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老是你: 16、第 1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怎么老是你》 16、第 16 章(第1/2页)

    幸了,就得把人留在宫里。

    留在宫里,夏和易不愿意应酬夏家。

    她不愿意,皇帝一瞧她摆出的那张随时预备慷慨就义的臭脸,就脑仁儿一阵一阵发紧。

    简直是个死循环。

    不过在夏和易看来,如果能侥幸不死,那她大半还是得留下的,即便万岁爷被她咋咋呼呼嚷嚷得失了兴致,也不能掉面子放她回去。万岁爷日理万机,愿意听她唠唠叨叨这么多,已经算是君子之风了。她的想法,对他来说,大概是不值一提的,全凭他的喜好作主。

    还好,他们大眼儿瞪小眼儿的功夫,太后来了。

    宫里传召了姑娘,必然是要通禀太后的。

    按照太后原先的考量,她是属意夏大姑娘当皇后的。听说皇帝传召的是夏二,太后在震惊之余又感到了些许庆幸,这么没个由头的召人进来,绝不能许皇后之位,既这么正好,夏家姐妹都进宫,一个皇后一个嫔妃,自古娥皇女英成就风流佳话,只要皇帝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夏和易是重臣之女,家世显赫,单冲这一点,皇帝要抬举人充后宫,太后就不会有异议。

    只是这般深夜传召,实在是太不妥当。

    嫔妃晋位份是有定律的,不是选秀进来的,就得先下懿旨,一顶软轿子抬进宫里,敬事房里上了牌子,才能侍寝。

    若是皇帝想事先相看一番,也容易,由太后出面,请姑娘进宫来赏个花、赏个曲儿,到时候再安排个偶遇,一切不就都顺理成章了吗?

    所以到底是什么十万火急的情况,非得摸黑把人姑娘当犯人似的押解进来呢?

    当时太后听了底下人回禀,一时都懵了,想不明白,这还是她那个万事稳当的皇帝儿子吗?

    事已至此,现在再去追究“当初”应当怎么做,已经没有意义了。横竖人已经进来了,只能考虑后续的事儿。

    总之幸不幸的,得有个说法。问清楚了,接下来各有各的章程,才好一一处置起来。

    太后原本打发了卜嬷嬷来,但等候回禀的时候坐立难安,觉得还是得自个儿走一趟,结果到了乾清宫,听说皇帝把御前人都清空了,和夏二姑娘单独待在正殿里。

    太后眉角突突直跳,还是觉得太过了。正因为她知道皇帝不是那种好女色的人,才更觉得太过了。

    繁衍皇嗣是天命正道,但在正殿里行事,那可真就太糊涂了!

    陈和祥接了太后的眼神,立刻猫着腰上前戳在门口,顺着门缝往里放大了嗓门嗷嗷嚎,“禀万岁爷,太后娘娘到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里头现在是什么情况,万一画面比较弛魂宕魄,太后领着嬷嬷太监宫女的一大帮子人进去,扰了万岁爷龙精虎猛不太好,让未来嫔妃娘娘的贵体落了那么多双眼睛也不好。

    只是里头应得很快。

    皇帝说:“进来。”

    而且语气还不大好。

    太后匆匆跨进殿里,却发现眼前的场面,别说香艳,跟所有旖旎的词儿都沾不上边儿。

    皇帝居高临下地负手立着,姑娘苦大仇深地伏地跪着,俩人一高一低,正斗得跟乌鸡眼儿似的。

    不远处瘫着一块砸得缺了角的砚台,地砖上四溅的墨渍,还有正殿中央孤零零宛如拷问上刑似的玫瑰椅。

    太后立在门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皇帝的尴尬是不显露在表面的,仍旧大义凛然地走过去,“夜半惊扰母亲,是儿子不孝。”

    “倒也不是,人上了年纪觉也少了,睡不着正好起来走动走动,说来看看你……”太后七拐八绕的,憋着半天才说道正题,“这儿是在干什么哪?”

    夏和易没起来,就着姿势,朝向上调了个个儿,再报了一次家门,“臣女,泾国公府夏氏,恭请太后娘娘金安。”

    照理说,头一回见太后,总是该有点畏惧的。但夏和易不是,她见太后见得多了,深知太后是个很讲道理的人,前前世太后对她应该称不上满意,但也从未刻意为难过她,至多就是不热络,该教她的都照教、该维护她的时候也维护。在连民间大家子都端着立规矩的世道里,太后是个难得明事理好说话的婆婆。

    夏和易不惧太后,自然的模样倒成就了一份落落大方的洒脱来。

    太后端量了下,对姑娘的气度是满意的,只是从太后的角度看下去,那颗脑袋都快埋进砖缝里了,太后见不着脸,说:“夜里地上凉,姑娘家膝下受不得寒,起来回话罢。”

    “多谢太后娘娘体恤。”夏和易谢过,有宫女子上去搀起她,太后这才借势打量了一回面前这位大半夜里直接从家里抢来的姑娘。

    穿衣打扮都是不合规制的,据说皇帝没给人留穿戴的时辰,直接就让陈和祥上门给押进宫来了。

    少了那些金银玉石的装点,反倒弄拙成巧,素净的衣裳,素净的发饰,只有一圈洒地的烛光点缀,衬出了年轻姑娘璞玉似的美,清清透透的,标致得纯粹又清灵,是个万中挑一的美人儿。

    不,确切的说,还是个万种挑一的美人胚子。曲款款的齐刘海儿,发髻里斜插了一根蝴蝶步摇,圆润的大眼,小巧的鼻头,粉嫩饱满的脸颊。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团糯糯的孩子气。

    太后噎了半口气,十分莫名地看了一眼皇帝。

    原来,能够让她那练达的儿子喜爱到罔顾规矩体统的姑娘,是这样的吗?

    自打皇帝御极,话越来越少、心思愈加深沉,太后每一天都觉得自己有些看不透他。

    但从来没有哪一天是像今天这样,像是重新认识了一回一样。

    皇帝正在沉思,对着姑娘的后脑勺沉思。

    太后真不明白,既然都大喇喇把人家姑娘抢进宫里来了,现在又深思熟虑什么呢?

    还有那摔在地上的砚台和墨迹,总不至于是姑娘摔的罢?总得发生过点什么事,让皇帝勃然大怒了。但天子一怒完了,姑娘还好端端地活着,瞧着皇帝也没有要追究的意思,就更古怪了。

    但皇帝的七情六欲是不呈现在面儿上的,这是一位练达皇帝的本事,太后对着儿子的面无表情什么也琢磨不出来,索性不去看他了,转而又打量起夏和易来。

    细细一瞧,相貌身段都是长成了的,而且是出落得极好的,孩子气的美人胚子,和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之间,其实距离也不太远,什么时候眼里有了脉脉的情意,再梳一个妇人簪,那种风韵大约就足够勾描出来了。

    太后越看夏和易,越觉得是个讨人喜欢的漂亮孩子,生在夏家是她天然的优势,但作为皇后显然是不合适的。既这么就正好,既然皇帝喜欢,封个妃位正合适。

    太后已经开始思量哪个宫适合分配给夏和易了。

    没想到皇帝大步迈过来,横隔开太后的注视,温声道:“时辰不早了,朕送母亲回仁寿宫。”

    夏和易的下场,不是幸,也不是杀,是皇帝扶着太后迈出门槛时顺便留下的一句“送夏二姑娘回府。”

    夏和易怔住了,太后怔住了,太监宫女们也懵了。

    一前一后传了肩舆,迷沌的月色照得夹道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