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160-170(第11/34页)


    他骑着小红车,挥舞着小红旗,手持着木质扩音喇叭,高声呼喊道:“来参加乌衣之游的朋友请注意,我们已经抵达了乌衣巷门前!”

    众人欢呼雀跃,庆祝抵达:“终于到了!”

    一时间,有人向天空抛物,有人振臂高呼,有人与身边人击掌,有人一路蹭车良心过意不去决定给点甜头,正在为对方削梨子吃。

    有人欢天喜地在门口画像留念,有人三五成群高谈阔论,有人席地而坐准备野餐,还有人目光灼灼盯着巷口的砖瓦,反手就掏出了匕首,想挖一块带回去留念。

    反正就是世相百态,干什么的都有。

    最离谱的还得数庄宗皇帝,他直接就将自行车扛了起来,别人是人骑车,他是车骑人。

    面对李煜等人质疑的目光,李存勖淡定道:“远道而来辛苦了,让车休息一下。”

    谢安:“……”

    王谢子弟:“……”

    这么多奇葩,我们是真没见过!

    【作者有话说】

    最近读戚继光诗歌校注,发现他真的是很有才也很有趣一人(。)之前甚至都不知道他会写诗

    第164章

    翌日, 桓温又下帖邀请参会者入府一叙,谈兵论道。

    参会者中真正的将军寥寥无几,但征战过沙场、谙习兵法、或是去过边塞前线的人, 却为数众多。

    比如,御驾亲征平南齐的魏孝文帝,厮杀开国的军事天才、战神帝王李存勖, 刘宋帝国更是有一大批之前随军远征印度的文人, 都赶过来凑热闹。

    众人联袂而至,一番觥筹交错, 宾主尽欢。

    为了纪念今日良宴, 桓温提议大家各自在江堤外,手植一株柳树, 聊作铭记。

    他显然早有准备,很快令人呈上了笔墨,为这株树留下题名,届时一式两份,一份悬挂在树颈, 一份留下珍藏。

    戚继光一边写字, 一边伸手戳了戳杜预,低声道:“元凯兄, 这是不是那株「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的大柳树?”

    “或许吧”,杜预轻叹着说,在纸上写下了「补天裂」三个字。

    这三个字本来版权属于辛弃疾,但自从五胡乱华副本, 被汉肃祖皇帝刘琨作为抗击胡虏的slogan后, 立刻就在万朝火了起来。

    山河未统, 定当补天裂。

    从新亭这里北望,便是晋时长安。

    秦国虽已覆灭,但北方仍旧一片虏氛未靖,胡尘喧嚷,还有燕国、代国、凉国、仇池等许多不同的小国等待征伐,北定中原,似是依旧遥遥无期。

    桓温击筑高歌,其音慷慨,一派纵横的英气盖世,苍凉的筑声随着中宵病冷的风露,默默然响彻清野。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是刘琨的《扶风歌》。

    壮阔茫茫的音节,铁马孤剑啸西风。

    桓温完成灭蜀、灭秦之后,个人声望在朝中已经达到了顶峰,然而此刻远眺北境的关河苍苍,仍难免心生怆情。

    一曲扶风歌罢,辛弃疾举杯,遥遥一敬他:“来岁绿柳发新芽,想来王师已破燕都。”

    桓温微微颔首,眉间冰霜稍释,流露出一抹笑意:“承君吉言了。”

    正说着,忽听见外边传来一阵喧嚣声。

    刘琨衣袂轻扬,流云广袖,一霎推门而入,满庭的盈帘空翠与明媚烟光都洒落在他身上,清风吹动旒冕与玉佩轻轻碰撞,发出泠然脆响。

    “抱歉来晚了,”他笑道,“好像听到有人在唱朕的诗?”

    截至今日,他总算是将王贞仪出的天文学卷子做完,虽说错了不少,但现在至少可以自由活动,便第一时间赶来了聚会。

    “方才刚唱完”,辛弃疾给他倒了一杯酒。

    “多谢幼安”,肃祖陛下并不推辞,利落地一饮而尽,眸光流盼四周,落在桓温身上,忽而微微一怔:“咦,你……”

    看起来有点眼熟啊!桓温抬眼见到死去多年的偶像,如在梦中,一时间魂飞天外神智全无,飘飘悠悠地走过去。

    “我……”

    刘琨虽没见过他,却也猜到了他的身份,见他如此紧张,含笑抬手拍了拍他的肩:“放轻松,阁下都是大司马、三公之首了,称一声功盖当世也不为过,朕亦甚心向往之。”

    桓温:!!!

    天啦噜,偶像夸他了,还对他说「心向往之」,惊天大馅饼也不过如此吧!

    桓温会因为一个婢女点评他样样都不如刘琨,回去倒头就睡,闷闷不乐了好几天,也会因为被刘琨夸这一句,直接表演了一个当场炸成烟花,开心上天。

    桓温往边上凑一点,再凑一点,终于抓住了刘琨垂落的指尖,不无紧张地说道:“此番定要多留些时日,我带你看遍今日山河。”

    刘琨微笑说好:“多谢阁下,有劳了。”

    此言一出,桓温又是一通什么“不用谢应该的应该的”之类的言辞,刘琨不管回应什么,他都认真倾听,无比郑重。

    观其神色,大约是想把刘琨对他说的每句话都写下,回家裱起来糊墙上。

    一旁的辛弃疾:“……”

    所谓的一物降一物,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肃祖陛下魅力无限,真不愧是东晋白月光”,王贞仪举着镜头缓缓走来,那一边,新皇帝王莽如此感慨道。

    王贞仪精通骑射,弓马娴熟,论武力值可以把二十一世纪键盘侠王莽吊起来打。

    而且她还是个技术性人才,还在新朝位面大搞工业强国,如此场合自然少不了她。

    这等新奇的语言顿时引起了辛弃疾的兴趣:“新皇陛下,何为白月光?”

    王莽正伸手从御案下方拿薯片,这桌子是特别改造过的,储物空间巨大,新制作出来的各种小零食都可以塞满上,简直是皇帝批改奏折的天堂。

    他摸出一包薯片,拆开往嘴里倒了些许,吃到一半,陡然听到辛弃疾问他,顿时正了容色,不着痕迹地将薯片收入袖中。

    吁,还好古代汉服袖子够大,没有暴露。

    实际上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的辛弃疾:“……”

    忍笑忍得好辛苦. jpg

    王莽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暴露,从容说道:“这白月光呢,就是形容一个美貌、有才、能力强悍,而且还死得早、死得惨之人。”

    “四海列国,千秋万载,也只得此一人,他/她死之后,其他人就再也无法企及,就如月光般念念不忘,所以才被称为白月光。”

    辛弃疾若有所思。

    按照这个标准,他的好朋友诸葛亮就可以被称为北伐人的白月光,正所谓「丞相在时,不觉有异,丞相去后,未见其比」,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

    “如此说来”,王贞仪思索道,“幼安你也是许多后世人的白月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