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70-80(第4/23页)
掌心贴上青年的侧脸,又捏了捏,笑道:“接下来几日我会很忙,没时间来见你。”
“是为万寿节?”林泛大着胆子,倾身趴伏在摇椅扶手上,一只手覆住颊边微凉的手背。
“嗯。”
“我今日去集市,看见官府贴了布告,万寿节当天,圣上会在承天门检阅兵马,长安街及周围五里内坊市皆清道防守,你那日是守在皇宫,还是在长安街巡防?”
谢明灼瞧出他的小心思,故意打趣:“检阅时,闲杂人等不得靠近,不管我守在何处,你都看不到我。”
“我知道了。”林泛垂下眼睫,似有几分失落。
谢明灼:“在承天门。”
“什么?”林泛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才惊觉孟姑娘的地位比他想象的还要高得多。
能站在皇帝身旁,已非器重二字可言,而是宠信。
这样的人,怎会看上一个一无是处的小小班头?
林泛心尖酸涩,又觉出几分紧迫。世上出色的男子何其多,他不过是最幸运的那个。
“给你带了份报纸,看看。”谢明灼从盘底抽出报纸。
林泛忙收拾情绪,接过细观。
他对话本不感兴趣,故看完其余板块,才浏览《天书之科举青云路》的最新一章。
这一看,不禁讶然。
他抬起头,眼中震惊尚未散去,问:“幻境中描述的那些,当真能够实现?”
与此同时,城南崇北坊一处民宅,也有人问出这句话。
晋商吕霏手捧报纸,心潮澎湃,shsx恨不得立刻冲到作者面前问个清楚。
可惜无人知晓这个话本的作者是谁,只能看到报纸上的笔名——时空。
管事英娘摇头不信:“应该只是时先生的想象。”
“时先生当真想法诡奇。”吕霏也冷静下来。
捐粮九万石后,她得到三个科举名额,与宗族交换了一些便利,短时间内,族中之人也对她更为恭敬。
但她只送出两个名额,余下一个,她直觉应该留给自己,并给女儿灵娘请了城里最有名的夫子。
捐粮之事上报后,她就成了《京城旬报》的忠实读者,每一期都仔细阅读许多遍,最喜欢的也是这篇话本。
今日伍川岳路遇大儒,经大儒点拨,受益匪浅,才华有所增长,便解锁了天书下一页。
怎料此页解锁后,竟变成一个幻境,伍川岳的心神被吸入幻境,见识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国度。
那里的人游历天下不需要骑马乘车,他们可以乘坐一种名叫“蒸汽火车”的交通工具。
那里的矿场也不用人力和畜力,他们使用机器打造矿井,抽取地下水。
那里的纺织工也可以用一种改良的纺织机,一天就可以织出五天的布。
他大为震惊,忙问老乡,原来这些都是源自一种名叫“蒸汽机”的器物。
可“蒸汽机”到底是什么?
他问出了所有读者的心声。
吕霏对报纸极为信服,之前的玻璃如今已盛行京城,并不断向其余州县扩散。
倘若这次的“蒸汽机”也非虚言呢?
她思虑片刻,立刻起身:“英娘,备车去报社。”
就算见不到时先生,她也想去报社问一问,不问什么都没有,问了说不定能得到答案。
吕家承包了几座煤矿,如果真能用“蒸汽机”代替人力畜力,提高产出效率,吕家定能更上一层楼。
她急步踏出院门,恰好对门邻居也打开门,是同样来京城行商的周邃,上次捐粮也捐了九万石。
周家是苏州府最大的布商,拥有织机数千架,能能提高五倍产量的“蒸汽机”,对周家而言同样是个天大的机会。
“吕老板,幸会。”周邃先行一礼。
吕霏回了一礼,“周少东,幸会。”
二人客套一句,各自乘车出胡同,等出了胡同,马车又拐往同样的方向。
也许只是巧合,二人各自心想。
可不管走到哪条胡同,那辆车都如影随形,直到在报社所在的胡同口停驻。
不是他们不愿进胡同,而是胡同已经被人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根本进不去。
两人住得远,来迟了。
人群中能看到几个眼熟的老板,估计都是为“蒸汽机”而来。
能带来巨额利润的机器,谁不想要?
不管报纸上所言是不是时先生的想象,他们也都要问个清楚明白。
可惜等了半天,报社也没有消息。
吕霏和一众同行失望而归。
只要有脑子的都能看出,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不管是造出神奇的“蒸汽机”,还是应用蒸汽机做工,都能够赚取源源不断的利润。
这篇连载话本,在商界掀起一场剧烈的浪潮,并迅速广为人知。
就连第二日的朝会上,户部尚书袁观德都按捺不住,提起这件事。
他之前的表现没给皇帝留下好印象,一直想要补救,这次也算是剑走偏锋,将士子鄙夷的话本内容拿到朝堂上讨论。
当即有官员反驳:“不过是笔者的妄想,袁尚书怎还当真了?”
袁观德面不改色:“若真能实现,便是利国利民的善事。”
民间百姓赚到更多钱,国库一定能更加充盈。
朝臣分为两派,一方认为不过是幻想,而且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
另一方认为可以尝试,从古至今的耕地工具、纺织工具都得到改进发展,说不定这次又是一场变革。
朝会如烈火烹油,一下子沸腾起来,笏板与唾沫齐飞。
谢长锋老神在在,既没阻止也没参与。
眼前这局面,都在他和勺勺的意料之中,甚至其中还少不了他们的推波助澜。
直到朝臣的嗓子都干哑了,朝堂才渐渐安静下来。热血冷却,他们才发现皇帝一直沉默,喜怒不辨,忙跪地请罪。
谢长锋没叫他们起身,问工部尚书赵同舒:“赵卿,你执掌工部,对机械之事应比在场的都要精通,你认为报纸所言,是否有可行性?”
赵同舒:“……”
他是科举当的官,又不是做匠人当的官,对这些东西哪里精通了?
“回陛下,微臣以为,凡事皆可尝试,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那就交由你工部研究如何?”谢长锋问。
赵同舒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但他只能说:“回陛下,话本里只提及‘蒸汽机’,却半点未提其构造,微臣愚笨,无法凭空想象,从无到有。不如找出那位时先生,向他请教。”
“赵尚书所言极是,找出时先生才是关键。”
不管正方反方,都对赵同舒所言表示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