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370-3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370-380(第1/17页)

    第371章 第 371 章 2月5号,于朵给……

    2月5号, 于朵给关大爷和梅姨拜了个早年,独自飞回北京。

    这边有人送她上飞机,那边也有刘哥来接她。

    没有动用旅行社的车, 就三辆, 寒假期间还不够用呢。

    她直接坐车到了旅行社。

    于朵拉着行李箱, 在华侨公寓门口看到弄了个简易工房挡风、收废品的宋河。等了一会儿, 敲敲门。

    宋河刚核算好今上午的钱和货没有问题,正准备回去呢。

    听到敲门声,以为又有人来送废品便抬起头来。

    于朵道:“辛苦了!”

    宋河指指这个自制的简易工房,“有这个,还好。”

    他自己攒废铁皮做的,还有可以推开的玻璃窗。

    有点像那种一人间的厕所。刚好可以摆半张桌子、一张椅子。

    离开的时候锁上就好。

    回去的时候戴着雷锋帽、口罩,穿着军大衣,再套上手套骑三轮车回去。

    收的废品就绑在后头。收得多就绑高点,现在没人管这么多。

    于朵道:“着实不敢多招人。”

    宋河露出些不解的表情。

    于朵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中划分 “小业主”与“资本家”的界线就是雇佣八个人。之前我想增加一个人去街上收废品, 都得先把贺山调到电器行。就如今, 我也犯愁, 还是多一个人呢!”

    一开始关大爷就多紧张的嘛,所以她也很注意。

    没想到业务拓展, 以至于把贺山调走了, 又增加了一个人走街串巷的去收废品。

    但八个人这个界限,她也是最近看《资本论》才看到的。她以前也不知道卡在这儿了啊。

    宋河也是亲历过那十年的人, 赶紧盘算了一下废品站多少人。

    吴珍、他、一个走街串巷收废品的、俩处理员,俩送货员,还有王大妈!

    这可不

    就是八个人了么。

    于朵道:“我着实没法再精简了。你这个出纳都得兼着出来收废品,吴珍这个会计也兼着站长。俩处理员上午还得分一个去团结湖小区收废品。俩送货员更是忙不过来,尤其是需要往山东送货之后。我这也没法把谁再调走了。要不, 就只好跟王大妈说,她不算废品站的人了吧。可万一真触碰了红线,来调查的人能认这一点么?”

    宋河可一点没觉得这是在上纲上线的。那十年抓字眼的人可太多了。

    “小老板,马克思真这么说啊?”

    于朵道;“其实他也没太明说。但是,我怕有人抠字眼啊。要不你帮我想想,怎么精简掉一个,直接可以调去电器行。那边基本工资都要高些呢。”

    她也不想这么教条的去理解《资本论》。

    其实越看她越觉得博大精深,确实是学经济的人都该好好看一看的。

    但她是听说有人在翻《资本论》找理论依据,这才去借了书来看。

    所以,不得不多长个心眼。就怕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啊!

    她一个是懒得去张罗精简一个人、转调电器行的事。

    另一个县官有时候真不如现管清楚。

    宋河挠头,有些惊慌地道:“现在又在抓这些了?”

    “暂时还没有。但12月份顾师傅都让人告了。就是说他雇佣了那么多人,是搞剥削。”

    顾朝暮的收音机厂就算把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不算,他也有几十个工人的。

    如果有人上纲上线七个、八个的问题,他怎么都滑不脱。

    但废品站刚好八个人,要是能精简掉一个就好啊。

    宋河脸色都变了,“被告了,那结果呢?”

    “上头说看两年再说。所以我才巴巴的跑去广州买房子啊,有点恒产总是好的。你们的钱也不好乱花了,最好是攒着买房子。”

    宋河道:“我上头还有老人要供养,钱都是攒着准备买婚房的。肯定不敢乱花!小老板,这个事你容我想一想啊。”

    于朵带头,“嗯,把这件事办妥,而且不影响废品站正常运转,以后人事这块就归你管了。”

    宋河心道:统共就只能有七个人,这人事有什么好管的?

    不过,如果小老板因此一个月给他多发几块钱倒是挺好的。

    还有啊,小老板都觉得做生意不靠谱,要找条后路了。

    可他也没门路去找别的工作。

    真还只有按她说的,把钱攒下来买房子。

    “好的,小老板。”

    于朵道:“赶紧回去吃饭吧。虽然比别处晚半小时,你现在回去也该开饭了。”

    她是在机场附近吃过了的。

    于朵话音还没落,邱新梅骑着加重自行车过来了。

    “嫂子,你干嘛呢?”

    邱新梅一捏刹车下来,“我来给于鹏送午饭啊。”

    两个四四方方的饭盒封严实了,被绑在前面的篮子里,用小被子包着。

    旅行社是不包吃的。中午到点下班,自己回去吃或者在外头下馆子。

    于鹏寒假打杂,两块钱一天。

    邱新梅觉得他往返麻烦,就给他送过来。

    至于下馆子,这边是居民区,而且算得是高档小区。没有西单那边那样物美价廉的小餐馆。

    下馆子不划算!一天挣才挣两块钱呢。

    据说于鹏干得还挺起劲儿的,说多少挣点,减轻父母供养他学英语的负担。

    邱新梅和于朵一起往里走。

    于朵道:“那这每天还挺给你找事儿的啊。办公室确实不好烧蜂窝煤灶台。但可以弄个电炉子,给员工隔水蒸热米饭。那早上你送小鹏过来的时候就可以带上了。”

    “大清早的我哪来得及做饭啊?”

    于朵道:“你可以头一天晚上做啊。做好了先把米饭盛好,菜也夹到碗里。”

    “这个可以。”

    于朵上去就和胡志广说了,去电器行弄一个电炉子过来,回头可以让带饭的人蒸热来吃。

    这都快滴水成冰了,送过来就算包了小被子也不会多热乎。

    还有其他员工,也可以自己从家里带饭过来蒸热吃。也省得跑来跑去的。

    胡志广点头,“好的,我知道了。”

    于朵觉得胡志广多少还是木讷了一点,戳一下才会动一下。

    如果是老蔡或者蓝天看到于鹏吃午饭不方便,肯定不用她说就会行动起来了。

    而且,这也是个方便员工的做法。

    如果带饭的人多,就弄个小蒸笼,一格蒸一个人的饭菜。

    于朵里外看了看,“你们去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