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成了帝卿白月光(女尊): 18、第十八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重生后成了帝卿白月光(女尊)》 18、第十八章(第1/2页)

    谢廷玉支吾半天,“我也是今日恰巧路过此地,并未有多少独到见地。但我看你手上的纸挺多,想必你比我更颇有心得些。”

    那小吏见她推辞,反倒展开手中竹纸,得意道:“道长今日来得巧。这旬兰台阁正论‘名将风骨’,偏巧抽中了王璇玑校尉。”

    她指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我对王璇玑,”声音陡然压低,“可是下过苦功夫研究的。”

    谢廷玉一脸好奇又震惊,“当真?”

    居然还有人挖空心思研究她?一眼瞥到纸上的著作者,她问:“那李娘子,你有何高见?”

    这名小吏姓李,叫李颜,出身陇西李氏里的一个旁支。

    李颜近日才入兰台阁,本想在此次札记中拔得头筹,见谢廷玉是个道士与她不存在竞争关系,有些自己看法,便想过来探讨一番。又见谢廷玉一脸好学,她兴致大增,当即就打开了话匣子。

    “高见称不上,却有些自己的见解。”

    李颜从中抽出一张纸,道:“我对此次关于王璇玑的论学,可是特地准备了很多选题。道长请看。”

    谢廷玉一看,其中有《假设王璇玑还活着,她班师回朝后会如何》《王琢璋将军与王璇玑校尉,论女人们之间感人的革命友谊》,又或者是《从秋猎壮举看王璇玑的军事谋略与胆识》

    ……嗯,还满五花八门。

    谢廷玉问:“你准备写哪个?”

    李颜指尖摩挲下颔,“道长方才那句‘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我准备从假设王璇玑活着这个方面切入。”

    她语气铿锵,眼中闪着光,“女子自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如此顶天立地的大女人,定当封候拜将,光耀门楣。”

    李颜又微微叹一口气,“可惜王校尉已不在人世间,要我说,我们应当联名上书,请当今圣上追封她为忠勇之人,以彰其英名。”

    “荒谬,当真是胡说八道。”

    一道清冷的声音从屏风后传出,“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你既不是王璇玑,就不要把你所谓的世俗之见强加于她身上。”

    李颜当众受人驳斥,还是一名男子,顿时有种被人一巴掌正中打在脸上的感觉,火辣辣的疼。

    虽不知道是谁,她仍梗着脖子反驳,“王校尉最重将士荣辱,你一介男子自然是不懂。”

    姬怜从屏风后走出,声音不疾不徐,“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王璇玑从来都不是贪慕虚名之人。”

    即使是从来没见过姬怜的真容,但都知晓这位殿下的下唇有抹标志性的红痣。

    李颜突然觉得刚刚扇在脸上的无形巴掌自带一股香风。她不由舌头打结,“殿、殿殿殿殿殿殿殿下,你怎么在这儿?”

    “王璇玑虽胆识过人,能亲自率八百死士夜袭赫连王帐,不过是奉命行事,她并不是为了挣所谓的军功荣辱。”

    姬怜语气笃定,“若是她还活着,她应该是卸甲归田,骑着匹宝驹,踏遍青山,享大漠川河。你如此不懂她,我看你这选题也别做了。”

    谢廷玉闻言一怔。

    姬怜的话就像是有一根羽毛,很轻很轻地搔痒着她心里某处最柔软的地方。

    她有些不知所措。

    李颜一见是姬怜,连忙把纸收起来,双手交叠行叉手礼,“殿下教训的是……”话未说完已匆匆退走。

    谢廷玉突如其来问:“殿下为何会如此看待……呃……王校尉?”她目光探究,“殿下好像真的对这位王校尉很是在意?”

    刚刚还舌灿莲花的姬怜此刻像被噎住一番?

    他能说什么?

    如果他如实地告诉谢廷玉,他做梦梦到王璇玑,她会信吗?

    想到这,姬怜神色一凛。

    不对!

    我为什么要告诉她。

    我和她还没有交心到无话不谈这个份上。

    我才不要告诉她!

    姬怜撇过头不去看谢廷玉,“我才不要告诉你这个讨厌鬼。”他拿起竹简,施施然离去。

    ……哎?

    谢廷玉追上去,“殿下要是告诉我,我就让殿下双陆一局。”

    一说这个姬怜就恼火,“你少瞧不起人了。谁要你让了?总有一日,我一定能把你打得落花流水。”

    两人的争执声渐渐飘远。

    ————

    两辆朱轮华毂驶入建康城内,自朱雀道开始分开,一辆朝青溪河驶去,另一辆则沿着秦淮河畔蜿蜒而行,穿过朱雀桥,最终停在乌衣巷口。

    乌衣巷两侧毗邻着高墙黛瓦的宅院,最为出众的两族宅邸相邻,分别为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

    门房一见,立即手拿马凳恭敬地迎上去,后边已经有僮仆跑进去大喊“家主回来了”,里头登时十几名仆妇、侍奴,以及韦风华疾步而出,站成一列,恭迎此人回府。

    马车门推开,从里头走出一个身穿深紫色织锦襦裙,腰间是一条镶玉的黑色锦带,头上斜插一只玉兰簪。此人面容清隽,眼神锐利,眉眼处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这位便是陈郡谢氏的家主,谢清宴,如今官至大司徒,兼任太傅,并廷尉正一职。

    谢清宴步履平稳地从马车上下来,一手习惯性地端在身前。

    “廷玉和辨微呢?”

    辨微正是谢父的名字。

    谢父全名何辨微,出身陈郡何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两人是自小相识,青梅竹马,由双方母父作主牵线订下婚约,可以说两人的姻缘算得上门当户对,水到渠成。

    韦风华答:“主君正与娘子一块在亭内饮茶。”

    谢清宴颔首,“你们先把马车上的檀木箱搬下来。辨微同我说,廷玉想要学习拉弓射箭和骑马。大周最好的马还得是大宛马,我已经去信给粟特萨保,届时让廷玉带着我的玉印,让她去挑两匹五岁的宝马。”

    当谢父的信快马加鞭到谢清宴手中,她已经着手在安排谢廷玉拉弓射箭一事了。

    再者,一匹大宛良驹已是价值百金,谢清宴一出手就是就是赠送两匹,可见谢廷玉在她心中地位非同一般。

    谢廷玉正与谢父说笑,一转头,正巧看到小竹桥那端有抹紫色的身影,韦风华以及一干仆妇一脸恭敬地跟在其身后,且她们四五个提着个大箱子。

    除了是谢氏家主,还有谁能让下人们如此敬畏呢?

    谢廷玉一脸了然,即刻放下茶盏,起身去迎谢清宴。

    她快步走到谢清宴面前,拱手作长揖,“母亲,女儿谢廷玉请母亲安。”

    十二年未见,谢清宴也不顾什么家主威仪,一改往日的沉肃,上前一把抱住谢廷玉,大力拍她的脊背,“廷玉,我的乖女怎么瘦?是不是上清观的餐食太难吃?”

    谢廷玉被突如其来的母爱深感局促,她从怀中挤出个脸,“饭菜倒也还好,我自从回建康,每餐都吃两碗饭,倒是胖了五斤。”

    站在旁边围观的一干众人见此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