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的发家日常[七零]: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换亲后的发家日常[七零]》 170-180(第2/21页)

了,人家消息也灵通着呢,已经知道《晚秋》获奖,《晚秋》的单行本已经印好了。

    “你搞不搞签售?”编辑问道。

    “不搞不搞。”赵云升说,“我被之前的事搞怕了,以后都不搞签售了,低调点。实在不行,可以叫出版处给我寄一些来,我直接签好名再拿去卖,少寄一点。”这还是之前王英教他的呢。

    “那也行。对了,省作协的老前辈,邀请你加入作协,你要加入吗?”编辑又问。

    赵云升想了想,人家老前辈都主动邀请了,他还拿什么乔,就说:“加入吧,具体要做什么?”

    “我到时候把表格寄给你,你填一下就行了。之后作协可能会有一些座谈会之类的,感兴趣可以出席。”

    赵云升挂了电话,一旁的接话员笑着说:“赵大作家,又要出书啦?”

    赵云升笑笑:“旧书,旧书。”

    “我听到你说,你的书拍成电影啦?电影叫什么,什么时候上映?”

    “叫《晚秋》,上映的话,估计在年底,具体我也不知道。”

    “真了不起,我们文化站出了个能人!”

    赵运升听着恭维,尴尬地离开了。

    一个星期后,赵云升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五十本书,让他签名。

    “才五十本啊?”王英觉得有点少。

    “你也不怕把我累着,五十本就不少了。”赵云升一边刷刷签名一边说。

    王英呵呵笑道:“你也别光签名呀,可以给你的读者一些小惊喜,可以添上一两句话,或者画一片树叶,画一朵花,画一只熊猫也可以。”

    赵云升停下手看王英:“英子你真的鬼点子多得很。”

    “哪有、哪有。”王英笑着说,“反正,我要是做为买到了的读者,肯定会开心的。等你老了,成为大文豪,那些特别的签名书,就成了收藏品。”

    “哈哈哈,想得真远!好,我就照你说的来吧,反正也就五十多本,多了我也不搞。”赵云升说。

    赵云升画了几本后,喊“同桌”正在办公的王英:“英子,你要不要画一个?”

    “不要,我要是读者,不会想看到作家妻子画的画。”王英说,“这是欺骗行为。”

    赵云升沉默片刻:“好像确实是这样,那我还是自己画吧。”

    《晚秋》获奖的消息,很快在国内传开,还上了电视新闻。赵云升的原书也大卖,赵云升一次性收到了一万多的稿费。

    赵云升把这笔巨款,给了王英。

    王英拿着存款单,觉得可以趁早去京城买一套四合院。

    “我们拿这钱,去京城买四合院怎么样?”王英说。

    “行啊。”赵云升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

    “行,那我回头打电话找二叔,让他帮我们先找找看。”王英把存款单放进抽屉收好。

    “嗯,买个地段好点的。”赵云升说。

    王英记得这事,第二天就联系了赵成义,赵成义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他们家在京城可谓举目无亲,要是王英他们一家搬来,也是有亲戚可以走动了。加上王英和赵云升两人比较出息,赵成义也乐意帮忙。

    熊猫饼干厂在京城铺的第一批货比王英预料得更快卖完,京城那边的负责人,打电话到王英这,催他们赶紧继续铺货。

    随着熊猫饼干厂的饼干在京城开卖,京城周边也开始卖熊猫饼干厂的饼干和点心。后来又随着游客带到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地方主动找到厂子,订单一直不断。到八零年底,王英的厂子又加招了三批职工,原先老副食品厂的厂房全都用上还不够,又加盖了两座厂房,两间库房。

    酱园在年底也完全搬出原址,原先的北崇副食品厂,现在全部归熊猫饼干厂。

    整个下半年,电视上经常出现四个字:“经济特区”。王英每次看到时,都难免会想起前世,前世她就是比较早闯特区的人。

    这辈子,她走的路不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一次。

    除了“经济特区”这个词,还有一个新鲜词:“个体户”,也时常被人提起。

    “个体户”虽新鲜,但真正自己支起摊子自己做生意的,北崇这儿还是极少的,大家还是认为,得有个正经工作才行。

    王英每次出门,去百货商店或者去政府找领导,都会留心街边,有没有出现新的个体商铺或者摊贩。勇于走出第一步的,都是能干人。

    他们老赵家,也出了个“敢吃螃蟹”的,一天班都没上过的赵云芳,说自己要当个体户。为这事还和董志远吵了好几架,董志远说什么都不同意赵云芳当什么个体户,两人吵得太狠,赵云芳索性带着明杰回娘家住了。

    赵云芳问王英:“英子,你说这个体户到底能不能搞?”

    王英斩钉截铁地说:“能!”

    第172章 王慧跑了“杜建国说慧慧跟人跑了…………

    赵云芳见王英这么斩钉截铁,往她身边挪了挪:“真的!英子你也觉得这事能做?”

    王英点头:“嗯,能,不过二姐,你准备做什么?”

    赵云芳嘿嘿一笑:“其实我还不知道,我就是觉得,这事能做。”

    王英失笑:“我还以为你已经想好做什么了呢,二姐是依据什么判断这事能做的?”

    “你看,国家现在就在讲发展、讲经济,电视上、报纸上也都说这事。电视和报纸都报道了个体户的事,明显就是鼓励人做嘛!不然他报道做什么!”赵云芳说。

    “有道理。”王英笑着说。

    “现在问题是你二姐夫死也不同意!”赵云芳提到这事,表情都狰狞了,“气死我了,怎么说也说不通。”

    王英委婉地说:“二姐,是不是因为你现在没有计划,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二姐夫可能怕你乱来。”

    “我这不是在想呢!”赵云芳说。

    王英笑笑说:“二姐,你想自己做个体户,光在家里想是不行的,得先去调研呀!”

    “调研?”赵云芳若有所思,“嘶,怎么个调研法?”

    王英说:“你得先去了解一下,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在能做的里面,又有什么是你自己感兴趣的,而且是你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做个体户可不比上班轻松,不但辛苦还可能血本无归,二姐还得考虑自己能承受的最大投入……”

    王英跟赵云芳说了一堆在做个体户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赵云芳越听神色越严肃。

    等王英一长串话说完,赵云芳看着王英:“英子,你懂得真多,简直像是自己也做过似的。”

    “呵呵,二姐听了我说的这么多麻烦事,还想做吗?”王英问。

    赵云芳一拍大腿:“想!但是你二姐夫死活不让,怎么办?英子,你帮我去说说他吧!”

    赵云升抱着悦悦、带着明杰上楼来,正好听到赵云芳的话。

    “二姐,你们夫妻俩的事,牵扯英子干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