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娘娘小饭馆[美食]: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山神娘娘小饭馆[美食]》 70-80(第7/30页)

来个脑袋挤成一圈,每双眼里都有着无比的兴奋。

    “这可是出土在唐代的庙宇啊……”一位老者声音颤抖着。

    “长约30厘米,宽约26厘米,高40厘米,口宽颈细肚圆,很典型的坛状结构。”另一位学者更为冷静,计算分析道。

    高一夫仗着辈分高,挤得更里面,看得更多,他带着手套小心观察,声音渐渐高亢,“外表无损,晃动时有异物感——里面有东西!”

    一众学者的眼睛霎时亮到恨不得化身x光。

    “滞涩粘稠感,是液体!”

    “是酒吗?!天,一坛传承千年的酒水?”

    学者们你一言我一句,声调一声比一声高,外圈的学生们也探头探脑,极为激动。唯有更外圈的建筑工人们,磕着盆里的糟卤毛豆,有些不明白里面的热闹。

    一名工人探头看了一会,回来挠头,“不就个黑不溜秋的坛子?这有啥激动的,又不是博物馆里那种带着花纹的瓶瓶罐罐。”

    被挤在外边的学生听到这话,瞪着眼想怼人,可看着工人们布满灰尘的面貌,咳了一声,解释道:“这是历史价值。”

    “文物最看重的,还是它反映的历史细节,比如当时的制陶工艺水平?饮食文化?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多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文物里发掘的。”

    建筑工人们似懂非懂,而瑾玉望着学生激昂到微红的眼眶,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学生感动道:“老板,您懂了我们的心情!”

    “文化传承嘛。”

    山神娘娘虽不懂,但见过不少同样信念的例子。她望向吵了一轮,最后决定现场开坛的学者们,神色有些古怪。

    “但是,里面可能不是酒。”

    学生们眼睛一亮,凑过来几个脑袋,“对哦,老板你最了解山神庙,所以里面是什么啊?”

    “动动脑子。再了解也是近几十年,这坛子却很可能是一千多年前的物件,少给老板出难题。”

    见说话的学生羞赫,瑾玉笑笑,瞥着正在动手的学者们,她默默退了几步。

    “根据经验,这大概是……”

    “呕——”

    一大片干呕声由内往外传播,瑾玉掩着口鼻,遗憾补全这句话。

    “大概是酸浆水。”

    “……”

    煎熬过这阵“迷人”味道,分拣好液体与坛子送去分析年代,高一夫虚弱地靠近瑾玉。

    “刚才听学生说了,你说这是坛酸浆水?”他说话时,捧着见底的莼菜鸡丝粥,试图用它的味道对抗那恶心浓郁的酸臭味。

    瑾玉点头,“应该是。”

    高一夫扭过头狠狠擤了下鼻子,转头随口追问,“能告知结论的原因吗?”

    “唔……”山神娘娘眨眨眼,“这个坛形,我一般、咳,山神庙一般用来放酸浆水。”

    “坛形?在山神庙?放酸浆水?”高一夫人老眼明,立刻找到关键词,讶异看来,“你的意思是,山神庙的传统就是这个形状的坛子放酸浆水?”

    瑾玉看出他的困惑,引着他走至自己的宝藏坛子堆,指着一个黑坛子道:“里面便是我制作的酸浆水。”

    高一夫老辣目光迅速扫过坛子,确认它的形状大小和刚出土的坛子一般无二,却似更不敢置信。

    “你、你别告诉我,这是你们山神庙传下来的规矩……”

    怎么可能?一道从唐代流传下来的制作流程?这意味着什么?

    “云岫山神庙战乱前已破败,至少断代几十年啊,”高一夫喃喃着,突然,他一个激灵,“难道山神庙有纸质传承?”

    瑾玉感受着这道眼巴巴的目光,有些心虚地应了下来——总不能说:“错了,其实都是我一个人的制作习惯哦!”

    “咳,但是不能给你看,这是山神庙的规矩。”她找补道。

    高一夫神色一丧,垂着头叹了一声,“也对,真要能随便外传,估计也存不到今天。”

    他揉揉脸,还是很满足的样子,“没事,有这个坛子已经够惊喜了……”说着,他声音一顿,倏而想到这坛子的归属。

    “哈哈……那个……这坛子你留着也没啥用吧……”他有些恳求地望着瑾玉。

    瑾玉无奈地笑,温和道:“赠予你们吧。”

    闻言,高一夫乐得拍手,兴奋后,他终于想起自己的大儒风范,尴尬笑笑,又诚恳道:

    “让你见笑了,但郊市的文化底蕴太过薄弱,别说唐代的破坛子,就是前几百年,几十年的物件,我都想往郊市博物馆搬。”

    瑾玉看他一脸感叹,没有开口。

    经过挖到坛子文物后,学者们劲头更加猛烈,连带着施工队也干劲十足。

    渐渐的,青砖铺满院落,而原本只剩一座神像的正殿底下拱起一方月台,不同于地面的青砖,铺设起汉白玉的龟背锦纹方砖,显得格外突出。

    “山神庙,山神在的地方最关键啊。”

    于是依照着学者们研究的史料与建筑图,规格仅次于皇宫的歇山式屋顶逐渐耸立。

    主殿力图复原唐风斗拱、坐兽等细节,覆青灰筒瓦,其间祥云纹瓦当错落,丹楹柱描画花纹,梁架悬铜铎。

    其中也有创新之处,比如窗棂,原先应嵌斑斓彩贝,如今在瑾玉的要求下,换成了不伤工时人力的彩绘玻璃,日头照下时,呈现着火彩般的绚丽色彩,颇得山神娘娘的喜爱。

    “哎呀,照在壁画上更漂亮了。”她爱不释手地隔空扫过墙壁。

    说到墙壁,砌墙时亦有一番趣事。

    高一夫念念不忘他的“夯土掺糯米汁筑墙法”,连带着其他学者也跃跃欲试,试图尝试古法复原,最后还是在工程队的劝阻与瑾玉的以饭威胁下偃旗息鼓。

    如今钢筋水泥筑就的墙体平整坚固,外层涂红,内墙敷着白灰底,绘就一幕满墙壁画。

    壁画自左绘制右,其上云布晴空,青绿山水,正是山神庙方位的云岫山群览图。

    渺渺云层之上,有云气覆面的神明身着霓裳,架云舆徜徉,而葱郁群山下,亦有该神明身影,却不曾驾车,赤足而行,脚边有百兽随行。

    两边皆有浮雕上书:山神巡猎图。

    整墙壁画线条圆滑、色彩鲜明,虽学者们声称不尽人意,瑾玉却极为喜欢。

    她一寸寸拂过这幅山神巡猎图,行至最深处中心,抬眼望去,看见神台高立。

    玄乎的神像在塑神台时又玄乎一会,建筑队还在头疼怎么让接地的神像抬高,就在瑾玉的指点下,将信将疑地在神像下一节节夯土,最后居然将神像送上神台。

    信手捻住一丝香火念力,山神娘娘倾听着里面谨慎的祷告,轻轻笑开。

    如今神台上立着神龛,周遭雕画如意云头纹,逐层错位作放射状展开,形成大型团云,围簇着中心神像,而神像有垂幔遮蔽,影影绰绰,不见神姿。

    山神娘娘目泛璨金,视线穿过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