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斗还得走野路子: 70-79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明]宫斗还得走野路子》 70-79(第2/13页)

间点燃了朱宸濠心中所有的野望和正义感。他猛地挺直脊背,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着愤怒与狂热的神色。

    “没错!定然如此!妖后为了权势,不惜断绝皇嗣,毁我大明根基!其心可诛!”

    他踱步到案前,手指重重地点着那份密报,“百姓愚昧,只看得见眼前饱暖,却不知大厦将倾!百官懦弱,只知明哲保身,却忘了臣子本分!”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终于露出了毫不掩饰的野心:“陛下被蒙蔽,江山危如累卵。我等身为太祖血脉,岂能坐视不理?这‘清君侧’之大任,舍我其谁?!”

    京城,百官府邸与茶楼酒肆。

    与宁王府的激愤不同,京官的圈子里的情绪要复杂得多。

    一部分清流御史和礼部老臣,聚在一起时,依旧唉声叹气。“杨阁老如今……唉,竟也学会了沉默是金。”

    “皇后手段酷烈,东厂番子无孔不入,动辄得咎,谁敢妄言?”

    “只是这选秀之事,关乎国本,总不能一直拖延吧?陛下无子,终非国家之福啊!”

    有人压低声音,意味深长。“哼,我看皇后娘娘未必真想陛下有子……”

    但更多中下层官员,尤其是从皇后新政中获得实际好处,如考核晋升机会增多,俸禄增加又得以按时发放的官员,态度则暧昧得多。“皇后理政,效率确实高。以往扯皮数月的事,如今几天就有章程。”

    “国库充盈了,咱们的俸禄都踏实了不少。”

    “至于选秀……陛下自己都不急,咱们操什么心?没看首辅都不说话吗?”

    “少议论,多

    做事。如今这位娘娘,眼里可揉不得沙子,但功劳她也记得清楚。”

    民间市井百姓的反应则直接得多。酒馆里,脚夫们灌下粗劣的烧刀子,抹着嘴道:“选秀?关俺屁事!多选几个娘娘进宫,能帮俺多挣几文钱还是能让俺家地里多打粮食?”

    “就是!皇后娘娘不好吗?自打娘娘当家,粮价稳了,工钱有了,街上的青皮流氓都少了!俺就认这个!”

    “那些读书人就是闲的!整天祖制祖制,祖制能让俺吃饱饭吗?”

    “皇帝老子没儿子?那是皇帝家的事!俺们小老百姓,能过安生日子就行!谁让俺过好日子,俺就念谁的好!”

    他们有更毒的话想骂,要不是怕惹事,怕东厂锦衣卫,怕小人举报暗害,他们就骂了!三宫六院的还生不出,那是皇后的问题吗?那是皇帝自己不行!

    大明男女比例三比一,平民百姓家中都没女人,达官贵人全抢走了,还充后宫?宁愿百姓搞典妻制,也不肯少娶一个,不为人子!

    还想他们因为皇后不让皇帝娶小老婆,去骂皇后,要点脸吧。

    深宫之中,李凤遥通过闻溪的东厂,对宁王的异动、百官的议论、民间的舆情了如指掌。

    她听完闻溪的汇报,继续摆弄着她新得的几盆兰花。“朱宸濠?跳梁小丑罢了。他若安分,还能做个富贵闲王。若不安分……”

    她拿起银剪,慢条斯理地剪掉一片枯叶,“正好给陛下的新军练练手。”

    “至于选秀,本宫倒要看看,谁那么急着给陛下送女人,又是谁在背后撺掇宁王。”

    她望向窗外,春光正好。

    第72章 实业

    李凤遥对于大明中后期的情况,她懒得搞变法,她直接釜底抽薪,实业兴国,并非泛泛而谈。

    在过去三年潜移默化的布局中,她有意无意地将新兴工坊、工场的大半岗位,优先提供给了女子。

    这一举措起初并未引起朝臣太多注意,甚至被一些儒生私下讥讽为“皇后恤及裙钗,徒增笑耳”。

    在他们看来,女子务工,无非是纺纱织布、做些轻省杂活,无足轻重。

    然而,他们大大低估了李凤遥的深意,也低估了经济独立对一个人的改变。

    京郊,皇家织造局新厂。

    不再是家庭作坊式的零星生产,而是规模庞大的工场。数百架新式织机整齐排列,机杼声轰鸣如潮。

    操作这些织机的,九成以上是女工。她们手脚麻利,眼神专注,管理着复杂的机械,产出着质量均匀,图案精美的绸缎。

    工场外,下工的钟声敲响。女工们说笑着走出车间,虽面带倦色,但腰板挺直,眼神明亮。

    “张大姐,今儿个领了工钱,给娃扯块新布做衣裳吧?”

    “那必须的!还得去买点肉,瞧我家那小子,最近蹿个儿快,得补补!”

    “我琢磨着,再攒几个月,就能送我家丫头去娘娘办的那个女学堂认几个字了!总不能跟咱似的,一辈子睁眼瞎。”

    “可不是嘛!以前在家,手心朝上问男人要钱,看尽脸色。如今自个儿能挣钱,腰杆子硬气了!我家那口子现在都不敢对我大声说话!”

    她们话语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和对未来的憧憬。她们不再是完全依附于父兄,丈夫的附属品,而是能创造价值、掌握自己部分命运的劳动者。

    她们这些走出家门的,虽然被指指点点,老学究鄙夷,但她们硬气。不像其他信了他们邪的女子,生死都握在丈夫手上。她们被打被害,有钱就可以当官,可以帮姐妹打官司。

    工钱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更悄然改变了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

    江西瓷都,官窑新厂。

    画坯、上釉、描金。这些需要极致耐心和精细手艺的环节,几乎全由女子承担。她们烧出的瓷器,品质甚至超过了老师傅。管理账目,协调物料的女管事,精明干练,丝毫不逊男子。

    遍布各地的汇通银行分号。

    柜台后,穿着统一服饰、拨弄着算盘的女账房、女伙计成了一道新奇却日渐被接受的风景。她们心思缜密,态度亲和,处理业务井井有条,吸引了大量商户和百姓,尤其是女性客户,更愿意来此办理存储借贷。

    三年耕耘,如今遍地开花。

    这些掌握了生产技术、拥有了稳定收入、见识了更广阔天地的女工们,成为了李凤遥政策最坚定,最狂热的支持者。她们切身感受到皇后娘娘给她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支持,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感恩,而是扎根于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地位提升之中。她们是皇后新政最广泛的受益群体,也是皇后权力最基层、最牢固的基石。

    李凤遥要的不是感恩的名声,是切实的利益,她需要同盟,需要她们。

    如今,当李凤遥要进一步推动她的实业计划时,这些经历过训练、拥有了技能、甚至初步具备了管理能力的女工们,成了最好的火种。

    “娘娘,”青词递上一份名单,“江西瓷厂的女管事刘三娘,手艺精湛,且颇能服众,自请前往湖广,筹建新瓷窑。”

    “京郊织造厂的副管事王嬷嬷,带出了十几个徒弟,皆可独当一面,她请求拨款,想在老家保定开办一家中等规模的织坊,所用女工,皆可从当地招募培训。”

    “甚至……岭南那边也有女子联合上书,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