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明]宫斗还得走野路子》 50-60(第11/15页)
任”,又称“陛下得遇宸妃贤良,乃社稷之福”,自己“愿效古之贤后,退位让贤,以求后宫和睦,不使陛下为家事烦忧”。
最后,她恳求皇帝念在多年微末情分上,允准她“离宫别居”,“愿赴南京旧宫,为陛下、为大明朝祈福诵经,了此残生”。
第58章 立为皇后
每一个字都写得艰难无比,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剜她的心。但她知道,这是唯一的生路。唯有自请废后,远离北京这个权力漩涡的中心,远离那个可怕的女人,夏家或许才能得以保全,她自己或许才能有一线生机。
写罢,她几乎虚脱,伏在案上痛哭失声。
这封皇后的“陈情表”被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最隐秘的渠道送到了夏儒手中。夏儒老泪纵横,却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设法呈递到了豹房。
朱厚照看到这封陈情表时,愣住了。他从未想过那个一向端庄甚至有些木讷的皇后,会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
他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李凤遥。
被夏皇后所想的大反派,李恶毒凤奸妃遥也蹙起了眉,眼中也是惊讶,“皇后何至于此?”
她没对皇后干啥吧?
也就见过两次面啊,哦,三次,一起吃了顿年夜饭。她干啥了?她不是一直在跟太后闹吗?怎么还买一送一?
朱厚照心中一时五味杂陈。有对皇后如此识趣的些许轻松,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愧疚,但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淡漠。这皇宫里的人,永远在寻找最利己的出路,皇后当年因规矩被内阁选中,她就永远持着规矩,紫禁城每个人,都必须合着祖宗礼法,不得失了分寸。
她仿佛提线木偶,也要所有人都当提线木偶,木讷到太后都不喜。
当规矩没用,尊位成了被斗的靶子,夏皇后不照样立即舍弃他,舍弃这后位。连内阁都绕过,不再听那些老臣的话。
他其实并不想立刻废后,那动静太大,但皇后自己提出要去南京,这倒省了他许多麻烦。
他沉吟片刻,提笔批红,语气平淡:“皇后既心向佛门,志在祈福,其心可嘉。朕准其所请。即日起,废夏氏皇后之位,一应用度,仍按妃位供给,不得怠慢。夏家……教女有方,赏金百两,绸缎五十匹,以示抚慰。”
这道旨意,既全了皇后的体面,又安抚了夏家,更将废后的原因归咎于皇后自身的志向,与他、与李贵妃毫无干系。
旨意传出,朝野再次一片哗然,却无人敢公开反对。谁都看得出,这是夏家和李贵妃之间心照不宣的妥协,是夏家为了自保而做出的最大退让。
很快,几辆奢贵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出了紫禁城,向着南京方向而去。车中的夏氏,褪去了皇后华服,人也显得年轻几岁,不再那么死气沉沉。
她没有回头看一眼那座囚禁了她青春,最终又将她无情抛弃的皇宫。
马车碾过官道的尘土,一路向南。车窗帘幕低垂,偶尔被风掀起一角,漏进外面愈来愈暖的阳光和逐渐变得湿润清新的空气。
她忍不住悄悄将窗帘掀开一些,向外望去。看到河边浣衣的少女笑语盈盈,看到田里耕作的农人挥汗如雨,看到集市上熙熙攘攘,充满生机。这些,都是在深宫高墙里永远看不到的景象。
一股陌生的、鲜活的气息涌入车厢,也涌入她死寂已久的心田。
窗外的景色从北方的苍茫辽阔,逐渐变为小桥流水,阡陌纵横。莺飞草长,杂花生树,江南的春意,浓得化不开。
原来,宫墙之外,天地如此广阔,她才二十一岁。
抵达南京旧宫时,正是暮春时节。这里的宫苑远不如北京紫禁城宏伟森严,却别有一番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亭台楼阁掩映在古树繁花之中,少了皇权的压抑,多了几分岁月的宁静。
负责照料她的,是几个同样被发配至此的老宫人,神色平和,并无多少势利之心。一切用度虽按妃位,日子过得富贵清静。
她每日里闲得,真的开始诵经祈福,并非为那负了她的皇帝,而是为她的父母家人,为她自己。更多的时候,她是在这偌大的旧宫里漫步,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或者坐在廊下,读一些从未有机会触碰的闲书野趣。
父亲托人送来书信和用度,字里行间满是愧疚与担忧。她回信时,却总是宽慰父亲,说自己在这里很好,很平静,让他不必挂念。
她是真的平静了。离开了权力的漩涡,失去了尊贵的名位,反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南京没有北京的肃杀和紧张,这里暖风熏人,景色宜人,仿佛连时间都流淌得慢了一些。
她甚至开始学习画画,对着院中的芭蕉、池里的游鱼,一笔一画,虽然稚嫩,却充满了乐趣。她开始允许宫人采买些民间的小食,尝尝那些从未尝过的味道。
不必在乎规矩,原来活着,还可以有这样的方式。
她不再去想北京的风云变幻,不再去想豹房里的帝妃情深。那些都离她太远了,远得像上辈子的事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夏皇后自请废位、远赴南京的消息,如同在已渐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朝堂,而后又诡异地迅速平息下去。无人再敢置喙,所有目光都悄悄投向了西苑豹房,投向了那位如今地位已无人能及的宸贵妃。
谁都明白,中宫
之位空悬,不过是暂时的。
果然,不过半月,一份由皇帝亲笔起草,字迹遒劲有力的诏书,便明发天下。
诏书中极尽溢美之词,盛赞宸贵妃李凤遥“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风昭令誉于宫闱。雍肃持身,允协母仪于中外。”又称其“辅佐朕躬,忠谨贤明,屡有谏言,裨益国政。慈惠宅心,体恤民瘼,堪为天下女子典范。”
最终,诏书宣告:“兹承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钦哉!”
这道封后诏书,与其说是告知天下,不如说是一道不容置疑的宣告。它彻底打破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约束,公然将李凤遥参与政务,体恤民情的行为作为立后的重要功绩,其意味之深长,令所有读到诏书的老臣们脊背发凉。
但此时无人敢出头,都不想当那个出头鸟,李贵妃实在太吓人了,他们以后不得不接受一个干政的皇后。
册封大典并未如惯例在紫禁城举行,而是就在西苑豹房之内。典礼规模不如紫禁城那般极尽繁文缛节,却处处透着皇帝的个人意志和对新后的荣宠。
那一日,李凤遥身着祎衣,头戴九龙四凤冠,珠翠璀璨,光华夺目。她一步一步走向御座之上的朱厚照,仪态万千,面容沉静,唯有微微扬起的唇角,泄露出掩不住的志得意满。
‘元宝,到用你的时候了,给我拍照截图,我要完美视角的。’
「没问题。」
朱厚照亲自将皇后金册、金宝授予她,握着她的手,面向参加典礼的宗室勋贵、文武重臣。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神色各异的众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