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汉女侯》 20-30(第13/24页)
许是因为廷尉当久了,坏事干多了,他身上有一种让人看了忍不住发怵的气势。
闻棠跟在他旁边看了一天竹简,张汤忙碌,她倒是挺清闲的。
至于廷尉府中其它官吏,几天前他们就知道府中要空降来一位关系户这个消息了,心里都挺忐忑的,不知这位权贵为人如何,是否会为难他们,一直到今天,见到闻棠本人,这颗悬到嗓子眼的心才被放下。
广牧君性格和善,而且一整天都在看卷宗,和他们基本没啥接触,所以这些官吏很快就将重心放到自己的事情上了。
毕竟廷尉府的工作真挺忙的。
但有一人却是例外,就是廷尉右监,闻父之前的上司,那位包庇东武侯的官员。
自从东武侯家丞被被杀后,他经过几日调查,终于在今晨查到了闻棠的真实身份。
她居然是闻长生之女。
知道这件事后,他当即汗流浃背,明明是大晴天,却浑身发冷,想要逃跑,可长安这么大,他又能逃到哪里呢?
就算他逃跑了,那他的妻和子又怎么办?
他就这样怀着即将会被审判的忐忑心情度过了一天。
可什么都没发生。
闻棠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搭理他,看他的眼神和看路边的一条狗也没什么区别。
不对,准确的说,看路边的狗都要比他和善一点。
廷尉右监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她根本不记得我了?或者准备放过我?
想到东武侯家丞的死,他很快打消了这个想法。
他内心忐忑,备受折磨,闻棠却准时下班。
离开廷尉府前,张汤将一枚印钮交给闻棠,告诉她可以拿这枚印钮去石渠阁查阅书籍。
石t渠阁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相当于汉朝的图书馆,这里藏有许多图书典籍和汉朝档案。
脑内的图书馆看书需要积分,长安的图书馆却不需要。
正好她也想看看汉朝的图书馆究竟是何模样,于是离开廷尉府后,便前往石渠阁了。
这时,有小仆来报:“县君,府中收到了一张拜帖。”
闻棠:“谁的?”
小仆答道:“是……卫将军。”第26章 赌约
“卫将军说等您休沐时,他会来府中拜访。”
西汉公务员做五休一,每上五天班就会有一天假期用来回家洗头洗澡,拜访亲友什么的,也就是说,她四天之后才会见到卫青。
闻棠知道这是她落在将军府中的丝帛起了作用,这三件器物中,光是马蹄铁就能有很大作用。
每次和匈奴作战,大汉都会损耗大量战马,就比如元狩四年出击匈奴规模最大的那场战争,十四万匹战马出塞,却只回来了不到三万匹,除去因病或战争中死掉的战马,也有很多是因为马掌磨损才无法继续骑行的。
汉军作战时那种高强度的奔袭,即使马掌上的角质层再厚再多,也经不起这样的磨损啊,久而久之,角质磨光,遇到石子等障碍物多的硬质道路,或者长时间在污水中行走,马掌发炎,行走不便,耽误军队赶路进程度,只能杀掉战马充当军粮。
如果有了马蹄铁,就会大大减少这种情况。
除了卫霍,估计这玩意儿连白起王翦廉颇,甚至可能秦始皇都能钓来。
毕竟没有谁会和能提高战斗力的好东西过不去。
收过拜帖,闻棠前往石渠阁,也是巧了,她不在府中这段时间,又收到了另一人的拜帖。
马车摇晃间,便到了目的地,石渠阁在未央宫以北,邻近少府、天禄阁等中央官署,为汉初开国功臣酂候萧何所造。
因为太学的兴起培养了大批人才,而这里又藏书丰富,所以许多太学学者闲暇时间都会云集此处,相互研究争辩,浓烈的文学气氛使这里成为了长安的文化中心,相当于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
石渠阁整体非常雄伟高大,檐头前覆有“石渠千秋”文字的瓦当,文字极精,给人一种壮丽厚重的感觉,闻棠到达时,已邻近闭馆时间,所以能看到一些学者模样的人从阁中出来,不过张汤给她的印绥能让她在阁中待到很晚。
闻棠踏上台阶,进入阁门,一股陈旧的书简味道钻入鼻尖,还氤氲着淡淡的墨味,阁内布局更是别有洞天,各类书籍保存的很好,全都分门别类,整齐码放在几架上。
里面的人,有皓首苍颜的花甲老人,有尚未束发的总角少年,除此之外,闻棠还注意到人群中有两位女子,她记得其中那位直裾深衣的中年女人,这人名叫义姁,医术精湛,朝野共知,从前是王太后的贴身医侍,三年前王太后崩逝,她便任职太医属,为其他贵人们治病。
至于她身旁另一人,闻棠倒是没有印象。
义姁也注意到了这边的闻棠,冲她微笑颔首,然后和身旁那名女子一同出了石渠阁,闻棠看见她刚才出来的藏室门口写了个“医”字,猜测她应该是来这里查找医书资料的吧。
阁中管事对每个人都检查得很严格,看她衣裳手掌是否脏污,身上有没有味道,就算是熏香味也不允许,这样会污染了阁中那些珍贵藏书。
通过查验,闻棠向阁里走去,她本想在各个藏室内转上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资料书能帮上自己,或者卡一下系统的bug,薅点统毛。
可行至一角,还未见其人,倒是先能听到那里传出的阵阵争吵声,走的近了,见到全貌,是几名贤良文学正在吵架,一旁围观者并未劝阻,反而还听得津津有味,看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恨不得自己也加入进去一起吵架。
啊,不对,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吵架呢,那叫辩论。
石渠阁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会议,有谈论正经国事的,也有突发奇想的。
例如,父亲去世,母亲在服丧期间改嫁,那么做子女的是要穿喜服还是丧服?
这次只算是石渠阁中一次随机发起的小辩,不太重要。
但也辩得那叫一个激烈,那叫一个沉浸,若不是还顾及着阁中这些珍贵古籍,可能就直接上手打起来了,毕竟现在的儒生可不是后代那种弱不禁风的读书人,在君子六艺的教育下,虽无法手搏猛汉,自保却是绝对没问题的。
上手打起来都是说轻了,这要是汉朝刚开国那时候,在未央宫大殿喝多了之后,群臣一言不合直接拔剑就是干。
他们今日辩驳的内容是孔子为政篇的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闻棠在书里看过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用德行来施行仁政,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只需要安然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就都自然而然来环绕它了。
字面意思很直白了,闻棠不明白这有什么好辩论的。
即使这些人同属儒家,同样一本经典中的一句话,儒家不同流派给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就比现在这场辩论,有人认为这话重点在前面那个“德”字,要先施政足够仁德,周边四夷自会臣服。
另一方则认为这句话重点在于后面那个“共”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