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涨智商: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重生不涨智商》 110-120(第12/14页)

不用这么麻烦,也不用准得毫厘不差,那我们干脆数格子!”

    谢钧微微一怔,低头看着她攥着自己袖口的手。

    林二小姐这毛病已经好久没犯过了。

    第119章 棉花

    反应过来自己正拽着谢钧的袖子, 林蕴愣了一下。

    她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没这样了。

    反倒是刚认识,还不算太熟的时候,林蕴拽了几次, 那时的拽袖子并不代表着两人亲近, 恰恰相反,因为林蕴知道不拉住他, 他就会快步离开。

    后来不再出手,是因为知道谢钧会听她把话说完,而不是转身离去。

    如今又故态复萌,更像是一种松懈, 理智上不论如何警惕, 肢体上林蕴忍不住信任他。

    林蕴状似无意地松开手, 轻咳一声, 眼睛盯着面前的图纸, 道:“这画格子的办法简单明了, 最开始一步,是要画一张草图, 将测的地块按比例画在纸上。”

    谢钧如今的图虽然标了尺寸, 但其实算不上等比, 为了准确,林蕴又问谢钧:“我屋里没有尺,谢大人有嘛?”

    不等大人吩咐, 严明极有眼力见地上去拿。

    等尺子到了, 林蕴道:“姑且先将土地的一丈在纸上画成半寸,将土地缩小在纸面上。”

    谢钧点头,这个很好理解,精度要求高的地图就是这么画出来的。

    等比例画好了图, 林蕴开始在纸上打格子,就做成密密麻麻的横线竖线中间都是隔着半寸,林蕴指着一个正方形小格子道:“这一格在地上其实就是一平方丈。”

    “如此一来,就不用再费心计算,数格子就好。”

    “满格的直接数,最省事。”她一边点格子一边说,“至于这边缘上的格子,不必拆开量。”

    谢钧俯身看去,只见林二小姐在几处格子上画了个斜杠:“这些是半格的,合在一处差不多能抵一整格,所以按半格算就是,误差不大。”

    林蕴又道:“如果想要更准一些,就分三档。小于一半的记三分之一,大于一半的记三分之二,差不多一半的,就记一半。”

    林蕴就按照这个办法,快速数了一遍纸面上的格子:“方才的方法算下来,一共是四百八十六又三分之二平方丈,六十平方丈为一亩,折合为八亩一分一厘。”

    谢钧忍不住露出笑意,赞道:“与我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只差两三厘,这个误差可以接受。”

    而且这个办法简单,可操作性极强,能大大提高清丈土地的效率。

    “日后将方格画在一张透光的薄纸上,将比例图画好了,直接将薄纸往上一改,就能数清楚了,网格纸还能重复利用,又快又好。”

    谢钧应承道:“这办法极有价值,待日后启用,我会上折子为你请功。”

    夸奖都是虚的,实际到手的功劳和荣誉才是对林二小姐最好的感谢。

    手上拿着图纸,谢钧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实际操作中,这个办法可能会受到的阻碍,尤其是那些世家权贵会如何找空子。

    谢钧第一反应是世家会改比例尺,在地块挪到纸面这个过程中,动些手脚。

    林蕴与大周的权贵还没斗智斗勇过,她想不到那么多,但她读过历史书,提醒道:“要想查隐田,好方法可能只是第一步,谢大人若是大范围推行测田,对丈尺、丈绳的监管要更上心。”

    底下人可能会削短丈尺,给百姓用更短的尺子,给自己用更长的尺子,百姓要纳税的面积变大,而权贵纳税面积比实际小。

    “还有绳子,泡过水和油之后会有一定的伸缩,或者通过偷偷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改变长度……”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因此推行好的政策和制度,监管必不可少。

    林蕴绞尽脑汁地想那些前人踩过的坑,想让谢钧的前路上稍稍少绕两个弯。

    谢钧深深望了林二小姐一样,她微微蹙眉,面上带些担忧,不仅担心他的安危,还在乎他的抱负能否实现。

    林二小姐总有许多奇思妙想,比起一位讨人欢喜的姑娘,她更是善良又笃定的同行者。

    谢钧想他与林二小姐哪怕没有男女之情,也应当能并肩而行。

    谢钧颔首道:“我知晓了,多谢你提醒。”

    他收回目光,指尖轻点图纸,思索片刻后道:“也许可以做一种木框,长宽都一丈,当成新的丈量工具,这样不将地块搬到图纸上,也能实地数格子。”

    “这个法子好,不愧是谢大人,举一反三。”

    他们说话的调子都不急,话题来回接着走。从前是她讲农事,他在推行方法上稍加引导,如今换成他说清丈,她也立刻接住,给出实际操作方法。

    两人隔着一张图纸,像是在同一张棋盘上落子,不过他们从来都不是对手。

    等两人的交谈告一段路,谢钧将桌面上的图纸规整好,又顺手将他们两人方才喝的茶杯摆正。

    见林二小姐惊讶地望着他,谢钧迟疑一瞬,然后将林二小姐的茶杯恢复之前斜斜放着的样子,道:“你若喜欢这样,那我不动。”

    林蕴噗嗤一声笑出来,她总算知道为什么谢钧刚刚聊着事,眼神总是往这边瞟,原来是在忍耐这个放歪的杯盏。

    想起谢钧家里那一丝不苟的宅子,她笑意更深,道:“下次如果谢大人看着别扭,可以告诉我,若当时我不在意杯子放哪里,那你可以摆正了。若是我在意,你就别动。”

    至于她那日到底在不在意,看心情,保留最终解释权。

    她与谢钧共事的时候多,合理的范围内,她愿意照顾一下同僚的感受。

    谢钧闻弦而知雅意,他顺着问:“那林二小姐此时在意吗?”

    林蕴笑着摇头,起身伸了懒腰,同谢钧道:“我不介意,因为我累了,聊完要上去休息了,谢大人你把这茶盏放桌子底下去,我都不介意。”

    说完林蕴转身小跑着上了楼,留谢钧一人桌前,他抬了抬手,最终没将那茶盏摆正。

    他们日后若是生活在一处,不能总让林二小姐迁就他才是。

    ***

    大概是有了丈田的新办法,效率大大提升,谢钧两日后就带着那三张纸的证据离开杭州府,去往宁波府。

    林蕴刷了桐油的新秧盘暂时效果不错,没有发霉的征兆,不过桐油让竹编木片没那么透气,林蕴又让工匠在木板上扎了些小孔,竹编就更简单,稍稍编得疏一点就好。

    山间的冷浸田垄畦已成,已经抓紧插好了秧,稻子这边的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林蕴就将视线从粮食作物转向了经济作物,林蕴率先去看了棉花。

    棉花是本朝才在江浙一带普及,谢钧临行前,听说她要去看棉花,特地同林蕴讲棉花之所以推广的这么快,是太祖立国的时候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

    政策推动下,棉花在江浙迅速铺开,如今以杭州湾南北两岸的平原地区为最普遍。

    如今正是农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