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70-80(第12/15页)
朕单独看都能理解,连起来就感觉读不懂了呢?”
朱厚照睁大了透露着清澈的愚蠢的双眼,看向他那博学多才的李阁老和英国公。
“李先生、英国公,你们懂吗?”
李东阳和张懋面面相觑。
当朝顶尖的文科生和体育生竟不能回答皇帝的问题。
“谁都有可能背叛我,只有数学不会,因为数学不会就是不会。”朱厚照回忆起来云青青上次于展览会时说道话。“朕今日总算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了。”.
汉武帝时空。
刘彻刚开考时还兴致勃勃地想:“那语文卷不过如此,想来这数算也是平平罢了,朕上朕也行。”
看完选择题第一题后,刘彻:告辞!
他逗弄这手边的大胖儿子,叮嘱道:“据儿啊,日后你可要勤学,不然长大了就像那考场上只会睡觉的学生一样,丢人啊。”
一岁的刘据:……
并不会说话,而且只会抱着爹的手啃。
“虽说这考试内容无甚意思,但这考试取材倒是有几分妙用。”刘彻一边把手递过去收回来糊弄着刘据,一边在心里思考:
张汤是不是该动动了?或是丞相换个人来当当?考试一事贸然推广不好,该找个郡先来试一试才行……
刘彻心思百转千回,顺便把抱住了他一只手的儿子推到在塌上,闹得刘据号啕大哭。
“朕去处理政务了。”刘彻拍拍屁股,快步走人.
隋文帝时空。
杨坚跟妻子商量了一番开科取士的相关事宜之后,一抬头正好看见了应用题上的一个表格。
他凝视半晌,顿时明白了这个表格的妙用。
“那罗延,我观之后世似乎颇为钟爱这表格一物?”独孤皇后顺着他目光看过去,立马明白了丈夫的心思。“处处皆以此来记录统计,仿佛以此记账的话较如今方便些。”
杨坚点点头,低声道:“若以此记录,一进一出条目清晰,说不得会少许多虚假乱账。”
“既然你觉得好,那便吩咐推下去吧,有没有用试一试便知道了。”
渝州城。
茶馆里的人们交头接耳。
“这一场数学考试可比上一场精彩多了。”
“嘿!让我瞧见一个考场上睡大觉的!”
“你看那个人像不像在求神拜佛?”
“我看每道题选项不一样,怎么有人都填了一样的?莫不是瞎蒙的吧?”
“咦,那个小郎君遇上难题了?怎么仿佛要急哭了?嘿嘿嘿。”
“嘿什么嘿!臭小子还不去添茶!人家急哭了那也是读书识字的郎君,你连看你爹茶杯空了的眼色都没有!”
“你们说,今后咱们的儿孙是不是也能去读书识字啊?”
“那可读不起,束脩先不说,什么笔墨纸砚哪一个不是费钱的金贵东西?是我们这人家供得起的吗?有这个钱多吃口肉不好吗?”
“也是,读书也不能当饭吃啊。”
“可若是能当官呢?各位乡亲听小生一言……”.
【云青青耐着性子等到下考,考生们鱼贯而出,偌大的校园一下子变得熙熙攘攘。
她一边照常完成工作,一边悄悄跟观众们告别。
“今天的两场都考完了,明天我们继续哦。明天见,朋友们。”】
第79章 第十七个视频之关于理综考试。
【云青青早早到了考点,经过昨天一天的考试,不管是组织方还是考生们都游刃有余了许多。
今天反而不需要那么多人手守在大门口,于是云青青被分去了某栋门口指引考生找到自己的考场,并在考试开始后在附近巡视。
直到考生们都陆陆续续进入,嘈杂的环境变得安静,云青青这才有时间和观众们们打招呼。
“早上好,朋友们。马上开始的是文综理综的考试,文综包括历史、政治和地理,而理综就是物理、化学和生物。让我想想要看哪一个呢?
作为一个理科生,当然是看理综了!让我看看今年的题会怎么折磨学弟学妹们哈哈哈哈。”】.
明熹宗时空。
某小院中几个文人正在聚会。
“啊呀!这理综一听就是那左道之学,该看文综之历史才是!”一穿着半旧儒生袍的中年男人捻了捻胡子,慢条斯理道地说道。
“别看这小女子将这科学技艺吹得神乎其神,那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潜心读书,再科举出仕谋个官身才是正事。
至于那发展科技之事自有朝廷操心,忧国忧民的大事就等成为了大官之后再说吧。”
“没错没错,我们这样的俗人还是搏一个功名吧哈哈哈哈哈。”
一群人委实是臭味相投,你来我往间互相恭维一番之后,彼此都十分心满意足,觉得必然能在接下来的科举路上顺顺利利、仕途平步青云.
唐玄宗时空。
李隆基看着考生在草稿纸上演算那道红绿色盲相关的选择题[1],将各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
越看,他越坐立难安。
他想起了此前云青青所说的遗传学,此先他尚有些不以为意,认为是云青青危言耸听,可如今一看,后世分明已有了一套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这就不是危言耸听的事了!
“太宗与高宗皇帝皆受风疾之苦,皇家与宗室之中亦有罹患此症者,可见此病若为遗传,多半是父亲遗传下来,那朕……”若不是理智尚在,李隆基就要宣太医来为自己请脉了。
“不成,朕得召天下能医入长安勘破风疾!”.
唐高宗时空。
湖州。
桑榆看着试卷上那简略的桑基鱼塘示意图,只觉得心头豁然开朗。
湖州的丝绸天下闻名,而在湖州从事桑蚕丝绸相关行业之人更不知凡几,桑榆巡查自家产业时也会看到桑树种在鱼塘边的景象,年少时也曾好奇问过蚕农原因,对方却说不出个一二三,只会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
“池蓄鱼,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雍桑、鱼,岁终可以易米[2],妙啊!”桑榆琢磨着,“只是不知这沼气为何物?又有何妙用?”
这段时间的直播已经让桑榆明白了,后世人就是彻底的实用主义者,没有用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留下来的,更不用说写在这试卷上了。
“可让家中仆役或佃农试上一试,若能制出说不得又是一笔进项呢!”.
秦始皇时空。
正在服徭役的几个道家弟子又凑到了一起。
“天理循环,周而复始者也,这桑基鱼塘以小见大,实在是暗合天道啊!”
“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妙啊!”
“妙什么妙?还不快干活去!”小吏打断了几人的交流。
而在咸阳城的另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