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29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香江大厨[八零]》 290-300(第11/16页)

铁丝网里扔烂菜叶。

    各家电台和报纸的立场各不相同,有的报纸刊登了难民营困苦的照片,配文“同是炎黄子孙,何忍隔海相煎?”

    也有报纸索性开骂:“港城连本地人住房问题都尚未解决,凭什么养他们?”

    屯门的抗议队伍越聚越大,有人举着写满污言秽语的横幅,更激进的人甚至试图用铁链锁住难民营的大门。

    更严峻的消息从东南亚传来。马来西亚宣布关闭所有港口,海岸警卫队用高压水枪驱离难民船;印尼将难民安置在离岸小岛的全封闭营区,铁丝网通上了电;菲律宾总统在记者会上直言:“我们连本国人都养不活。”新加坡正式宣布收容额度仅限1000人,一旦超过这个额度,就会将难民船拖至公海。

    抗议的人们要求港府参照东南亚各国的措施,拒绝无休止的难民进入港岛。

    岳宁这几天被马教授调去整理资料,文件里详细列举了港城的资源承载极限,以及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表面承诺,实际拒收”的证据。听马教授说,他会将资料递交上去,但至于有没有用,他自己也不清楚。

    好在四天后,新闻突然报道:“英国外交大臣将紧急访港,商讨难民分流方案。”

    岳宁略微松了一口气,这应该算是个好消息吧!

    此时已临近年关,蔡家要举办年夜饭,岳宁特意抽调了刚刚从法国进修归来的何运邦带队到蔡家操办宴席。

    何运邦出去进修了半年,气质提升了一大截。此时他穿着厨师服,在蔡家厨房忙碌着,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满满的大厨范儿。法餐厨子虽然不会颠锅、不会翻勺,更不会把豆腐切得比头发丝还细,但他们不仅做菜讲究,就连做菜时的动作都十分讲究。

    气质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外貌,岳宁还记得爸爸说过,嘴上挂着两个辣椒的就是阿邦叔。如今阿邦叔的这对厚嘴唇,就像瓦莱尔大厨的大鼻子一样,一点也不突兀,反而成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蔡家祖籍潮汕,年夜饭自然少不了一道盆菜。

    此刻何运邦正在码放盆菜:“这里有我呢!你就安安心心吃饭吧。”

    “知道啦。”

    “宁宁,宝儿姑姑到了,正在找你呢!”乔君贤进来找她。

    “马上就来。”岳宁应声走了出去。

    蔡宝儿和蔡美月亲昵地坐在沙发上,两人既是姑侄,又是师徒,感情如同母女一般。

    “姑婆、姑姑。”岳宁走上前去。

    蔡美月拍了拍她身边的位置:“坐这里。”

    岳宁刚刚坐下,蔡美月就笑着捏了捏她的脸:“小丫头,本事不小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竟然让外交大臣紧急访港。”

    “姑婆,那后续有什么消息吗?”

    “有,英国政府会通过外交途径,尽快让难民接收方接收难民。政府将进行‘合乎人道的阻吓政策’细节的讨论。”美月姑婆笑了笑,“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不对外开放的‘禁闭式难民营’,所有越南难民都要入住禁闭式难民营,不得外出工作。”

    岳宁还想再问问细节,大舅舅、三舅舅和大姨妈几家人就都到齐了。

    大舅妈是蔡家姑太太,而大姨夫的母亲是蔡家老姑太太,反正几家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这个亲那个亲的,岳宁也懒得去算清楚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跟着乔君贤称呼,总归是不会出错的。

    厨房端出了三盆盆菜,盆菜放在碳炉上,经过碳火的加热,很快鲍汁的香气就弥漫开来。

    “来来来,大家都入座吧。”

    蔡家老太爷蔡运亨招呼着大家,他说:“启明兄、应章过来和嘉鸿坐在一起。”

    岳宁被叶蕴娴拉着说话,突然听见大姨夫说:“宁宁,你和君贤过来坐,跟我说说你伯伯和大妈妈的情况。”

    岳宁和乔君贤过去陪着几位长辈坐下,大舅舅把大表姐也叫了过来,蔡家老太爷喊了一声:“致远,你给我过来。”

    蔡致远被爷爷一叫,只能乖乖过来,他很识趣,站起来给各位长辈倒酒,大姨夫不喝酒,乔老太太便推荐道:“嘉鸿、应澜,这个鲜芋紫米露是宁宁的方子,冬天喝起来很舒服,你们尝尝看。”

    盆菜在碳炉上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浓郁的鲍汁香气飘散在整个餐厅。蔡家老太爷笑眯眯地举起酒杯:“来,大家先干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清脆的碰杯声接连响起。

    大姨夫夹了一块烧鹅,问起了庄宝如和莫维文的情况,尤其是莫维文的腿怎么样了。

    “有大妈妈照顾,我看伯伯的腿已经好多了,基本上看不出异样了。只是两位姐姐不在身边,他们工作起来就更加没日没夜了。”

    “明天给他们拍个电报,让他们过年的时候好好休息一下。”大姨夫余嘉鸿说道。

    叶蕴娴这时发现了岳宁胳膊的异样:“宁宁,你的手怎么了?”

    “她啊!又当了一回英雄。”蔡致远把岳宁去难民营探访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蔡老太爷说:“就因为这事,英国外交大臣还专程来港访问。现在要建‘禁闭式难民营’了,这也是无奈之举啊!港城实在是承受不了这么多难民了。”

    余嘉鸿看向乔启明,满是无奈地说:“为了难民的事情,我曾去游说新加坡政府,可政府拒绝了我的提议。依旧不愿意多接收越南难民。”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当年,我们在河内,若不是得到越南华侨的帮助,在日军的包围下,苏联援助的那批军火怎么可能运进国内?因为怕大船被查,都是在越南的华人,摇着小木舟,趁着夜色,冒着炮火,从海防港运送出去的。”

    岳宁听着大姨夫讲述当年他们和越南华人一起抗战的经历,在粤城沦陷后,港城的货物无法进入内地,只能从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越南转运,当时河内有众多华人,多亏了这些华人利用自身在当地的人脉,协调货物进入内地。

    第298章 戴安娜牛排

    余嘉鸿转头问:“美月表姐,肯定要建禁闭式难民营吗?”

    “没办法,”蔡美月放下筷子,“现在越南的人均年收入也就150到200美元左右,一个月算下来不过12到17美元。但你看看港城,码头工人月薪都有1500港币,相当于越南人干一整年的收入。政治难民里混着不少人,说是逃难,眼睛却盯着港城的霓虹灯。在他们心里,香港街头捡垃圾都能发财。”

    炭火在陶盆下噼啪作响,鲍汁的香气裹着蒸汽升腾。蔡美月夹起一块鲍鱼:“所以不允许外出工作,还要用禁闭式营区限制自由,这不是狠心,是吓阻。你想啊,一个越南渔民在海上漂一个月,冒死到港城,结果发现不能打工、不能随便出门,跟蹲监狱似的,下次还会有人愿意来吗?港城的善意也一样,得有个度,不然就成了吸引苍蝇的臭肉。”

    “可这样会不会误伤真的走投无路的人?”岳宁忍不住问。

    蔡美月叹了口气:“所以才叫‘合乎人道的阻吓’,该救的人要救,可有人为了来港城,故意把船凿个洞,说是‘逃难’,其实是算准了港府不敢见死不救。建禁闭式营区,对真难民是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