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宿敌婚嫁手册》 70-80(第16/22页)
妙的眼神投递过来,偶尔听她嘀咕一句:“不是同类人。”
她说得对。那身气质清贵的骨皮之下,她和朝堂上家国天下的士大夫们压根不是一类人,和争权夺利的阉党也不是同类人。
她没心没肺的程度,不止他想不到,她义父吕钟肯定也想不到。
快速往后翻动几页,果然寻到了关于吕钟的记载。
【五月初四,夜。
凌相携画而来,搭个花架,又匆匆而去。
一个花架,几句闲话,换走一个活的义父】
【义父此人,老奸巨猾。
逃走也就罢了,活捉留下一张嘴,甚是麻烦。
睡醒想来,还是我亏】
凌凤池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这页。
反复揣摩咀嚼,短短三五行字里泄露出的调侃意味。
吕钟被捕当夜,她安然入睡的浑不在意的态度。
细细读完这页,不得不说,他心头对吕钟的厌恶情绪都消散了大半。
取而代之的,是对吕钟的几分同情和怜悯。
她和吕钟多年积攒下的父子情谊,只怕还比不过她带走的小奶狗……
书房鼾声停下。凌三叔眯了一觉,忽地惊坐起身:“几更天了?凤池,你还没睡啊!”
凌凤池把书册又收入袖中,起身相送:“三叔父,回屋休息罢。”
凌三叔狐疑地盯着大侄儿,“我走了,你会去睡?”
“会。“凌凤池送三叔父出门,指腹缓缓摩挲袖中的书册,道:
“我和晗玉之间误会深重。许多隔阂,直到近日才想通。侄儿思来想去,还是要把人请回,当面才能解释清楚。侄儿今晚睡下,明早便想办法寻人。”
凌三叔嘴角抽搐几下,心想,多大的误会,需得花这么多日子去想?想到今日才想通?媳妇跑了快两个月了!
五月底人消失不见,如今七月底了!
跑到天南海北都有可能,去哪儿寻人?
凌凤池嘴上说睡下,人还不睡。
如果说前些日子意志消沉,以至于辗转难以入睡;那最近几日,他显然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至于深夜还精神奕奕。
今夜又熬倒了凌三叔。恢复寂静的书房里,他起身取来巴蜀郡的密信,以及随信附送的一封秘卷,撕开封条,在书案上摊开翻看起来。
张玉。
事关珺娘的终身大事,准妹夫人选,还是要把把关。
第78章
二叔父单独给他的书信里详尽描述了张玉的籍贯、出身、年纪、相貌、家中情况。
一方面,二叔父显然喜爱这位年轻佳婿,笔下不吝夸赞。
另一方面,凌凤池身为凌氏掌权的大侄儿,人在京城中枢,凌二叔也有托付他探查底细的意思。
张玉,东海郡人士。出身乡绅大族,家有良田八百亩。
凌凤池把灯油芯拨亮,提笔写下一封公文信,召来凌万安:
“明日安排官驿,递交东海郡郡守府,让那边详查。”
出身齐鲁地,东海郡,家有良田八百亩的张姓大族。年二十三岁,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二叔父描述得详细,虽然相隔千里,有意追查起来,并不难查……
凌凤池提笔写信的动作忽然顿了顿,取过凌二叔的家书,重新翻阅一遍。
确实是二十三岁。
二叔父信中的原文也确实写道: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远在巴蜀的张玉,年纪竟也和她同岁。
她在朝中任中书郎时,也时常被人盛赞“当世卫玠”……
这世上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凌凤池边写边思忖着,二叔父膝下只有珺娘一个女儿,挑选女婿极为用心,想来长得丑的、年纪太大的,不能入二叔父的眼。
天下之大,二十三岁的儿郎何其多也。
【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巴蜀郡的张玉,想必是个俊俏儿郎。二十三岁的年纪堪配珺娘……
他细微皱了下眉,再次停笔。
桩桩件件,巧合实在太多了些。以天下之大,也难有这么多巧合撞在一处。
凌凤池垂眸对着书信。片刻后,把寻常公文改为加急公文。
密封好书信,吩咐凌万安即刻送交官驿,京城急查。明早便安排快马,六百里加急直送东海郡。
六百里加急送去东海郡守手中,两三日便到。
东海郡加急查证送回消息,也就五六日的功夫。
例行查证做完,凌凤池依旧毫无睡意,把凌二叔单独写给他的家信从头有看了一遍。
凌二叔这封信的写法跟以往不同,显露出几分不寻常。
笔法隐晦,提起张玉帮了凌家一个极大的忙,渤海凌氏感激张玉。
又不提起前因后果,显然用了春秋笔法,意在掩盖某些事实。
他在朝中见识得多了,一眼便识破,凌二叔顺利捣毁巴蜀郡的绣衣郎据点,张玉或许在其中出了力,不想被提起,笔墨掩盖过去。
凌凤池的眸光警醒三分。
当场取过随信附送的密卷,细细阅读起来。
果然,这是一卷巴蜀郡绣衣郎秘送京城,构陷凌二叔“贪腐毁堤、流民数千”的大罪名的密报。
密报三月便送往京城。四月末,被京城的掌事人查阅批复。
末尾一方朱红小印:“吕。”
凌凤池一目十行地扫过密报。早在四月,晗玉便提醒过他,凌二叔可能出事。应就是这封密报相关,被她知晓了消息。
翻阅密报全文,虽然惊心,却并不出乎意料。
凌凤池沉思着,无意中扫过末尾的朱字批复……扫过去的目光瞬间凝住,人在灯下坐直身!
书案明黄的灯光映亮密报。
他的目光凝在末尾,久久不动。
密报末尾,来自京城掌事人的批复……一笔潇洒灵动的行草笔迹,他闭眼也能认得。
批复之人,并非吕钟,竟然是章晗玉!
密报批复写道:
【兹事体大,暂且压下。
尔等原处蛰伏不动,静候时机,以京令为准。】
构陷凌家的密报,被她压住了。
原封送回巴蜀郡,下令“蛰伏不动”。
密报传入京城之时,正是外朝臣和阉党激烈争斗的关键时刻。
这桩密报,原本可以在京城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二叔父贪腐毁堤的大罪名,可以大做文章,借着叔侄血亲,把火引到身在京城中枢的他自己身上。
追究他的包庇渎职之罪,把他拉下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