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青杏》 180-200(第2/26页)

送军需粮草的生命线,修得越好越有功绩。

    得到这个?回?复已经比长青预计得好很多了,由此长青也大概看出郑大人?的为?官之道。虽然?他心下不能苟同,可也算是得了批准,可以吩咐下去了。

    因为?近期天?寒,土都冻住了,并不适合开工,而且郑大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了,却没有给批银子下来,而长青作?为?布政使司的官员,本身也不可能亲自?部署工程,便先行文把事?情?吩咐下去,要各个?州府制定计划、勘定路线,尽快动工。

    他没有办法要求每一个?村落都修上好路,只?能抓大放小,先命令各州府修整官道,把各个?州府之间、县城之间、县城到州府之间以及县城、府城连接外?省的官道都涵盖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北上运粮之路。

    接到命令的知府知州们心思各异,有立刻响应积极行动的,比如甘州知府潘昱,也有拖拉着能拖一时是一时的,比如肃州、蓟州等地的知府,也有先去查长青底子的,比如凉州知府孟裕安。

    “不是勋贵子弟?”听着幕僚的汇报,孟知府眯起了眼?睛,“他才多大岁数就做到了从三品,他爹真的是个?小贩子?”

    “是,范参政确实是寒门出身,不过文采出众,少年?进士,入仕极早,又?颇有几分作?为?,便一路升迁至此。”幕僚道,“他在甘州做知府的时候,您还在辽东任上呢。”

    “看来他是真的运气好啊。”孟知府慢慢的道,“每一任都有政绩,最?后还扛住了安王攻城。”

    幕僚又?道:“大人?有所不知,这范参政有个?特点,不管在哪一任上,都修路。”

    第182章 红薯是宝

    孟裕安思索了片刻,一拍书案,拿定了主意:“咱们跟姓潘的学,跟着范长青修路!”

    幕僚反倒犹豫起来:“大人,这可是劳民伤财的大事,您要不要再考虑考虑?据小人所知,现在只?有甘州开?始准备了,其他州府也都还在观望呢。”

    “再考虑就占不到这个先了!”孟裕安打定了主意,便不再纠结,而是越想越觉得自己做得对,“姓潘的上头?有人,又跟着这个范参政干过?两年,要是范长青没有两下子,能压服住他?”

    他说着就?叹口气:“都说我是靠着岳家才坐上这个知府的位子,可是我也是正正经经的两榜进士!我这岁数,都快能给范参政当爹了,再不搏一把,真是要吃一辈子软饭喽!”

    他说起这些,幕僚就?不好接话了,好在他也没有倾诉心事的意思,胡乱感慨了两句就?说回了一开?始的话题:“今年衙门账上银子不多了,能用多少是多少,来年收了税都用到这上头?。”

    幕僚有些惊讶。他跟着这位东翁十来年了,头?一次见他如?此豪气,只?怀疑自己听错了,小心的问:“大人,您此话当真?”

    孟裕安摆摆手:“放心,我又不是疯了,这路修好了本来就?是政绩,若是真像范参政说的那?样?,商路通畅能让百姓富足,那?我不就?是赚到了?嗯,这样?,可着咱们?的银子来,先修府城到定北城这一段!”

    甘州城里,收到公文的知府潘昱却没那?么多纠结了,立刻就?叫了通判段文彦过?来,交代了这件事,让他负责办理。

    段文彦一笑:“这倒真是范大人一贯的作风,下官还记得,家父就?曾说过?被他哄着去给石桥题字的旧事,当初范大人还有个‘修路县令’的外号呢。”

    潘昱莞尔:“这我倒是不知。不过?你?也看见了,这甘州城里,包括通往各个县城的道路俱是整修过?的,都是范大人在时下的命令。如?今咱们?倒是修无可修,只?好吩咐下去,把乡下的山路也修修,再好好修修甘州通省城的官道了。”

    段文彦拱手:“是,大人。”

    这件事吩咐下去,长青也知道没那?么容易做成,七八个州府,能有两三个好好修路就?不错了,他也不一味催促,反正谁商路通畅赚到了银子谁知道,一旦看到成果,剩下的就?能跟上了。不跟?那?也没办法,要么有更好的法子让老百姓都吃饱饭,要么就?等着考绩下等呗。

    这还是许杏提醒他的,毕竟他的职位高?了,要管的人多了,地方?也大了,再事必躬亲非把他累死,而且还没有效率,所以必须学会分派任务,考核反馈。长青前?世到死都是个县令,今生虽说一步一个脚印的升迁,算得上十分迅速了,可是他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当一个上位者,许杏的提醒来得真是又及时又重要。

    他想通了这个道理,把这个差事安排下去,就?转回来处理眼前?的寒潮灾害。按理说还不到十月,实在不该这么冷,也不知道过?些日子会不会再缓和一阵子,可是天气的事儿谁也说不准,为稳妥计,他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头?一件事,要求所有州府县,抓紧时间做好麦田除霜工作。甘陕一带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现在有了红薯,就?是两种作物轮作,夏天麦收之后种红薯,秋天红薯收完再种上冬小麦,现在地里的就?是刚种上不久的麦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时间短还好,时间长了麦苗也会受不了的,就?需要人为进行加温除霜。这个活计庄户人家没人不会,不过?就?是十分辛苦,而且也要防着明火烧毁庄稼,长青要求各级官员都要去地头?监督查看,作为劝课农桑的一项,谁也不能因为天冷就?不去。

    第二件事就?是有关百姓防寒防冻的了。让所有百姓都住上暖和的房子,这事儿只?能是心怀天下的文人们?的梦想,长青从来不做梦,他提出的还是当年在安龙县时的办法,让每个城镇、村落都能有一个避寒之处,供赤贫之人熬过?寒冬。现盖这样?的大宅院是来不及了,也没那?么多银子,便就?地取材,城镇中可以选城隍庙、土地庙、庵堂等穷人聚集之处,村子里则大多是祠堂或者土地庙之类的地方?,修整好屋顶、门窗,再储备上柴火、棉衣等物。至于这些东西哪里来,那?就?看当地的官员了,衙门里出也行,发动富户百姓捐赠些许也行。

    “其实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长青道,“若是百姓富足,家家都有新屋居住,根本就?不需要官府费力。”

    许杏却不赞成:“治标不治本是没错,不过?即使是家庭富足,也不一定没有人无处可去,你?想想当初咱们?怎么在临川救下的李氏母子。”

    长青一时无语。

    许杏就?道:“太平盛世、物阜民丰的时候,也总有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些人还是需要衙门帮扶的。”这不仅仅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是社会治理问题。

    “你?说得很是。”长青明白了她的意思,叹口气。

    “看你?天天为公事烦忧,跟你?说个高?兴点儿的事吧。”许杏活跃气氛。

    “你?的新铺子要开?张了吧?”长青微笑,“你?跟底下人说话的时候,我仿佛听见了些。”

    “是啊是啊。”许杏倒也没觉得扫兴,“准备得差不多了,十月初八就?开?张。其实当初在老家的时候我就?想开?一个这样?的铺子,专门卖红薯产品做的吃食,既开?了饭馆又卖了我的货物,一个铺子挣两份钱,只?是当时太忙了,我根本不可能开?得起来,这回我的愿望实现了。”

    长青握住她的手,看着她飞扬的眉眼,真心为她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