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68. 专题:亡国之君2 始皇:李渊当什么皇……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68. 专题:亡国之君2 始皇:李渊当什么皇……(第1/5页)

    相比于西汉末年的玄幻局面,东汉末年就比较好理解了。

    毕竟世家是绵延了千年的大问题,从刘秀开始,不知道有多少千古明君栽在它手里,根本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

    大唐花了好几代皇帝,也只是把世家削弱了,而且其中不乏使用铁血手段强杀。

    就这,还得等到五代十国出个不管不顾掀桌子的黄巢,杀光世家门阀,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世家没了,士大夫又出现了。

    而且世家消失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再没有这类底蕴深厚的家族能够大批量培养人才了,往后的朝代多靠着寒门甚至平民子弟科举入朝。

    底层确实有了晋升之路,但他们的先期教育资源受限,只有真正最优质的那批人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剩下那些稍微差一点的,便要泯然众人。不像世家子,无论本事有多强,都能得到倾力培养,并获得展现能力的舞台。

    于是体现在史书上的情况就成了如今这幅模样——许多人疑惑地发现封建王朝的后几个朝代,好像惊才绝艳的人物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三国时期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大放异彩,好像人才遍地走,谁都能辅国安邦。

    于是有人说,三国耗尽了大汉气运,厉害的人物都集中在这个时期出生了。

    实际上只是那个时候世家大成,而东汉末年又恰恰好给了这些人表现的天赐良机罢了。

    往后看的话,宋朝“国家不幸诗人幸”,奇葩的政体让武将没有出头机会,所以文人大兴。又因为国仇家恨,他们的文章诗词反而比他们的政治手腕、战争功勋更能出名。

    典型代表就是提到王安石只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到辛弃疾甚至有人以为这是个文官,因为他是代表词人。

    两宋上下单纯的、世人皆知的武将也就一个岳飞,还是靠着他过硬的军功和悲惨的命运。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宗泽、韩世忠、李纲一类的将领,一个都不认识。

    封建王朝没法搞全民教育,那就必然会埋没人才。以前世家兴盛的时候,世家那才多少人?至少对比广大平民是没多少的。

    就这么点世家,培养出了那么多名人。他们总不可能家里子弟个个有天赋个个有本事吧。可见顶级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只要不是猪的都能给你培养出来。

    现代社会能飞速发展,和义务教育息息相关。全国那么多人口,哪怕只有一半的人接受了合格的教育,出来的人才也是个恐怖的天文数字。

    戌狗教授随意放了几组数据出来作为对比,看得皇帝们触目惊心。

    但,他们并不会因此改变。

    毕竟古代封锁基层教育,正是因为见证了读书的好处。

    念过书的人太难管了,那么多百姓里不知道有多少有能力的人。不教他们识字明理他们都能搞事,教了更完蛋。

    家天下的王朝最怕的便是自己的统治被推翻,而且很多皇帝连手底下这些少数接受过教育的能人都压不住,更别提其他。

    【说回亡国之君。】

    戌狗教授喝了口水回到正题:

    【两晋就懒得说了,没什么好聊的。晋朝加起来就一个勉强算明君的,是东晋的第二个皇帝,所以两晋走向末路完全没有意外。】

    晋朝的问题太多了,列都列不完。三国刚结束本该休养生息,它搞个八王之乱自相残杀,北边胡族不趁虚而入才是怪事。

    司马家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最后被胡人赶到江东偏安一隅。说是东晋,其实就巴掌大一块地方,还要和王家共天下,说是苟延残喘都不为过。

    描述东晋的情形有一句非常有趣的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了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

    可惜刘裕起家太晚,前期一直在各地征战,后头大权在握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没过多少年便去世。

    刘裕的继承人不行,嬉戏无度,偏又外有强敌北魏虎视眈眈。幸好少帝被废后,新上位的刘义隆不错,“元嘉之治”就是这个时期的,做到了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

    但,光国内安定没有用。

    北魏太难缠了,刘义隆先后搞了三次北伐,不仅没有成果,反而空耗国力。

    唯一的“好消息”是不仅刘宋国力大损,北魏也没好到哪里去。属于两败俱伤,好歹不是北魏独大。

    刘义隆晚年因为继承人问题反复横跳,最终发生政变,打得乱成一团。

    好在老刘家是有那么一点天命在身上的,因为政变互打到最后,居然又上位了一个有能耐的皇帝。

    虽然刘骏这个人私生活令人诟病,但他搞的孝武改革可圈可点。

    刘裕、刘义隆、刘骏,这祖孙三人接连三代明君,本该是很不错的开局。可惜他们分别是第一代、第三代、第五代皇帝。

    这个问题就大了。

    明君上位之前非得经历一波傻缺兄弟折腾国家,然后靠内斗抢到皇位。结果自己上位之后干得又不错,是不是感觉很眼熟?

    戌狗教授沉痛地表示:

    【没错,这不就是变种的大唐吗?明明唐高祖把皇位传给李世民就完事了,他非得让兄弟俩弄出个玄武门之变来。】

    【这下好了吧,后头的大唐皇室个个都觉得“我上我也行”“我就是下一个太宗”,弄得内讧政变成为大唐的家常便饭。】

    【要我说内讧传统不能算是李世民的锅,那得算是他爹的锅。】

    李渊:……主持人你偏心都偏到咯吱窝了别以为我没听出来!

    然而比较憋屈的是,这么多个位面里唯一一个在位的李渊早就在几个月前被逼退位了。甚至都用不着来个玄武门之变,因为大家一听李世民那么厉害,不少人直接倒戈。

    尤其是在唐初特别有话语权的世家大族,他们之前两头押宝是不确定选谁更好,现在根本不用纠结这个,直接无脑押李世民啊。

    反正李世民又没把世家收拾掉,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

    世家集体倒戈,局面就一片大好了。

    李渊当皇帝的时候还能稍微有点体面,被迫退位之后,彻底人走茶凉。

    戌狗教授在那里发表歪屁股言论的时候,李渊就眼睁睁看着下头一群大臣搁那儿点头。

    他们居然还敢点头!!!

    李渊气到爆炸。

    和太上皇李渊的愤怒相反的是,隋朝的李渊依然在抱着一岁的小二凤乐呵呵。

    他笑着点头和夫人窦氏说道:

    “主持人说得也有道理,选错继承人确实很要命。幸好我们李家子孙争气,能力挽狂澜,不然就和刘宋一个下场了。”

    这几个月李渊已经彻底被天幕的言论洗脑了,而一岁的孩子又不可能给一个年轻父亲带来什么威胁感。

    所以李渊比起后来的看儿子不顺眼,更多的是“妈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