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上将的历史救火从安史之乱开始: 6、贞观天宝大杂烩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天策上将的历史救火从安史之乱开始》 6、贞观天宝大杂烩(第2/2页)

对待当今这位陛下?”长孙无忌替贞观朝臣们问出了这句话。

    李世民回答道:“我也想过了,礼节上以天子之礼待之,不可逾矩。但他的圣谕嘛……”话是没说完,但是意思已经到位了。反正你们也不会听的,圣谕什么的,也就没什么用处。

    贞观朝臣们点点头,觉得勉强可以接受。

    “然后就是中枢空置的问题了。皇帝带人跑了,但是朝廷还得运行下去,如今三省六部到处缺人,后面的,你们有什么意见?”

    天宝朝臣又开始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说话!别在那装哑巴。你们就当自己是我的臣子好了,不要有什么负担。”李世民不由地扶额。

    只是李世民对于自己成为皇帝的事情欣然接受,但天宝朝臣们对于成为太宗陛下的臣子,一时还是有点反应不过来。

    这群人就你推我我推你,推的贞观朝臣们都烦了:“至于吗?”

    至于啊祖宗们,你们都是大佬,我们只是一些小官啊,这种事情正常来说我们是不参与的。

    还是在场官职最高的礼部侍郎出列道:“我们全听凭殿下处置。殿下与各位前辈开创贞观之治,不如就按照贞观时期您执政时的班底来组建吧。”

    好一个我抄我自己。

    李世民与他的属下们还没翻史书,本来是是只知道自己赢了,现在不仅知道了自己的年号与自己经过历史检验的人事安排,还知道自己干的那不是一般的好,好到后人都认可。

    听到这些,贞观朝臣们非常开心的加入了讨论。

    两边大杂烩们一商量,就按贞观来。

    贞观天宝杂烩朝临时班底新鲜出炉。

    房玄龄代尚书省左仆射兼民部尚书,杜如晦代尚书省右仆射兼兵部尚书,长孙无忌代中书令兼吏部尚书,最重要的写出来,其他暂不赘述。

    只是在门下省长官侍中这个位置上,李世民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天宝朝臣趁机提出了一个人:“殿下不若让魏征魏大人代任侍中。”

    “魏征真的这么重要吗?”李世民真诚提问。

    天宝朝臣们也没想到太宗陛下会问这问题,一时间卡了卡。

    还是那位礼部侍郎说话:“殿下,您与魏征是后世明君贤臣的典范。您说,魏征如镜,照之可以明得失。”

    “我对他的评价这么高?既如此,我也可以给他机会。”李世民十分苦恼,“但是他现在效忠的还是太子,我没时间了解他的心思,更没空考察他的能力。”

    礼部侍郎胆子也大了些,一拱手:“陛下不若交给我?臣虽无能,但口才尚可,让臣去请魏大人可行?”

    “可,全权交给卿了,准你明天去秦王府见魏征,若是有什么困难就去找辅机。”李世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迅速写下手教,盖下秦王印交给礼部侍郎。

    这可把礼部侍郎激动坏了:“多谢陛下,啊不,多谢殿下。”

    天宝朝臣们也逐渐开始熟悉起李世民的执政风格,开放,包容,高效,精确。

    开元时候的老臣隐退的隐退,致仕的致仕。这群留下来的人,不是在李林甫时期入仕的,就是在杨国忠时期入仕。

    他们没有体会过开元初期的开明。他们体会的朝堂,只有天宝的党同伐异。

    如今他们还是第一次见李世民这样的风格,一时忍不住将两位帝王做对比。

    当今真是比不上太宗陛下啊。

    现如今,他们竟然也放开了些。有人问道:“殿下,那我们要和陛下联络吗?”

    刚热闹起来的朝会顿时冷了下来。

    那人顿时有些拘谨,连忙请罪:“臣说错话了。”

    “不,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你说的是件事,是件大事,是件涉及到江山社稷稳定的事。”李世民赞扬道,“老实说,我也没想明白是否要和皇帝联络。现在我用的秦王名号,本应当由皇帝封赏。但是我没有避开李世民这个名字,他迟早会知道的。我们两见面就很尴尬了。论辈分,我是祖宗,他是孙子。论位置,他是皇帝,我是宗王。”

    “这事难办呐。”

    天宝朝臣们忍不住心中吐槽:那是你不让喊,不然你永远是太宗文皇帝陛下。

    代领礼部尚书的高士廉解围道:“殿下,事有轻重缓急,此事虽重,但缓,可容后再议。”

    “高大人说得对,此事容后。那我们说最后一件又重又急的事儿,我们先见个人。”李世民吩咐道,“带上来。”

    众人听见几声金戈碰撞之声,抬头,就看到两个玄甲军架着杨晓进入殿内。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