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67. 全息:唐扒皮2+亡国1 二凤:老朱下……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67. 全息:唐扒皮2+亡国1 二凤:老朱下……(第4/5页)

 系统原本觉得既然这样,那亡国专题不做也行。不过最近没什么新的专题思路,为了不鸽一期节目,干脆又捡起来这个主题讲解一遍。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玩过类似背景的副本,还是可以讲一讲的。大不了知道的人不听就是了,反正他们在节目期间摸鱼玩游戏也不是第一回了。

    戌狗教授依然是保温杯配枸杞,熟悉的人设外形。

    他清了清嗓子:

    【亡国之君的专题,当然要从夏朝开始讲起。但是诸位也知道,过于久远的朝代历史记载缺失,基本只剩下了故事传说,可信度存疑。】

    夏朝时期出土的类似文字的字符都不是特别多,更别提记录了。而且哪怕是后头的商朝,也处在记载缺漏的状态中。

    因此戌狗教授表示:

    【夏商周三朝就给诸位分享一下后世的灭国故事吧,不保真,当个乐子听一下。】

    这三朝的故事都十分的统一,全是一个套路——帝王残暴+美女祸国。

    夏桀的妺喜、商纣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

    这里头能聊一聊的也就一个周幽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没听说过的可以查看天幕上的文字介绍。】

    【后世人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周幽王点燃烽火台就能让全天下的诸侯跑去发兵支援。明明全国各地那么大,烽火台建得再高,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也就看不见了。】

    参考现代大都市,几十层高的大楼着火,浓烟滚滚,出了这个区真的还能看得到那些烟雾吗?

    古代空气再好,估计也挺困难的。

    关于这一点,部分学者给出了一些解释。说当时周朝都城在关中,其实点燃烽火不是让全天下诸侯都来,只是让关中这片区域的诸侯看到赶过来。

    这个勉强有那么点道理,不过该故事只是《史记》的记载。在《吕氏春秋》中,有另一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是这样的:

    【西周都城的丰、镐二京地理位置与戎人相近,于是周天子与周围诸侯约定,他会在大路上建造高大的土堡,上面设置大鼓。一旦戎人入侵,便会击鼓求援。】

    《史记》版本里写的是褒姒不爱笑,于是周幽王自己想出了烽火戏诸侯这招。后来犬戎当真入侵,他再点燃烽火就没人来救他了。

    《吕氏春秋》写的则是有一次戎人入侵,周幽王击鼓得到求援。褒姒因此非常高兴,觉得这招十分聪明,于是笑得很开心。然后周幽王就为了让褒姒多笑笑,屡屡击鼓。

    两个故事都很扯,不过《吕氏春秋》的好歹逻辑稍微通顺一点。

    【但根据后世出土的战国竹简记载,西周灭国实际上是周幽王主动进攻他第一任王后“申”的外家申国,王后的父亲申侯于是才联络犬戎等攻打周幽王。这里头完全没有任何关于烽火、击鼓的记载。】

    周幽王在位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多起重大的自然灾害,后来更是废嫡立庶,想让褒姒之子继位。并加害申后所出的废太子,因此惹怒了申侯。

    灭了周幽王之后,申侯迎立自己的外孙继位,就是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

    不过周平王上位之后日子也不好过,犬戎虽然和他外公合作了,但犬戎毕竟是戎人,哪里会真的放过他。

    所以后来周平王还是靠着秦国军队的护送,迁都去了洛阳,这才稳定了局面。

    周幽王为什么主动攻打申国不好说,记载缺失太多。可能是废长立幼之后想彻底灭了申后的后台,也有可能当初的废长立幼本身就是在针对申国势力。

    政治故事太过复杂,有很多个方面都能说得通。哪怕是精细的记载,后人都能解读出不同的说法,更何况这寥寥数语。

    出土的记载是战国竹简,然而战国都已经距离西周灭亡数百年了,谁又能保证这个记载是完全真实的呢?

    ——《吕氏春秋》也是战国人写的啊!

    夏商周三朝的天子越听越头疼,这都是传说故事,根本没什么参考价值啊!

    但戌狗教授已经愉快地跳到东周灭亡了。

    【东周的灭亡之前其实说过,韩惠王的精彩操作那里。这次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的人可以翻看历史节目回放。】

    【接下来的是秦二世胡亥。】

    戌狗教授慢悠悠喝了一口茶,这才继续。

    【胡亥干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不少人还去秦末体验过,不过总有一些人觉得我上我也行。】

    【本次节目就给大家一个机会,临时开放胡亥体验权限。】

    说着所有人眼前弹出邀请,是否参加本次副本体验。

    始皇冷着脸点了否。

    秦末他去过好几次了,扶苏他都扮演过,胡亥有什么好扮的。扮他不如扮大臣,看看那群家伙到底是怎么把自己坑死的。

    没了他,这群人就失去脑子了是吧?一个赵高就能把朝廷上下全部弄掉,赵高对付大臣的时候李斯可没参与。

    毕竟李斯自己都是头几个死的。

    比起秦末,始皇对西汉末年更感兴趣。

    西汉末年的政权更迭那可太有意思了,因为新朝的王莽他能篡位成功,可不仅仅是靠的大权在握。

    戌狗教授等大家十分钟后从秦末副本出来了,便开始介绍其西汉末年的神奇社会现状。

    【西汉末年,禅让风气大盛。当时的人们都对“灾异是上天对人君失德的谴责”这一点深信不疑,而且那个时候的儒生地位超然。】

    自从汉武帝搞天人感应和独尊儒术之后,这两个东西一发不可收拾。后头的汉朝皇帝没约束住它们,让它们成为王朝的统治工具,反而被它们给约束住了。

    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儒生觉得天子失德,他们就逼迫天子改元、罪己,甚至逼迫天子禅位。

    当时王莽是儒学的领头人,得到了广大儒生的支持。他对这一点大加利用,完成了从摄政者到皇帝的平稳过度。

    当时朝野上下对王莽登基的态度就是:非常支持。

    可以说如果不是后来王莽自己搞的改革太过火,他是不会一世而亡的。那种情况下老刘家都没什么话语权,朝中公卿没谁闲得无聊去怀念旧主支持刘家人光复汉室。

    因为王莽压根不是什么穿越者,他搞的改革也不是什么现代思想,他是想恢复周礼的。

    作为儒生,王莽十分信奉儒家,极其推崇孔子宣扬的“礼治时代”。所谓的很像现代思想的那些政策改革,其实都是西周时期的旧政策。

    儒生天天喊着的“周礼”确实有一定的前瞻性,也难怪他们整天喊着春秋开始就“礼乐崩坏”了。

    王莽做到了天下儒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儒生不支持他支持谁?

    不过周礼毕竟很多政策都过时了,或者和西汉末年的状况不适配,再加上王莽自己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骚操作,所以引起了反对浪潮。

    改革里不合理的地方太多,推行受阻就搞强硬手段。利益受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