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孙天界直播日常: 9、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②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秦始皇孙天界直播日常》 9、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②(第2/3页)

,予总不能一直放纵吧?”难不成就坐视商部族一点一点的发展壮大,最后朝他下手?

    【是啊,不能不管。】

    “那抓他不对,放他也不对,予到底怎么做才对?!”履癸的嗓音越拔越高,神情也逐渐狰狞。

    【醒醒,刚都说了,你夏亡不止一个因素,就算成汤不灭你,夏也不会停止衰落的步伐——这一点其实你自己也清楚,对吧?】

    履癸缄默了。

    【成汤本人也是一个颇有贤名的君主。在位三十年,为政期间,对内轻征少敛,鼓励生产,安民和众,任用贤臣,为商后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看,商汤革命,不但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还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一面说着,一面朝着成汤所在的方向,郑重行了一礼:“棠谨代表个人,敬商王成汤。”

    这一举动不在成汤的预料之内,他呆愣了一下之后,才反应过来,回之一礼。

    “看他先前对夏桀等人的态度,还以为他除了秦始皇之外,谁都不放在眼里呢。”程知节同一旁的秦琼咬耳朵。

    他们此时并不是在大殿上,其他人又没有发声,因此,他的声音还是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思及先前的几次交流,李世民觉得还是该为嬴棠说两句:“我观不是这样。他对武帝和我,包括之前那个苏轼,还是挺尊重的。”虽然嬴棠对所有人都以敬称相呼,但从不少细节中,还是能看出他的区别对待。

    “恐怕是根据后世功绩来的,”长孙无忌道,“武帝晚年虽然发了昏,但总体不失为一位雄主。”

    “那证明咱们陛下未来也一定能带着大唐走向强盛。”尉迟敬德道。

    “用你说,”程知节用肩膀撞了撞他,“去岁颉利可汗的舞,难道不能载入史书?”这话成功戳中了在场诸人的笑点,便是魏征都没绷住牵了牵嘴角。

    “未来是未来,不可以未来之事赞现在,着眼当下,脚踏实地才是最要紧的。往后,还需诸位的辅佐。”李世民朝着众人拱手一揖。

    众人连忙端正神色,俯身拜下:“敢不从陛下之令?”

    【而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君主,常与成汤绑定,被后世人拿来举例,他就是——我们的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之次子,周王朝的开创者。想必大家,尤其是周时各位君主,都对他无比熟悉吧?】

    先秦诸君王条件反射地点头。

    【其实在后世,大家也对武王姬发更为熟悉。不只是因为这个人在历史书的前几页,各种小说演义,以及动画,当中都不乏周武王的身影。动画是后世孩子所喜爱的,简而言之,就是会动的图画。】

    听到这里,姬发心里“咯噔”一声。他抓住姬旦的袖子:“寡人怎么觉得凉飕飕的?”姬旦拍拍他的手背:“因为殿门没关。”

    姬发:“……哦。”

    姬旦令左右侍从将门带上。

    【不管是小说还是动画,姬发都常常以少年英杰的形象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

    嬴棠说着,按动一旁的仪器,播放了少儿动画的经典画面。

    童稚可爱又不失精致的画风顿时引起了所有孩子的欢喜。

    “我从没有看过这个,画本子也没有这个好看!”

    “好好玩!”

    “啊,我们这里怎么没有这样的画?”

    为了节省时间,嬴棠很快将画面跳过,听着一堆小孩不舍的呼喊,他立即道:“这次直播结束我会把这个动画放到光屏里,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然后调出《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段落:

    武王滚鞍下马,为“旧主”殷郊求情。

    许仲琳正喝着水,看到这段直接被呛得剧烈咳嗽起来:“不是,这段……”他写是一回事,但被武王本人看见又是另一回事啊!

    希望秦始皇他孙子别爆出他的名字。

    【这段摘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

    许仲琳:“……”我可真是谢谢你了。

    “当中的殷郊,即为纣王之子。这段是姜子牙等人要杀殷郊,而姬发不忍观旧主遇害,也不愿背上弑君的罪名,因此向众人求情。”

    商末位面的武庚一个激灵:“我父王不是就我一个儿子吗?!”他说罢下意识地去看子受。子受指了指光屏:“都说了是故事……姬发小儿,会如此重视这所谓的君臣之情?这么舍不得‘旧主’,却还是要和我大商作对。显得你更虚伪了,姬发。”

    姬发:“……”您放心,现实的我不用别人动手,逮到这机会一定亲自提刀。他本懒得和子受多讲,但吕尚于他而言既是忠心耿耿的辅臣,又是值得尊重的长辈,涉及到他,姬发不免要辩驳一句:“太公当年不曾要寡人杀过子禄父。”后来为了安抚殷商遗民,他还将武庚封在了殷商故地。没想到最后和他的好弟弟们一起来了个三监之乱。

    想到这里就心梗。

    【看故事要结合背景的……您要知道这是一个明代小说。】

    “大明怎么了?”听嬴棠这语气,好像他们大明的小说就不行似的。

    【差不多就是,一个父权、君权高度集中的时代……我单讲可能没什么说服力,作个对比吧。宋元时期也有《武王伐纣平话》,二者所述故事差不多,但核心却截然相反。就比如这一段。在这一时期,姬发的兄长伯邑考已经为纣王所杀害,可以说,两家是血海深仇,但姬发依旧坚持阻止姜子牙等人杀害纣王的儿子,仅仅因为殷郊是他曾经的‘君’。我们再看姬昌,在《演义》中,面对伯邑考的死亡,姬昌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到死还在告诫姜子牙不可让姬发行弑君之事。】

    帝辛位面,姬昌怒了:“何其恶毒之言!使吾儿真死于商王之手,血海深仇焉能不报!”

    至于“被死亡”的伯邑考本人,则选择了沉默。

    【同样的事件,《平话》里的姬昌就比较符合我们大众的逻辑了,到最后都在叮嘱姬发不要忘了为伯邑考报仇。】

    听到这段不管是姬周众人还是殷商众人,都点了点头。

    “姬昌老儿让姬发不可背叛大商,真像在讲鬼故事,”子受慨叹,“使姬周当真连这点血性都没有,予和大父、父王的警惕,岂不成了笑话?”

    【再就是殷郊这个人。不管在《平话》还是《演义》中,殷郊都是一个被父亲迫害的角色——当然了我知道您很宠您的儿子,您别急。】

    后面那句话是对着子受说的。

    子受倒是不急。

    就是武庚看着比较急。

    【面对母亲被纣王妲己等人杀害,自己也险些遭遇毒手。《演义》中的殷郊,在短暂的愤怒之后,选择了原谅,并重新回到纣王身边,帮他攻打姬周。】

    “喔?”子受看向武庚,调侃道,“吾儿,当真对父王如此大度?”

    武庚露出一言难尽的神色:“……您想听实话吗?”

    子受仰面大笑:“那也不是予的孩儿了!”

    “不报弑母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