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50-60(第13/14页)

是个十分宽和的上位者模样。

    赵佶点点头,这个少年光看长相便是一副英才模样,叫人喜爱,当下他便询问到:“朕听说东平府办促蹴鞠赛一事,便是你提出来的,那刊物也是你办的,你小小年纪,怎么脑子里这么多点子?”

    潘邓行礼答道:“小人幼时家贫,却喜逛庙会市集。庙会繁华,市集熙攘,民商互利,小人幼时也借此养家糊口,深感朝廷善政之意,作了东平府押司官之后仍不忘昔日恩泽,愿效仿朝廷仁政惠及万民,因此提议办蹴鞠赛富东平百姓。”

    赵佶点点头,果然是个好百姓,“尔既拜于陈爱卿门下,当效其勤学不辍,修身齐家,为国效力,为朕分忧。”

    又看向陈文昭,“陈卿家如今已权知开封府事,便教你这个学生作一任司录官,也好替你这个老师办事。”

    陈文昭行礼谢恩,潘邓也紧跟着谢恩。

    临别之时,赵佶又说道:“素闻陈卿家于赋税一事颇有见解,东平一府经卿家之手,赋税高涨,若我大宋各府都能像东平一样,那便好了,如今内库不丰,也不知如何才能多收些税来。”

    两人一路回到陈文昭的住处——朝廷给历任开封知府住的一处府邸。

    陈文昭过两天就要上任,此时也颇为闲适,问学生今日面圣如何。

    潘邓心中思忖,“学生初见圣人,见圣人仪仗威严,却性格温和,对臣子以礼相待,让人心生亲近之感。”

    陈文昭点点头。

    “只是圣人所说,内库不封,赋税不足,可是真有其事?”

    潘邓皱眉说道:“……本朝未有战事灾乱,天下供给一人,官家在京师修筑园林,兴花石纲,赋税已经数次另加别目,如此竟还要搜刮,百姓如何生活?山东已有反贼,南方反贼更是猖獗,难道此事圣人并不知晓?”

    第60章 初见师叔

    陈文昭沉默片刻,一个暴栗子捶到弟子头上,“你当这是东平府?来了东京还敢乱讲话!”

    潘邓摸着脑袋,“弟子知错了!”所以那赵佶根本就是什么都知道,但是就是视若无睹地瞎搞吧!

    陈文昭冷哼一声,“朝廷之事,岂容你小子乱议?在其位,谋其事,有功夫说这些没用的话,不如替你老师想想圣人嘱托之事才是正道,莫要胡思乱想!”

    *

    晴空万里,一大早潘邓和小郓哥去吃灌浆蟹包,小哥俩已经连吃七日,还是吃不腻,每人两屉蟹黄灌汤馒头,两碗水饭,配上芥辣瓜儿,米汤瓜姜,再来两个酸馅,两个笋肉夹儿,两个素夹儿,一份蛋炒黄芽,舒服得很。

    待到吃完,又叫店小二,要了一碗子料浇虾臊面,两个笋肉夹,一屉蟹黄灌汤馒头,多给姜醋,给南门大街第七胡同王婆送去。

    今日二人有任务在身,待在汴京城盘个铺面,做些什么生意还不打紧,先把铺面盘好,租个院子,再打些家具,日后东平来人也有落脚之处。

    一上午牙人带着两人千挑万选,选了个保康门街上一处连着院子的门店,还特地选了个有水井的院落,不必叫人每日上门挑水。

    待到下午叫李安澜过来看过门店,李三娘大惊失色,“在这个地段租门店?一年要多少钱?”

    潘邓轻飘飘地说了个数字。

    李三娘心口微痛,“我今日就找牙人雇伙计,把这边安顿好,这两天就回东平一趟,找几个得用的人把这条路走通,这店面无论做什么买卖,先将它开起来再说。”

    空着一天白花花的银子就往外水一样的流!

    将这边安排好,潘邓就又拿了灌汤馒头去了陈老师府上。

    *

    陈文昭此时正有客来。

    徐观手执黑子,思忖着棋路,和师兄说起最近的消息来。

    “皇太子的婚事定了。”

    陈文昭问道:“谁家?”

    “娶的是吴康军节度使朱伯材的女儿,是有名气的才女,六月就要大婚。”

    陈文昭想了一会儿,想到了朱伯材是何许人,没太在意,又问到:“我听闻蔡京家子弟想要尚公主,可是真的?”

    徐观答道:“蔡京的第五子蔡鞗(读条)到了成亲的年纪,蔡京求娶,官家有意把茂德帝姬下嫁。”

    陈文昭把玩着手中棋子,“传闻茂德帝姬国色天香,是官家最中意的小女儿……”他白子落下,“这样看来,蔡京依旧深得盛宠。”

    徐观说道:“官家是长情心软之人。”他一子定乾坤,抬起头来问师兄:“你回到东京有什么打算?”

    陈文昭依旧死死盯着棋盘,研究了半晌,发现自这局终是无力回天,叹了一口气,松开手掌将手里棋子滑到棋篓里,“我一个权知,能有什么打算。”

    权知开封府事,名头上是个临时工,但是其实是实际官职,只因为开封府尹和开封牧一般只由太子亲王担任。

    徐观说道:“近年来朝臣争斗一点都没少,去年蔡京和童贯斗得厉害,童贯已经离京去西夏了。”

    想当初蔡京能够负复起,还是童贯拉他一把,如今二人反目,蔡京把牢朝中,童贯只能另辟蹊径,去西夏攒军功了。

    陈文昭叹了口气,似乎也颇为苦恼,他也是走了蔡太师的路子,重新返回朝中,如今身在棋局之中,他又有什么办法?

    只能被默认为蔡京党羽了,索性朝堂之上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蔡京提拔,他也不例外。

    “我所想,只能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陈文昭叫陈泽把棋盘收起来。

    徐观缓缓道:“如此乱局,只怕你上任三月,蓦然回首,还不如在外做官,起码能做些实事。”

    陈文昭哈哈笑道:“我岂是那等人?我若真对朝廷了无指望,不若去学我那些同年,回老家做个乡绅,隐姓埋名,教书育人,以待盛世了。”

    他缓缓说道:“……我常以为,官家称不上明君,却也不是昏庸之辈,君不见建中靖国?社稷为先,治国的是士大夫,只要官员士大夫守住底线,就不会让皇帝太过放肆。”

    徐观讥讽道:“你等着官家开窍,还不如把劲用在太子身上。”他也不再劝,师兄书页里看的最多的是范文正,寇准等名臣,颇有仁宗时期的风骨,只盼他不要过刚易折吧。

    徐观起身要离开,陈文昭说道:“屋里面有我带的香炉,你且去看。”

    徐观一听,果然脚步一转,进了里屋。

    陈泽又过来通报:“潘司录来了。”

    潘邓拿着食盒进来交给陈泽,陈文昭见了笑问道:“又拿些什么?”

    潘邓说到:“蟹黄灌汤馒头!”

    陈文昭摇摇头,“我从前也吃过,引为世间美味,只是如今再看,哪里比得上软羊烧麦。”

    潘邓哈哈笑:“可惜咱们师徒离了东平府,不太能吃得着了,老师若是想吃,我叫那付掌柜让厨子重新教出个徒弟来,送到老师府上。”

    陈文昭连忙摆手:“怎还专门送厨子,我又没有那太师的命,何至于得了太师的病。”

    潘邓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