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90-100(第5/22页)
李暨来禀道:“陛下,李尚书大人携工部郎中周承求见。”
“传罢。”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昭王殿下千秋。”
帝王赐座,周承面圣难免忐忑,抬眸时恰又对上昭王殿下冷淡的目光,忙低了头。
明德帝御下宽和,与工部尚书说过几句话,又问起曲辕犁的细节。
工部尚书有心提携周承,示意他近前回话。
内容周承已经背得熟悉,也是尚书大人逐字逐句替他把过关的。他正欲开口时,听见昭王殿下不轻不重道:“陛下面前,仔细答话。”
周承心中一凛,见昭王殿下手中正拿着那份他早先交上的图纸。
他急中生智,将最后的一段话挪到最前面。
“回陛下,回昭王殿下,臣在工部翻阅书册时,见到其中夹着一张图纸,便以此为本绘出了曲辕犁。臣原以为此乃前人所作,不想竟是出自工部一位同僚之手。臣不敢独占功劳。”
“哦?是何人?”明德帝饶有兴致地追问。
工部尚书代为答道:“回陛下,是工部五品主事,出自宣平侯府的顾宁熙。”
明德帝立刻想起了是谁,世家子弟中出了这等人才,他颇为欣慰。
陆憬翻看着工部尚书方才递上的奏案,见元乐的名字在列,便不再开口。
尚未到厢房,惠文堂后院的池畔,陆憬遥遥望见一抹青色身影。
池中养了几尾锦鲤,顾宁熙坐于池畔,低眸观它们自在来去。
“出什么事了?”
先听到昭王殿下的声音,顾宁熙回眸,看着向自己走近的人。
“殿下怎么来了?”她眸中蕴了一分笑。
见到侍从手中的东西,她道:“这是……给臣的?”
得了昭王殿下肯定的答复,顾宁熙正要道谢,又准备唤小厮来接。
陆憬却道:“让人送到你的车驾上便是。”
昭王殿下支开仆从,又问了一遍:“出什么事了?”
元乐自小到大的习惯根本没改,瞧他方才的神色,必定是受了委屈。
“没什么,”顾宁熙对他笑了笑,“近来工部事务多,臣只是有些倦。”
姚皇后传了命令,往后一月仁智宫闭门谢客。实在有难以回绝的近亲,她也以太上皇抱恙、久不参理朝事为由,三言两语将人打发。
蜀地时有书信传来,恒儿在蜀中一切安好。蜀地大小政务由他作主,祈安也下旨免了蜀地百姓三年赋税,力图尽快恢复其“天府之国”的美名。
姚皇后将仔细阅过的最新一封书信收入匣中,恒儿的性子似他父皇。若是在太平盛世,她相信自己的儿子有能力成为守成明君。
但眼下不同,内忧外患未消,只有祈安能压得住这方乱世,缔一座锦绣江山。
各归其位,她从来不曾后悔过自己的决定。
晨起阳光普照,万里无云。
御书房中,方开始处置一天政务的明德帝心情愉悦。
秋收时节,四海丰收。朝中太平无事,一连三年减免赋税,天下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批了几道无关紧要的请安折子,明德帝落笔很是潇洒。
他啜饮一口清茶,然下一道奏案阅罢,明德帝当即道:“将昭王给朕宣进宫来。”
李暨原本当着轻松差事,冷不防陛下不悦。
他忙应是,躬身退下前,眼角余光能望见陛下手中捏着的那封奏疏,落款是一个醒目的“昭”字。
日光丰沛,御书房中未留第三人。
明德帝扬着手中奏案:“给朕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陆憬面不改色,声音平静:“陇南一带近日不太平,听闻父皇有意派人巡视,儿臣自请前往,故有此疏案呈上。”
明德帝几乎要让这个儿子气笑了:“陇南不过是地方豪绅渐有骄矜气,略略敲打便好。派个御史过去都绰绰有余,你凑什么热闹?”
祈安回京才不过半年,入宫请安的日子更是不多。昭王本就功勋卓著,眼下为着一桩小事竟又要外派,这让朝中人怎么想?其他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个皇帝有多容不下儿子。
“儿臣只是想为父皇分忧。”
“你分的哪门子忧?”明德帝一清早险些让陆祈安气死,“你多回宫尽孝,就算是为父分忧了。”
换了旁人,此刻早已在帝王面前伏地请罪。
但偏生眼下是父子谈话,陆憬只沉默地坐着。
明德帝看面前的儿子,看他与自己年轻时一般无二的神色,心平气和问道:“为何忽然要离京?”
陆憬刚要开口,明德帝已先一步道:“别拿朝事搪塞朕。”
于是陆憬便不说话了,明德帝逐步猜测:“是为了……躲什么人?”
陆憬不语,算是默认,眸中几乎要写着父皇英明。
明德帝上上下下打量,越看儿子越像是受了情伤的模样。
原先要提的话卡到一半,他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陆憬道:“儿臣望父皇允准。”
瑞和殿中发生之事,远在工部的顾宁熙一无所知。
事实上连那夜酒醉后的话语她也没记住几句,只知道那晚的陆祈安丝毫不晓得节制。一轮又一轮,像是他过生辰似的,为所欲为。
这两日顾宁熙分不出闲暇去御书房,在与李侍郎一同商议高转筒车的精进之道。
忙碌了整个午后,顾宁熙与李侍郎赶在散值前画定了新一稿的图纸。
她收好图样,笑容显而易见的轻松:“明日总算轮到休沐,可以好生歇息。”
李侍郎颇有些羡慕,他还得教家中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读书,以便他们早日有功名傍身。
他笑道:“元乐还没有成家的打算?”
顾宁熙一五一十道:“我想着再多攒些政绩。”
年轻人有志向,先立业后成家。
李侍郎感慨道:“若是我家中小儿能有顾郎中一半,我就别无所求了。”
他是当真欣赏顾宁熙,虽说出身勋贵,但顾郎中身上没有半点世家子的骄矜气。天资甚高,为人还谦逊勤勉,敏而好学。
李侍郎想到自己在太常寺的进士同年,他手下新调来了一位林家六郎。
宁国公府的儿郎,不学无术不提,还半句都说不得,只能供着,令他苦不堪言。
天色已不早,顾宁熙与李侍郎作揖告辞。
她在想今夜回何处歇息时,一驾熟悉的马车已然停在了六部值房外,接了她回昭王府。
今夜的晚霞绚烂,顾宁熙还看了好一会儿,方抬步进了府门。
第 94 章 精进(两更合一)
这一夜昭王府寝殿殿门早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