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340-347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340-347(第8/11页)



    席上有徐观、呼延庆、马政和马扩。

    董平左右看了看,都是熟人。

    潘邓夹了一筷,叫众人开席,而后笑眯眯说道:“董兄弟自从那年和童贯北上,收复燕云,立下不世之功之后,我两个再没见过了。这些年来我在南边一直思念兄弟,不知董兄弟可否如我一般?”

    董平才不吃他那一套,“大丈夫各有己业,自然不能像女儿家一般时常相聚。”

    潘邓点点头,“自然如此,若不是兄弟这些年来在燕山府驻守,我中原边境也不会如此安稳。”

    他说着拿起酒杯来,“为我中原百姓这些年不受胡人摧残,来请一杯。”

    皇帝提酒,桌上众人当然要喝,当即举手抬杯,饮尽了杯中酒。

    董平听他这样说,却觉得受之有愧。胡人不南侵,说到底是为得当初东南军那一战,穷追猛打,战况惨烈,把金人打得心气都没了,而不是他在燕山的缘故。

    潘邓又说道:“这回董大王来沧州,老师却没来,他在燕山一切都好?”

    董平说道:“太师身体安康,一切皆好。”

    潘邓点点头,终于步入了正题,“今日阅兵,见我大越军士,董兄以为如何?”

    董平夹菜的手顿了顿,把筷子放在碟上,没了兴致。

    他心里早知道这番阅兵是为震慑他而来,说白了就是亮亮军马想吓唬他,他面对潘邓如此耀武扬威,自然没有好脸色,“陛下军队如何,还用我来看吗?只是我燕山军也不逊色,虽军备稍差,然将士皆骁勇善战!”

    没想潘邓却露出吃惊的表情,“董大王这是想到哪儿去了?你我早年间就相识,如今我大越和燕山更是亲如一家,一家人要谈什么强弱?我询问兄弟,只是叫你评判一番,以我大越军队如今战力,可否北上收回燕云之后,再北上千里?”

    董平瞪大了眼睛,“北上千里?你要做什么?”

    如今潘邓做了皇帝,收复燕云是应有之计,可北上千里,那都是曾经辽国的地盘,荒无人烟,上面也没多少汉人,几乎全都是北狄,就算把那地方收归,也没什么用,反而那些个北狄不通人性,尽是麻烦!

    潘邓叹息,说道:“不瞒兄弟,自我奉天命登基,便时常想大宋因何亡国,想来想去,那些农业水利、科考督查等事都能由士大夫去做,可这边境国界一事,还得由君主亲力亲为……”

    他看着董平,给他夹了一筷子侉炖塔嘛鱼,“当初我们六人一同出使金国,彼时年少意气风发,为大宋出使,也是希望我汉土常青,中国威严永存。当年我身受重伤,你和马扩呼延庆先行回归,我三人却在后面走辽边境,从陆路回了开封府……”

    潘邓回想往事,历历在目,“……一路之上边境百姓受北狄袭扰,惶惶不可终日,当时我便下定决心,我中原子民不能再过这样的生活,我堂堂中国再不能没有天险国界。如今十多年过去,我已登基称帝,天命在此,我身为一国之君,又怎能推脱此责任?”

    董平讶然,他听了这番话,突然真实地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他从前刚做燕山王时,也有过称霸天下的野心,可比起自己,潘邓好像确实更懂得如何做帝王。

    换句话说,他确实更有帝王之才。

    董平喝了口酒润喉,“既然如此,收回燕云也就罢了,如今燕云就只剩下北面几州,为何还要北上千里?”

    潘邓说道:“一来不能纵容金国;二来北上千里早也是我中国领土;三来……”

    董平看着他,潘邓缓缓说道:“我欲以燕京为都,守我大越国门。”

    第346章 燕山府归顺

    当着燕山王的面,说要以燕京为首都这种话,本来十分不客气,可董平却在那一刻真正领略到了独属于潘邓这个人的胸襟与胆略。

    什么样的帝王能说出亲自守国门这样的话?董平脑海里翻天覆地,又回想白日里黄河惊涛骇浪,和老百姓在耳边的山呼海啸。

    当时他看阅兵仪式如此盛大之景,却一意孤行觉得潘邓是展示武力,收买人心,可这时他仿佛真的懂了,这是帝王的承诺。

    他在借这场阅兵告诉百姓,天下易主,他潘邓身为君王,不会懈怠精神,会一直精进武力,保家国平安。

    当天潘邓喝了两杯酒,又反复和他提起从前之事,说之前的熟人现在都在哪,只有你董平一个远远在北面,和众人这些年也不通信,十分不合群云云。

    呼延庆也喝多了,和他们说起山西这些年不太平,索性他呼延家在当地也有名望,大家伙都服,这才没像中原一般成了土匪窝。现在天下归越,山西也越来越好了,他那根弦终于能松一松,不再时不时寝食难安了。

    徐观沉默寡言,董平眼见着他给潘邓剥了一个螃蟹五只虾,俩人还偶尔眼神相交,不知道咋回事感觉心里边十分不自在似的,遂讽刺地说了一句:“徐尚书大好年华,不会到如今还没娶妻吧?”

    徐观听了微微一笑,“那日和董大王一同求姻缘,董大王求仁得仁,菩萨自然不会顾此失彼,单叫我孤零零一个。”

    说着就在董平面前把一螃蟹壳的肉放到陛下盘子里,潘邓见师叔又给自己剥螃蟹了,十分幸福,微笑着看向师叔,而后张嘴怒吃一蟹。

    董平看他俩相视而笑,顿时抖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再不找不痛快了,老实吃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潘邓又和他说起朝中众臣来,言董兄弟只要归顺,当天就封国公,而郭药师郭将军也有大功,封为宁远将军,他又是辽人,日后朝廷北征必有重用,不会埋没人才。

    此后一连两天,朝廷和沧州府都摆酒设宴,欢迎董大王来到沧州城。

    潘邓又私下宴请董平两次,终于劝动了董大王。

    董平其实也知自己没有抗衡之力,这回来看阅兵,更是叫他认清了现实。他真要与潘邓刀兵相接,也只会让燕山军士惨遭屠戮罢了。

    如今自己势不如人,潘邓却兵强马壮,无论他想如何对待燕山府,还不是由他说了算?

    可潘邓依旧肯以礼相待,董平心中衡量两天,从善如流了。

    董平刚表示归顺,潘邓第二天就在沧州加封董平为国公。

    而后晁少古和徐观两人随着马政父子和董平一同回了燕京,商议交割之事。

    到了定鼎三年正月份,燕山府归顺,燕京回归。

    此大事立即上了《江南风尚》头版头条,销量节节攀升,几乎比肩去年十月份国庆大阅兵特别版。

    不少能人志士、朝廷官员、普通百姓看着董大王竟然就这么归顺了,更觉得自家陛下是天命所归!

    要不是天命,他们潘皇帝会年纪轻轻称帝,短短几年时间一统天下,拳打蜀地,脚踢王襄,现如今还叫燕山王主动归降吗!

    小茶馆里热热闹闹,工厂职工,贩夫走卒凑在一块拿着新出的《江南风尚》定鼎三年二月刊议论,“……这都是为得咱们潘皇帝英明神武,才能感化董大王归降!”

    “咱们潘皇帝的德行,满天下人都心悦诚服。董大王他也知道咱们陛下仁德,不愿再与陛下为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