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微生[七十年代]》 110-120(第4/21页)
城这边的两家出版社。
她的高考冲刺教案和模拟卷子出版后,销量非常好,版费的收益也非常可观。
这次微生过去,是将她这半年抽空整理出来的一整套物理教案拿过来出版的。
上一世,微生跟着明逸琛学了多年物理,也曾做过多年物理老师。来到这个时空后,微生发现这里并没有太过全面的物理教案类资料,就将上一世的教案材料都整理汇总了一回。
既可以服务于人,又可以多得一笔收益,何乐不为呢。
这个寒假,微生已经做好了规划。
白天在村小给小学生和初中生补习外语,下午整理外语教材,晚上学习她的计算机专业。
等开学的时候,基础版外语教材也可以送到出版社了。
没有卖断版权的好处就是可以源源不断的收到一笔笔版费,不过等教材改版后,她教案的含金量就会下降,收益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好了。
不过也不要紧,她当年在大学里教机械制造与维修的教案还保存着呢。那套教案的含金量可不低,回头整理出来送到出版社,就又是一笔版费。
也不知道,她这样算不算…桃李满天下?
←_←
又在庞四海这里住了两天,微生便收件行李回村了。庞四海仍旧将微生送到利泉市,等微生办完事看着微生坐上回松北镇的长途汽车这才回商宁。
过年时能放几天假,但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些日子。所以哪怕庞四海再想跟微生一块回村,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去上班。
回村后,微生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欢迎。因干妈他们都知道微生不会在商宁那边逗留多久,所以早早就将微生家里收拾出来了。
微生一回来,家里是干净的,屋里是暖和的,就连院子里的旱厕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先挨家挨户走了一圈,之后村小那边的外语补习班正式开课。
村里的小学生都好奇大学是什么样的,村里的人则是好奇广州是不是真的那么繁华开放。
先回来的那些村民们已经将这次贩的货,都拿到附近几个镇上去贩卖了。最近各村都有了集市,也有人在大集上贩卖。
这次回来,微生就发现村里不少人都穿上了那种非常夸张的牛仔喇叭裤,看得微生着实不习惯。
和微生一样,今年也有不少考出去的学生回家过寒假,看到了微生也是围着微生说自己在大学里的所见所闻。
但微生在见到他们后,却都将他们扫进了外语补习班。
当初为了让更多的人考上大学,微生的高考冲刺班是直接将外语抛除在外的。这会儿大学上了,时间又比较闲,多学学外语也是极好的事情。
那些去广州的村民几乎都没空手而归,他们带回来的商品都经过微生严格把关。几乎八成商品是微生可以确定一定不会滞销的,剩下的两成商品则让他们自由发挥。
还没到过年,几乎所有人都挣了一笔钱。第二年想跟微生去广州的人也更多了。
老村长还担心人都走了,庄稼没人种。
有些小担心的老村长便去问微生,看着这两年越发老态龙钟的村长,微生还笑眯眯的告诉他别为这种事犯愁。
以前没有拖拉机时,耕田全靠人工,现在有了拖拉机,能节省不少人力物力。
再一个,去年就有不少地方开始实行分产到户了。想来用不了多久,兴安村的公田也会分到村民手里。
等分了田,地就是个人的了,各家各户想怎么种,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微生:“……有些人想要去外面闯一闯,有些人却是故土难离。到时候想出去闯的将外下的耕田租给不想离开的,总不会让良田荒废的。”
见老村长还是担心,微生就笑了,“您若是还不放心,那我再给您句准话。”
老村长闻言连忙问什么准话。
微生:“我准备在咱们村办个番茄食品加工厂,到时候就从咱们村收购番茄。……有了这事钓着,您还怕荒了地?”
老村长一听这话,最先想到的就是办工厂得需要不少钱。微生则又让老村长放心,钱不是问题。
“国家有扶持政策,若是办工厂是可以申请抵押贷款的。”
老村长:“事是好事,可咱们有啥东西能拿去做抵押?”
这会儿政策非常宽松,只要微生将建工厂的地皮买下来,就可以用地皮做抵押贷款。
至于买地皮的钱,则可以用她收到的那些版费。
钱肯定是不够的,但她出大头,再游说村里的人每家每户都出一笔,回头厂子建成了,各家出的钱就都是将来可以分红的原始股。
听完微生要带着全村老小发家致富的计划后,老村长激动欣慰之余,更心疼微生了。
买地皮,建厂房,采购各种设备不光需要钱,还需要时间。但好处是买地皮这事于微生来说就是情面上的事,镇上和村里都会尽量帮衬她。
而建厂房的这些琐碎事,完全可以让老村长带着人干起来。
而采购的各种设备…微生更倾向于她出图纸,由国内工厂自己制造。
不让外国人挣到一分钱。
不过即便是这样,她也得往国外去一趟才好将图纸拿出来。
将这件事定下来后,老村长就替微生寻磨建厂的地方了。
差不多两三天后,老村长便在松北镇和兴安村中间的地方挑到了一块好地方。领着微生看了一遍,两人便去了镇上。
听完微生的方案,镇上只开会讨论了下便同意将这块地皮卖给微生。
这边签了意向书,那边老村长便又开了村民大会。微生没用老村长说什么,而是自己上台将自己建番茄厂,要带全村人民致富的计划极为详细的说了一遍。
村里人有听懂的,也有没听懂的,但他们都听懂微生让他们每家每户出一笔钱的意思了。
钱不多,也不是给别人,所以很多似懂非懂的村民就非常朴实的‘捐钱’了。
没错,他们这时候都是用一种捐钱的心态出这笔入股费的。
可等工厂建起来了,第一年就拿到不少分红的时候,他们才明白微生为什么要建这个番茄厂。
既要白给他们钱,还要让他们有份不输于国营企业的工作。
……
一晃两三年过去,微生的番茄厂也办得红红火火。村里和镇上都跟着受益,就连微生本人也成了他们省的名人。
村民们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微生的保驾护航下都挣到了第一桶金,之后也有不少人受微生启发干起了买卖,更有不少人将家安在了广州和深圳。
看着先于全国大多数地方优先富裕起来的兴安村,微生才觉得自已终于完成了与原主的交易。
等番茄厂步入正轨,微生又成立了一个监督管理办公室。而这个监理室的成员*就是以老村长为首的一些心性品德都让人敬服,又有号召力的村中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