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320-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320-330(第12/15页)



    算一算,陛下今年才三十有三,如此青春年少,便能万民追随,统御一方,只能说是天降英才,举世无双了。

    他只盼望此仁主能重开太平盛世,如此他宗泽虽背侍二主之名,也不枉此生了。

    潘邓接过这些宝物,缓缓走向龙椅,还没坐上去,先转身来。

    张宝顿时胳膊一滑,记者就位,开始就近作画。

    余深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看着这些个记者好不碍眼,昨天晚上他们几个老臣还劝主公,如此庄严时刻,不能叫这些记者前来,这也忒不庄重了!

    林朔看他紧紧盯着,在他身边劝慰,“算了算了,主公平日里为人仁厚,从来不找麻烦,现在登基,他要干什么就由得他吧。”

    潘邓让人把三样宝物依次展示了,还叫人把玉玺五面都画上画像,而后开口说道:“本就是普天同庆的好日子,自然该与民同乐,你几个把这画片画好了,再在《大越律》旁写一句话,大越依法治国,法律高于皇权。”

    不光众位记者,连后边的群臣都震惊了,林朔不顾余深阻拦,挣脱了袍袖,赶紧小步走上前去,把皇帝带到一边,小声说道:“怎么能这么说?咱们真有这打算,暗地里实施就行了,真把这话放出去,以后要是有了什么事,陛下如何自处!”

    潘邓看林中尉如此着急,笑道:“中尉多虑了,常言道事无不可对人言,我既有此心,便不怕公之于众,更何况此言也不光约束我,中尉不懂我之用意吗?”

    林朔这才转了个弯明白了,主公直言法律高于皇权,可惜日还有曹孟德削发代首,这句话真正震慑的,是广大士人阶级,他们这些士人特权再高还能高过皇帝之权?

    更别说主公早就实施的舆论监督体系,叫老百姓监督政策,接下来还要许民间自办小报刊物,监督的是谁?也是士人,是这片土地上的官员胥吏。主公此举,便是要一步步地改写大宋从前士人以党分群,不以政绩而以党派互相攻讦,官员内部监督不利的恶行。

    “……主公深谋远虑,只是如此也太突然了,如此大事,岂能儿戏?以后不可再做此等事,凡事要和二府商量才行!”

    潘邓点点头,十分听劝,“我知了,以后再不做了。”

    林朔这才又小碎步溜回去了。

    待到潘邓高坐龙椅之上,张宝接过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展开来,高声宣读。

    天命靡常,惟德是依,赵宋失驭,神器崩殂,四海无主,黎元倒悬。朕本寒微,少历艰辛,幸有严母慈师之训,得聚忠贞辅佐之僚。昔驻守两浙,受封东南,厉兵秣马,驱金虏以卫疆土;布政施仁,安兆庶而致太平。功虽微薄,志在社稷。

    今观乾象,历数在此,俯察民情,兆民推崇,天命昭然,人心弗违,朕谨于东南,躬承天序,即皇帝位。惟当夙夜兢业,励精图治。内抚百姓,外攘夷狄,上奉昊天,下顺民望,期复华夏之盛!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众人再行三拜九叩之礼,自此改朝换代。

    第329章 新朝初创

    大越建国初始,封赏有功之臣,林关张三位将军被封为镇国大将军。其余阮二将军、周将军等人被封为忠武将军。

    宗泽对此颇有微词,议事之时没说此事,深夜面圣,言从前宋朝已经制定了武官官制体系,我大越沿用便可,何必推倒重来?便将三位将军封为各军州节度使,替陛下镇守一方,也可抚慰人心。

    潘邓和宗老对面吃宵夜,感慨道:“我知宗老所想,只是众位将军皆是开国有功之臣,何必如此寒了诸位的心?宋朝此举虽然能防止武将起事,可其祸远大于利,长此以往,怕是重蹈覆辙。”

    宗泽又问:“日后陛下扫荡神州,一统中华,如此多的将军拥兵,又该如何?”

    潘邓说道:“我军中将士皆知其为大越兵,有我在便不会有乱,至于百年之后,神州动荡不再,再慢慢减兵就是了。”

    宗泽想了想几位将军,说来也怪,这么多人之中确实无飞扬跋扈之辈,都是朴素忠贞之人,这才罢休。

    潘邓又封林朔为宰相,并且重建二府为政事堂,把从前的“两府并立”改为从属关系,政事堂从此掌管枢密院与六部。

    同时约定宰相定期制,五年一换任,若是众人认可,可连任一次。而宰相领导的政事堂成为最高决策机构,皇帝诏书需经政事堂副署方可生效。

    此举相当于是加大了相权而削弱了皇权,但潘邓并没在意,无论如何,文人集团自古为皇家治理天下,而皇帝能任命宰相。

    宗老依旧为御史台之首,可监督百官与皇帝。自此皇帝,政事堂和御史台互相掣肘。

    朝廷结构微微改动之后,便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大改——司法独立。潘邓之前还设立了专门的司法考试,预备十年之内将地方司法官由中央直接派遣,独立于地方行政,避免地方官干涉办案。

    这一番大刀阔斧,叫朝堂之上众人适应了一阵,之后便是扩建皇宫。

    工部主持此事,不敢不尽心竭力,虽然陛下说了,再过些年就要迁都,但是现在既然没迁呢,就得把现在住的皇宫好好修修!

    潘邓一直住的是东南王府,此东南王府最原本是那苏州府转运使府邸,自他称王之后小小扩建一回,但因苏州府本就是大府,从前的街道街区都已经十分固化,因此叫周围人搬迁并不容易,是以当时只把府邸分为前府与后府之后便没再改动了。

    这回陛下登基,新朝初创,苏州尹刑名扬带着衙役亲自出马,好说歹说,叫四周围的人家搬离此地,到苏州城边上新清出来的空地上,算出了好多搬迁款,最后一统计,预计能让皇宫又扩建八丈。

    林朔实在是生气,“这刑名扬怎么做事的,八丈够干什么的?就能多出来一趟小院子。主公是说了不要勉强百姓,可这事他也得做呀!”

    往后宫里官员越来越多,皇宫太小,他们都没处办公去!

    实在没法子了,潘邓忍痛下定决心,“既然都不愿意搬,也别叫他们搬迁了,到郊外去吧,新建皇宫。”

    这下上下官员都高兴了,新建了皇宫,肯定比如今更敞亮!再加上他们平日里也要出门走访,看见那苏州府纺织坊工人办公的地方比他们王府里还亮堂,早就心里不平衡了,这回新建皇宫,也叫陛下给宫里安上大片的落地窗!

    只有潘邓一人夜里打算盘,新建皇宫,得多花多少钱呢!可这也确实不能省,皇宫一方面是皇权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朝臣办公楼,遂吩咐工部周尚书,“能用水泥的就用水泥,琉璃瓦咱们苏州府自己也能烧,有要用的就去找李大官人,叫他给你优惠!”

    皇宫的地方圈出来了,正在建造。北方来了人,正是太原府呼延庆,他一路风尘仆仆到了江南,在润州待了两天,便被传召入京。

    呼延庆着自家族孙呼延灼进宫拜见,见了皇帝送上贺礼,“臣呼延庆拜见皇帝,吾皇万岁!上月听闻陛下登基,诏书已至山西,我呼延家镇守山西一地,早便望陛下一统江山,我山西千万子民尽归王化!如今族中派我前来江南,意为交出兵权,一切皆听从陛下安排!”

    潘邓扶他两个起来,“多年未见,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