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嫁给书生做夫郎后: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退婚嫁给书生做夫郎后》 70-80(第13/14页)

梁骨吗?

    林樾终于站起来了,上前扶了一把沈德初,喜笑颜开,“大伯您这是答应了?哎呀,我就说我这个主意不错,大伯答应也是应该的。”

    沈德初脑子终于转过弯来了,大声道:“谁说我答应了?”

    他还想再说什么,就被林樾和后面跟过来的沈淮之半拉半推送出去了,林樾还挥了挥手,“大伯,您放心,等我们去县城回来就去和奶奶商量。”

    话音刚落,沈家的院门就“哐当”一下关上了。

    要赡养沈奶奶这话说出口,沈家人都是当了真的,宋寻春都起身去收拾屋子了,沈淮之成婚前住的那间屋子现在堆放了不少杂物,收拾出来给沈奶奶住正合适,床都是现成的。

    翌日,沈家人也没等到再次上门的沈德初和沈老爹,因为村子里一大早就想起了敲锣的声音,“咚”的一声,震醒了附近所有人。

    “收秋税了,午时前将该交的谷子送到祠堂去,现场称重。”

    说是午时,其实总有那么一两户会拖到晚上才交,前些年通知的落日前交,结果折腾到半夜才收齐,后来就改成午时了,虽说也耽搁,但天黑前基本能收完,除了几个月前那回因为通知的匆忙,又改成了傍晚收齐。

    锣响一声,人喊一句,不多时,村里人就全知道这个事儿了。

    今年收秋税日子和去年一样,而且还提前通知过,临水村人也有条不紊地收拾了自己的稻谷,或背或抗送去了祠堂。

    路过沈家时,十有八九还要感慨一句,“这有个秀才就是好,都不用交税了。”

    “可不是么,今年要是手里有余钱,我怎么也要把我家那小子送去读书。”

    ……

    沈家今年不用交税,但他们也起来了,沈淮之要去祠堂帮忙,林樾几人要下地给剩余的一点儿零散活计收个尾。

    转眼就到了第二天,林樾和沈淮之更是早早起来,换上干净衣裳,拿上契书银钱,跟着临水村送粮食的队伍一起去了县衙。

    上回去是沈正初赶的车,林樾三人轻轻松松就去了县城,这回就不行了,骡车和牛车上拉的是粮食,人都是自己走路。

    带的干粮和水都在沈淮之背着,林樾手上就拿了个竹扇扇风,给自己扇两下就给沈淮之也扇一扇。

    这回去县城的除了林樾一个年轻哥儿,其他都是大老爷们,因为沈淮之拉着他走在最后面,倒也没人打趣他们,只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才有人叫他们。

    一行人去指定的地方交了税就各自分开了,只两个人守着车,其余的都去了各处采买东西,一年才来一回县城,都想着给家里的媳妇夫郎,父母儿女带些东西。

    林樾和沈淮之两人则跟着沈广初去了县衙的另一个地方,同行的还有沈二伯,正是要去交接地契,顺便购置荒地。

    第80章

    虽说原计划的六亩水田最后只买到了三亩, 但林樾和沈淮之商量过后还是决定只买八亩荒地,如果明年春耕前还是没买到水田,那就再买三亩荒地。

    县衙里除了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外, 还设了三班、六房,这六房各自掌管的事物与朝堂上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相近, 只是朝堂上的掌管一国,县衙里的掌管一县, 其中掌管土地、赋税的是户房, 今日游江县下各个村镇交上来的秋税正是由户房接收。

    不过负责土地和赋税的不是同一个官员, 所以林樾四人交完税后又去了另一个屋子。

    说来也巧,户房里一个引路, 跑腿的门吏在沈淮之来县衙登记那日也在, 当时沈淮之进了县衙后正是由他领的路, 今儿又瞧见沈淮之来县衙, 还正巧是他当班,便开口问道:“沈秀才这是要找户房的老爷们?”

    沈淮之拱手道:“正是, 一旬前县令大人赏了银钱, 还指点在下购置些田地, 今日来正是想请户房的大人做个见证交接地契, 顺带购置几亩荒地。”

    “ 左侧那间屋子就是负责县里土地的老爷,今儿不巧,正是我当班,没法送您过去了。”

    沈淮之回道:“不敢劳烦, 多谢您指路了。”

    秀才虽说是最低等的功名,也不能做官,但想做一个吏员还是可以的,县衙里六房的书吏中就有几个秀才, 这也是门吏对沈淮之比较尊敬的原因,但尊敬的程度也就是口头上一句话罢了,因为他知道,沈淮之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县衙,这一点,不仅他知道,沈淮之也知道。

    俗话说得好,铁打胥吏流水官,县令是有任期的,但小吏没有。

    所以想进入县衙做吏员,不仅得有功名,还得有关系,不说旁的,只游江县县衙里户房的几位吏员,只要一打听,就能知道他们家要么爹曾经是吏员,要么再往上一辈,爷爷是吏员,个别祖辈没出过吏员的,那就是家里有钱,他家在游江县属于乡绅那一类。

    吏员听起来不错,但是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难以升迁,一般有志气的读书人都不会选择成为吏员,而是一直参加科考,因为只要成为举人,那就有机会做官了,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可以直接做县令,不过更多的还是做知县的“佐贰官”,也就是县丞、主薄、教谕等。

    在知道这些规则后,沈淮之几乎没有过多思考,便决定继续参加乡试,只是乡试在省城举行,来回抛费不少,不仅如此,拜师的束脩也十分昂贵。

    沈淮之之前在府城托人打听过,府学的束脩是一年五两银子,食宿另算,如果想吃住都在府学,一年十几二十两银子都不一定够用,不过若是能在府学里排到前几名,府学还会有补贴与奖励,如果不去府学而是去私塾,那费用就没个定数了,这也是沈淮之考虑先开私塾的原因。

    户房里主管土地的吏员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不苟言笑,眉间的皱纹更显严肃,但是意外的好说话,听到沈淮之四人来的目的,也没推脱,当即取了文书登记注册,随着毛笔的笔尖移动,沈家的户籍下多出了十五亩田地,其中三亩水田和四亩荒地单独登记在了林樾的名下,随后就是地契交接。

    毛笔搁下的同时,这个吏员交代道:“最近县衙事忙,丈量田地的事由临水村村长负责,三日后会有差役过去查看,另外,县令大人体恤民情,一亩荒地只收取六百文钱,八亩一共四两八钱银子。”

    沈淮之和林樾同时谢道:“多谢大人。”随后林樾掏出荷包,掏出了四两银子和一块碎银,户房里跑腿的小吏接过后当场称重,把多余的一点儿银子绞了下来重新还给林樾,至此,便是银货两讫了。

    沈广初则行了个礼,恭敬道:“谢大人信任,小老儿一定严格仔细,绝不多一分一厘。”

    除了个别深山老林里的,几乎所以百姓都知道私自开垦荒地是违法的,若是被发现少不了一场牢狱之灾,这也是祖辈时代传下来的,地里刨食的农民,不知道朝代更迭是常事,但关于土地,他们知道的清清楚楚,即便有些鼓励开荒的年份,那也是要得到县衙批准的。

    林樾他们有了八亩荒地的批准,那就只能开垦这么多,不过多余一点儿的田埂地头也无妨,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衙门事忙,就不留诸位了,各位自便。”

    林樾几人是中午才出的临水村,来到县衙交完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