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310-3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310-320(第8/15页)

拿下江宁府!

    第316章 大破宋军

    朝廷大军蓄势待发,江宁府及周边长江沿岸也只能提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各府坚壁清野,战火一触即燃。

    六月初二,张叔夜从巢湖入江,大军进往江宁,被关胜大军拦截,两方大战一天一夜,最终双双回撤,各自防守。

    延长江南岸五里地设一瞭望台,各侦察兵除了手中千里江山静之外,还有立在瞭望台上的更高精版望远镜,能够让侦察兵看得更远更清晰。

    得益于江苏府越来越先进的磨镜片儿技术,各类光学仪器初步发展,千里江山镜更是批量生产,只不过此望远镜一类有军事价值的只能做军事用途,严格管控,不准散落民间。

    侦察兵两个时辰换岗一次,但凡有蛛丝马迹,就要报告上官。

    只不过这回敌军动向透出点邪门来——宋军自从上回发兵,这些天来竟然什么动作都没有!

    “格老子的,到底打不打!怎么还不发兵?”

    “近几天有什么风势雨情不成?”

    “这么按兵不动,该不会想搞个大的吧……”

    “他们不动更好,咱们不能慌,没准这就是那姓张的计谋,叫咱们一,一而衰……”

    “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见最新的《江南风尚》上有他们阮七将军专访吗?当时水上对阵,用的就是这个法子!对敌军再三骚扰,让他们慢慢的心气衰竭,最后消磨得那些宋军没了战意,直接投降!

    “咱们可不能老猫烧须,上了他们的当!”

    众人都赞同,又集中精神,侦查敌方动向。

    五天过去了。

    十天过去了。

    十五天过去了,天气已经越来越热,林冲都觉得有些奇怪了,“他们这是怎么了?”

    就算是缓兵之计,要趁着敌人放松警惕之际攻其不备,也不该拖这么久。大军在前线一日,后勤粮草消耗巨大,哪里打仗禁得住这么消耗?

    他们在江东本地都不愿如此拖延战局,朝廷军远道而来更不必说,林冲说道:“去和主公通报战况。”

    江宁与铜陵两地的战报本就是每天都发往苏州府。六月二十,潘邓给了关胜最新指示,敌退我进,宋军引而不发,必定有所图谋,双方既然开战,我军便不能让张叔夜计谋得逞!

    关胜当天组织了三路轻装步兵,晚上趁着夜色过河,扛着炸药包去了敌营。后半夜时分,只听北岸几声巨响,之后便是嘈杂不断,关胜派人在南岸接应,看着自家士兵安全回归,这才整兵收队。

    一击得手之下,东南军没有留恋地过了江,江北宋军一边心中暗骂,一边收拾残局,救治伤员,还要重新安营扎寨,忙碌了一天,终于能歇息片刻,待到傍晚时分,东南军又过江了!

    “他娘的有完没完?我们不去寻他,他倒自寻上门!”

    宋军仓皇之下列队回击,临江部队被东南军打得四处逃散,后面的援军还没上阵,东南军又回转江南了。

    宋军士气低落,韩良臣到主帅营帐之中请示,“东南不可轻慢,将军不如下定决心,咱们回应天吧!”

    帐内众人沉默不语。

    十几天前,应天府下了圣旨,要求张叔夜立即撤兵,返回应天府听候差遣。他本人带着副将返还,将兵马返回寿春,朝廷要再派将领到此。

    张叔夜心头大震,连夜上书,言战事紧急,机会稍纵即逝,士兵也不能如此几进几退,消耗士气,因此不可临时撤军。

    他派了一个心腹副将送信到应天府,同时让他打探着些消息,朝堂到底因何想要撤兵。

    应天府既然发了圣旨,张叔夜再发兵就有抗旨之心了,他本是率领大军在外,自然不能作自毁长城之事,因此便按兵不动,等待应天府旨意。

    却没想之后的十几天里,朝堂又连下三份圣旨,叫张叔夜回京。

    帐中一片死寂,张叔夜说道:“诸位跟随我许久,也都能看清眼前形势,此战若是功成,朝廷尚有喘息之机;若是就此撤兵,再行攻伐还不知何年何月,长此以往,恐怕国之不存。”

    老将痛心疾首,“粟氏有何资格如此插手国政!眼见着大军攻伐在即,他一纸圣旨,说要我们回归就回归?他一家奸贼要毁了祖宗江山!”

    韩良臣叹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又转头对张将军说道:“相公如今还为国士伤神,为何不想想自身,此事究竟该如何是好?”

    张叔夜叹道:“我没法先顾及自身,这一仗关乎大宋命脉,我不愿做国贼。”

    众人听了这话都凛了凛心神,难不成张相公想要抗旨不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吗?

    恰在此时,帐外有马匹声传来,来人一路驶到军营之中,之前去应天府的人回来了。

    张叔夜赶忙叫人进来,来人匆匆进入帐内,见四周有各副将在,并未言语,张叔夜叹道:“你探听了什么消息就说吧。”

    那副将说道:“小人到应天府之后,先是送了信到粟太师府上,粟太师看了信之后面色不悦,但并未呵斥小人,而是起身去了宫中。第二日告知小人立刻返还,小人得相公吩咐,隐在城中未走,打听了几天,才知道事情原委。”

    他娓娓道来,“……缘是不知何时,蒋大将军到过相公府上,此事被人传扬,说是蒋大将军欲与相公结为亲家,粟太后极为不满,数番打听,又得知了蒋家三子与大公子往来频繁。今日相公来到淮南,在前线统兵,权柄过重,再加上大公子战败,粟太后便想要叫相公回归,叫她自己族里兄弟顶替相公之位!”

    张叔夜皱紧眉头,“荒唐!我两家怎可能结亲?”他站起身来,“粟家这是怕我权柄过重,想要换成自己的心腹……大敌当前就如此沉不住气,我张叔夜何时有过悖逆之举!”

    韩良臣十分打抱不平,“将军一向忠勇,不该被如此猜忌!”

    那副将又说道:“将军在淮南统兵还只是其一,那粟太后容不下蒋家,这才是根结!”

    众人都看向他,只听他又说道:“我在应天府这些时日,听得最多的就是当今皇帝姓蒋不姓赵!粟太后镇压流言,可这人嘴说话她哪管得了?拿了蒋家开刀,还要怕蒋家作乱,连带着张相公也受这无妄之灾!”

    张叔夜赶紧制止“你莫胡说,不可轻论皇嗣之事!”

    副将见相公如此十分着急,“相公还要执迷不悟?那粟家已经把刀架在你老人家脖子上了!莫说天子,就连朝堂都不姓赵了,姓粟!”

    他上前两步,到了主帅近前,殷殷说道:“粟家容不下相公!大公子已经落入敌手,相公该为自己打算,不能再回应天府了!不然二公子怕也性命不保!再效忠下去,怕是要把全家都搭上!”

    张叔夜真如被击中一般,直接跌回到了椅子里。

    *

    建炎五年六月,东南军大军发兵江北,关胜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冲散宋军,一举擒获张叔夜。

    头领被擒,其余人等也再无心恋战,纷纷投降。

    张叔夜被押往苏州府,面见东南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