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魔尊在七零养家》 130-140(第13/19页)
负责人回学校,燕九如没跟着一起搭车,虽然双鱼胡同就在东大门外面。
他朝胡会计招手,道:“老胡,你刚才有什么事儿么?”
先头让胡会计去学校的时候,他注意到胡会计有那么一瞬间的犹豫和欲言又止的。
估计当时人多,他不方便说。
胡会计瞅瞅除了副厂长和丁助理外,其他人都走了,才道:“厂长,有件事我觉得您可能得跟您报备一下。”
燕厂长就两个字:“你说。”
“呃,是这样的,厂长,”胡会计挠了挠头,“我看了下咱们签单的合同副本,代理商的付款都是签的30%的预付款,都是指定合同签订后两日内支付。
按说最早15号签约的合同,16号,最迟17号汇款,正常三~五天应该到账了,可我今天上午去银行查过了,还是没有过来。”
“嗯?”
燕九如一个眼神儿过来,胡会计一个激灵。
他硬着头皮道:“那什么,今天听了配套厂的遭遇,我寻思,那啥,咱们的钱可别被卡了。”
订单拍了那么多,采购备料哪儿都要花钱的,厂里可等着米下锅呢。
燕九如眉头狠狠一蹙:“你的意思咱们自己卖的钱,还不一定到咱们的账户里?”
燕九如不是搞会计的,大体是知道个概念,但实际操作真摸不着头脑的。
胡会计忙跟他解释了一通外贸订单的资金流程:
客户打美元都是按照要求统一打到国家银行的指定外币账户,附上合同编号等信息,一般三到五个工作日肯定能到账了,除非对方做假。
因为有合同编号,国家银行收到美元汇款后会对外币进行结汇,折算成人民币,因为咱们有自己的外贸账户,按说国家银行折算后就直接把钱打到我们账上,可现在都过去这好几天了,钱没到。
我寻思是不是跟学校对配套厂似得……”
响鼓不用重锤。
这话燕九如听明白了。
胡会计担心他们的钱被上级银行‘截留’!
“这种货款的用途应该都有明确,国家银行也不守规矩?”
胡会计苦笑:“这种事儿太常见了。
我以前的单位就是这么黄摊的。
明明效益很好,钱也挣了,可结果款子打到指定账户后就不是咱们能操控的了。
咱们这好歹您有本事还搞到了自己的外贸账户,像我们绝大多数单位都是没有的。
外汇都得打进国家银行,结汇后也是打到下面的外贸公司账上,这个钱打多少,什么时候打都看人家。
钱好不容易打到外贸公司后,啥时候给到厂里就难说了。有时候直接被人家扣下用了也很常见的。”
燕九如真长见识了,他冷笑道:“那合同谁来执行?没钱那什么生产、交货?违约了算谁的?”
胡会计嚅嗫着:“这就是典型的三角债啊,上面截留我们的货款,我们也给下面打白条,啥时候上面给钱了,啥时候兑现白条。
反正就是你欠我的,我就欠他的,他又欠别人的……”
他原本来的单位就这么被拖垮了。
“我们还算好的,最后因为违约了要赔偿两百万美金,我们前厂长闹到市里去了,最后上面怕赔钱,只好答应给了一部分拨款。
这点钱将将够生产的。交完货就没钱发工资也没钱给下游结账,最后就黄了。”
不得不说,钱截留到手里是真香,至于下面企业活不活,吃不吃得上饭,搞截留的不关心呢。
燕九如听了狠狠皱了皱眉头。
***
虽然飞鹰有自己的外贸账户,国家银行收到款项后折算成人民币后不用打到什么外贸公司账上,直接打款给飞鹰账户就行了。
这确实少了一层风险,但并不能杜绝。
“行,我知道了,这两天你每天上下午都跑一两趟银行去问,就说我们着急。”
“对了,”他看向副厂长,“我跟马丁说过,打款的凭证会给我们发传真的,没收到吗?”
他们厂还没有装传真机,来回用都是留的107所的传真号。
胡会计:“这得问文姜出纳或者负责市场的?”
说真的,这事儿不知道归谁联系啊。
朱副厂长拍拍额头,“哎呀,这事儿办的,咱们应该指定个人负责哪个代理商,从头盯到尾。
从签合同到付款到交货,总之一个人管一个或者几个代理,什么事儿找他(她)就对了。”
不然都以为别人的事儿,到最后就是谁都不知道。
燕九如深吸口气:“这事儿是我没想周到,应该有人盯单。”不但却人手还缺设备。
“ 这么着,老朱,明天就让邓家喜联系经济报和晚报发招聘告示,咱们待会儿研究一下都那些部门招人,需要几个人……”
***
燕九如以前在上界挣钱(灵石)可没怎么费劲儿过。
晚上加班继续开会,讨论各个部门增加人手的必要性,和人数。
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定位也要改一改。
眼下市场和销售机会重叠,显得销售部可有可无的。
会议开到晚上十点多。
各部门领头的讨论后,生产上预计招一百人,市场增加三个人,销售增加两人,其他工艺和涉及等也招。
***
第二天晚上,燕城晚报大幅刊登了一则招工启事:
燕城飞鹰汽车制造厂为了扩大生产,满足出口产品需求,拟招聘总计120人!
第138章 遭惦记了?(捉虫) 喂,那什么,小赵……
第一百三十八章
燕城晚报受众广泛, 本地销量甚至超过了人民日报。
它不像人民日报每天都是一本正经的红头文件啥的,而是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经常报道一些热点事件和百姓家长里短的事儿。
这天晚上, 燕城地区的老百姓像往常一样, 饭后买上一份晚报, 坐到巷子里的大树下, 边闲聊边溜几眼报纸。
“哎呦!”
不知道是谁惊呼了一声, 手里的报纸也翻得哗哗响。
“怎么回事儿这是?”有人好奇地问道。
对方闭紧嘴巴,抓紧把报纸凑到眼跟前仔细看
“哟呵, 还真是的……”
那人赶紧把报纸展开:“快看, 有单位招工了!”
哗——
这简直就是死水潭里投下的一颗石头一样,顿时惊起一片水花和波浪。
这波浪还不断地从里到外扩大着。
***
要知道现在知青大返城了,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待业在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