起哄触霉头。

    局势越发明朗。

    朝臣心里面紧张又焦急,当事人谢明灼却异常淡定。

    她没有急着登基,反而继续专心治理朝廷,一个接一个的政令传达下去,都是为富国强兵这一目标添砖加瓦。

    某日结束朝会,正准备回乾清宫用膳,边关突然传来急报。

    答达部落的图努汗王去世,几个王子争位激烈,多次发生冲突,佤拉、乌凉哈试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