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190-200(第10/18页)

听师丈说, 霍昭很有潜力。

    所以这会儿在体育馆里的, 都是放暑假的学生。

    于朵熟悉的人今天都不在,她就认认真真的在一旁练习打壁球。

    场馆里人不多, 自然有人注意到了她。

    “琰姐, 她就是于朵。好多人都说如今的大院之花是她呢。”

    那个被称为琰姐的人转头看看说话的女生,“好拙劣的挑拨!小姑娘其实只是来咱们大院做客的, 你这样太不友好了。”

    “是,琰姐说得是。不过我听说,霍昭哥跟她也走得挺近的。”

    “瞎说什么,不过是看在常家的面上,对她稍加辞色而已。”

    常宁的印子在于朵打了一个小时的球回去之后, 淡了很多。

    估计吃中午前就会全部消退。

    他后来干脆混不吝的出房门来走动了。反正今早连小兰都进屋看了他的热闹。

    他就在屋子里走动,不去后头的庭院就是了。

    那儿和邻居家的庭院就只扎了篱笆,能看通透的。

    常志远中午回家来吃饭,看到儿子还有些奇怪。

    按道理不应该在家的。

    而且这脸怎么总感觉有点绿?

    于朵和小兰没吭声,但高老师肯定不会帮常宁瞒着啊。

    立即就把常宁昨天干的傻事说了出来。

    常志远失笑,“没准这样效果可以翻倍呢。”

    高老师也笑眯眯道:“有这个美白的意识还是好的。”

    常宁道:“我只是想着你早晚都会逼着我和于朵一起做的,不如先做起来。”

    贴黄瓜片是他最能接受的方式了。

    但如今,这都有心理阴影了啊。

    今早醒来,发现自己脸上全是蔫蔫的黄瓜片。

    赶紧揭掉,结果脸上还是留着铜钱大小的印子。

    算了,他下次也涂糊糊吧。好歹这个应该不会忘掉。

    常志远道:“这一波游客之后,你们仨就都不去了是吧?”

    于朵点头,“是的。”

    这一拨游客送走了。8月4号就将迎来常家海外归国考察的亲属团。

    漂亮国这会儿也是暑假嘛,就读书的都来了。

    也算是一次寻根之旅。

    2号早上,高老师忽然想起一茬事。

    忙问道:“老常,这不是说退四合院吗,你们家老宅还找得到房契不?”

    三进院呢!

    高家的应该她哥那里还找得到。

    他们两家都在南锣鼓巷那边,那一片住的都是大户人家。

    常志远道:“我解放前就出国了。那会儿手头拿着的是果党相关机构给办的房契,再之前北洋政府的也有。但就是没有解放军进城后,北京政府给办的。50年代回来,那房子已经被政府分给几十户人家住了。那会儿肯定要不回来,要不到还会惹一身骚。我就没管!后来又出了那么多事,今年才说起退还的事。”

    他顿了顿,“如果房子还在政府手里,大哥他们以华侨的身份去讨要,没准能讨要回来。那样咱们至少能分三间屋。”

    他是半开玩笑的意思。

    不过高老师道:“如果他们想要,肯定是指着我们去操办。就算不是让咱们出面,但有些事也会着落在我们身上。毕竟咱们如今才是地头蛇。当时你家我记得是找了一个老佣人看家。是不是他当时领到了新的房契?”

    30年了,不知道那老佣人是不是还活着。

    要是

    人还活着,有些事就比较好说清楚。

    毕竟当年会被托付看房子的,肯定是忠仆。

    不然回头他的后人混赖,说常家人出国前就把房子送他们了可不成。

    高老师说到这里道:“这事儿咱们还是做在前头吧。你去上你的班,常宁、于朵你们跟我去办这件事。”

    于朵便跟着坐上商务车去了。

    这么大一件事,老师和师丈直到现在,海外的亲戚都要回来了才想起来。

    别说,那些人不回来,他们可能还想不起来呢。

    毕竟这30年,都习惯住单位分的房子了。这30年都是讲的无私产嘛。

    不过,也是老师他们不缺房子住啊。

    学校的宿舍已经搬空了,只等开学交了钥匙就完事儿。

    华侨公寓150平的房子也空着。

    但海外的亲戚回来,肯定是想回老宅看看,或者说住老宅的。

    那才是真正的寻根。

    这回来的时间,又恰好是政府有了政策要归还这些老宅子。

    如果拿不回来,确实是会怪罪师丈和老师。

    也就幸亏师丈如今仕途亨达,不然非得被怪得满头包不可。

    常宁开着车,于朵和高老师坐在后面。

    有这么一辆商务车在家里还是挺方便的。

    平时要出个门,就不用给师丈的司机打电话了。

    配的公车私用,还是可能落人口舌的。

    譬如今天过去,人家看到你开的是红旗轿车,车牌号也比较特殊。

    搞不好回头就说你是去仗势欺人的。

    这次的事,如果那个老佣人还在,他肯承认当年只是帮着看房子,那就一切好说。

    如果他不在了,那需要找的当年的证人可就多了。

    问题经过旧社会到新中国,而且中间还有那十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于朵她们大宅院,最早住进去的周大妈一家也就住了二十多年。

    解放后搬进去的。

    不过,那房子的产权是机械厂的,花钱从政府手里买下来的。

    当年就已经无主了。

    不存在现在发还老宅子,大家伙突然冒个房东出来的道理。

    反正现在住着是不花钱的,是厂里分的。

    至于关大爷想的,房子收回来了,要把其他访客都请出去,于朵觉得不现实。

    顶多就是收房租的人变成他而已。

    其实关大爷心头也清楚,只是还不太愿意承认这个事实而已。

    不然,那么十几户人,都住到哪里去呢?

    如今房子这么紧张。

    那团结湖小区的房子八千多,机械厂的正式工,像大哥那么干了十年的,都得十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

    但如今生活那么贵,谁家只是上班的一年能存900块?

    那么好存,她父母几十年留下的钱就不会只有这么点了。

    像是关大爷那个大杂院的梅小南家,还有两个送货员家里,目前那都是万万买不起房的。

    其他人家也估计也差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