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诗吟刀啸》 140-150(第8/17页)
枚玉坠与一把匕首,正是我们遇到你与召女侠的那段时间,不知是否是你之物?”
望岱只得将那玉坠拿出来,递给凌岁寒道:“那把匕首尚在定山,待我处理完诸天教之事,回山以后,再将它还与你。”
凌岁寒神色骤变,下意识伸出的左手停在半空顿了顿,又收回袖中:“你们怎么会觉得这是我的东西?那段时间路过大临山之人,总不止我一个,或许是别的行人不小心遗落?”
拾霞道:“谢大夫说这是她朋友之物。那段时间路过大临山之人,只有你一个是她朋友。”
凌岁寒更惊:“她知道了?!”
拾霞道:“我不知道她知道了什么,反正,我们能猜到这玉兔是你的东西,是因为她。”
凌岁寒脑子很懵:“她……她什么时候和你们见的面?”
拾霞道:“今日傍午,我师兄刚和她分开一会儿。”
凌岁寒沉默良久,本不愿承认,然而望岱捡到的不仅仅是那枚玉坠,还有那柄她用来斩断自己手臂的匕首。
既是父亲留给自己的遗物,亦是当年母亲自刎之物。
一把短刃,染了她和她母亲两个人的鲜血。
她无法放弃它不要,再次缓缓地伸出自己的左手接过“玉兔”,轻声道了一句:“多谢。那封信便拜托你们,告辞了。”
说完,她一只手在胸前向他们郑重行了一礼,遂转身离去。
望岱注视着她的背影,皱眉道:“我之前答应了谢缘觉……”
拾霞颔首道:“是,师兄你之前答应了谢大夫,不可以告诉凌岁寒,她已知晓她的身份。而我方才的话里,确实不曾提到这一点,我们不算违背承诺。”
无论凌岁寒是否猜到真相,那都是凌岁寒自己的事。
从乐宣坊到无日坊,这一程路,凌岁寒每一步都走得极其沉重,足下似有千钧之重,竟比平时多费一倍时间,这才回到昙华馆。馆中清静,唯有阮翠一个人在栽种照料花草,抬头望见凌岁寒,笑盈盈地与她招呼:“谢姐姐和颜姐姐、尹姐姐都出门了,还没回来呢。你要喝杯茶吗?”
凌岁寒随口“嗯”一声,却不再理她,独自走到更加安静、不见任何人影的后院,刷的一下又拔出才长刀,忽在院里练起刀法。
金乌照耀之下,刀刃凛然生光,她咬紧牙关,忍受着体内五脏六腑仿佛被烈火灼烧的痛苦,将阿鼻刀法的所有招式,从头到尾全使了一遍。
而她挥刀的速度越快,越将自己沉浸在这套刀法之中,那火烧般的疼痛感也就越发强烈,显然有燎原之势。
半个时辰过后,当颜如舜与尹若游返回昙华馆,步入后院之中,感觉到四周扑面而来的寒气,愕然道:“你怎么这会儿突然练起刀?”
凌岁寒并未回答她们,好像压根未察觉到她们的到来,刀刀不绝,如飞雪连天,完全没有休息停歇的意思。
颜如舜与尹若游对视一眼,只得在一旁等待。
凌岁寒练了多久。
她们就陪着站了多久。
直到黄昏时分,谢缘觉赶在闭门鼓声敲响之前也终于回到家,缓步走到颜尹身旁,秀眉微不可察地一蹙:“这是阿鼻刀法?”
颜如舜道:“有点像。也只有阿鼻刀法才能发挥这般威力。”
尹若游道:“世人传说阿鼻刀法无敌于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不过……”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凌岁寒此时眉头紧皱,表情甚至有几分扭曲,可想而知她需要忍受多么强烈的疼痛。
谢缘觉沉吟少顷,倏地迈步走上前去。
如此凌厉的刀气充盈在四面八方的空气之中,谢缘觉本就体弱,只要沾上一点,不免重伤。凌岁寒见她动作,刹那间停招收刀,双足仍伫立原地,转首向谢缘觉望去。
两人之间明明只有数步距离,却似隔了千山万水,都未再向彼此走近。
“我一直很想问你。”谢缘觉轻声开口。
“什、什么?”
“为什么你一定要修练阿鼻刀法?此刀不但伤人,更伤己身。这么多年,你丝毫也不怕痛吗?”
“很简单,因为我想要天下无敌。”
“我只会一点皮毛武功,却也看得出你武学天赋当属一流,何况你还有名师指点,只要肯勤学苦练,即使修练别的刀法,想必将来也有成为天下第一的机会。”
“那要等太久了。”凌岁寒避开她的目光,仰首望向苍穹的昏黄霞光,“可是……日暮途远啊……”
浑厚的暮鼓在这一刻敲响第一声,仿佛是敲在谢缘觉的心底深处,让她的心又不由跟着一颤。
她不敢去看将要彻底落下的夕阳,低垂眼眸,点点头:“是,你说得不错。”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心事难言说。
第146章 日暮途远事难说,生如朝露不独我(三)
那天之后,她们之间相处似无什么变化。
她装作不知道她的身份,她装作不知道她已经知道她的身份。
实则凌岁寒已有些不敢再面对谢缘觉。恰好,左盼山上报吏部,任命凌岁寒为铁鹰卫司戈。她早出晚归,宵禁前不再回昙华馆,尽量避免与谢缘觉见面。
司戈一职,正八品下,位卑官微。为此左盼山还与她道过歉:“品级更高的位置其实轮不到我做主,但你这般本事,只要立下几桩功劳,相信很快便能升迁。”
凌岁寒对官大官小无所谓,她很清楚,这所谓的“司戈”自己当不了多久。如果一切顺利,在万寿节那天,自己的心愿便能达成。
为了保证一切顺利,在此之前凌岁寒尽职尽责,在长安城中各处巡逻,监督城中所有江湖武林人士的行事。
紫陌红尘,繁华大道。大崇风气热烈开放,各街各巷日日都如过节般热闹。那歌舞管弦自不必说,还有城郊打猎的,击鞠的,城内斗鸡的,博陆的,各种娱乐游戏不可胜数,都是凌岁寒幼时见惯了的,好像十年不曾变过。
这日午间,凌岁寒巡逻完毕,在一家酒楼随意点了两样菜,正用饭时,忽听另一边桌子人声鼎沸,原来是几个文人墨客在此处聚会,正谈诗论文。其中一人想出一首新诗,提笔挥毫,写在了墙壁之上,他的朋友纷纷拍手叫好。
倘若是幼年的凌澄必定要去瞧个热闹,或许还会点评一下那诗的好坏,现在的她对这些诗文歌赋早已经生不出半分兴趣,继续埋头吃饭,懒得去看一眼。谁知那群文人弹起琵琶,直接将题在壁上的诗唱了起来,吟唱声传入凌岁寒的耳内:
“神德重开尧舜世,帝都形胜自天然。九重宫阙春风里,万岁山河晓日边。
昙华莺歌花似锦,丰山鹤舞草如烟。何人更问长安事,一曲霓裳醉管弦。”
这“神德”乃当今天子谢泰的第二个年号,显然,此诗是一首歌功颂德之作,凌岁寒更加厌恶,不料忽听到“昙华”二字,她一时不解,愣了一愣。
左边角落另坐着一个青衫文人,倏然轻声叹口气,扬声询问:“诸位仁兄可知,昔年荣朝的昙华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