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100-110(第17/18页)
司机开挺好的。目前不少人出行也有打车的需求。”
于朵当时一下子就想到了徐然大哥那五辆三轮车。
听二姐说一个月他作为组织、管理的人能赚两三百块。
所以原本他其实是可以小富即安的人。
不过跑了南方两趟, 肯定也激发了他的野心啊。他答应继续合作,不只是为了陪二姐。
他们那一伙知青,如今混得最好的就是钟言。
团结湖小区的楼房住着,小轿车开着。
而且黑市在继续运转,货车车队也在继续往南方运稀罕物件回来买。
他们水果生意做得很好, 就前些天于朵还看到黄毛等人拉了一车椰子到幸福里附近来卖。
而且听王大妈说,如今渐渐的百货也在介入,甚至衣服也在开始卖了。
不过没去西单练摊,就在自家黑市里卖。这是相辅相成的。
这些北方的稀罕物件可以增加黑市的客流量,也可以借助黑市的人气尽快出手。
估计钟言和朱丹两口子月入都是几千吧。
啧,如今人人艳羡的万元户对他们两口子来说,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月入而已。
于朵感觉贫富差距在渐渐拉大了。
他们这算不算是成功跨越阶层了呢?
钟言的这些‘成就’对其他人,肯定也是个刺激。
二姐不用说了,赚大钱对她都成执念了。
对其他人,别说徐然大哥,就是陈恳大哥估计也受刺激不小。
不然他不会还想着自己就入股,不参与运营。
不过他这想得确实太美,直接就被徐然大哥和二姐把他排除在外了。
如果高老师买辆车租给开黑车的人,其实性质和徐然大哥搞的差不多。
徐然大哥手下的师傅,骑一辆三轮车一个月都能赚两百多,再上交两成给他。
那黑车司机一个月赚的会不会上千啊?
这样的话,付给高老师的租金怕也得有200啊。
这其实比买套房子出租还划算呢。
但她肯定不能那么弄。
(现在肯定都是黑车,没有政策就办不了经营牌照)
徐然大哥没正式工作,家里也没谁端铁饭碗,他不怕。
反正现在这么搞的人越来越多了,法不责众。
但高老师肯定得担心对师丈有影响啊。
她说等她回了外交部大院,再和其他那些同一个圈子的人商量一下合法投资的事。
于朵的思路由此也打开了,所谓的出租车其实跟徐然大哥的三轮车队差不多吧。
只不过,徐然大哥的三轮车队如今基本只能在火车站附近活动。
去得远了,靠三个轮子的就太耗费时间了。
但出租车不同,四个轮子的基本不受地域限制。
而且越是远,可能越需要出租车。
如今北京城的公交车线路也很有限呢。
于朵觉得能理解那些开黑车的了。
如果有钱买车真的可以搞个黑车车队。赚的肯定比徐然大哥的三轮车队多多了。
反正等开始有政策了,就由黑转白嘛。该交的税绝不逃一分!
他们现在也是没办法。
政策出台,其实也需要先行者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才能根据实践来制定的。
在那之前,也只能整黑车。
没有相关政策,除了国家和集体的厂矿等,其他所有商家都是黑户。
不过,买一辆小轿车的成本价实在是太高了。
国产的上海牌轿车新车都要两万五,就是旧车也得上万吧。
这就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她先忙活中考,和关大爷一起守着废品站小富即安吧。
不过,关大爷说的阶层跃升,小打小闹肯定是不行的。
等中考之后,她得好好捋一捋了。
于朵觉得挣钱真的是会有瘾的。如今光废品站,她一个月就入账一百多了。
却越来越不满足,这山望着那山高!
但是,如果人人都那么容易满足,这个社会可能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呢。
不满才是向上的阶梯。
师兄妹两人进了机械厂,就看到黄师傅在进大门的地方办板报。文字是写好了的,他在描插画。
可能是被人不小心弄花了一点。
他的年纪不属于今天下午能放假的那一批年轻人了。
他一瞅见于朵就冲她笑了笑,然后又好奇的打量骑车载她进来的人。
坐自行车后座算是很亲近的关系了啊。
于朵便也笑着给他介绍,“黄师傅,这是高老师的儿子,常宁师兄。”
黄师傅便恍然了,那难怪于朵这么快就和人一副很熟的样子了。
然后他表情又有点不自然了。
他之所以一见到于朵就瞅着她笑。是因为今天54青年节,厂子里让专门办的一版板报就是讴歌青年的。
今天上午才办好的,插画花了他拿彩色粉笔过来重新描画一下。
嗯,这一版就是讴歌的于朵等青年的优良品质,是有人的投稿。
其实就是辛小二投的,只不过没用他自己的名字。
他不想因为作者是他,让于朵吊在了别人的舌尖上。
而且,他写的版本被辛部长枪毙了。
因为他改来改去,上头还是很多对于朵的溢美之词。
他是真心的,但说得太过其实对于朵不利。
过犹不及!
所以给领导写稿子出身的辛部长就手把手的教小儿子,怎么把于朵放到一群人里去,稍加突出。
这样就不会太过显眼,说得太过了。
而且,不要大书特书她照顾高老师的事。因为如今大家都知道她得到回报了。
反而要多写写她帮助其他没什么名气的老人的事情。把她照顾高老师的事也放在里头就好。
所以这会儿直接遇上了高老师的儿子,黄师傅一时表情就有点不自然。
不过想想这写的都是真事儿,应该不至于忌讳才是。
于朵和常宁原本都没看板报。这板报一般没什么新鲜东西,都是应付了事。
不过也许人对自己的名字总是要敏感一些。
于朵扭头的时候,眼光余光瞥到了自己的名字,就转过头来多看了两眼。
还真写的是她啊!
她看了几行,有点脸红。不太习惯被人这么直白地表扬啊。
常宁是看到她的表情才留意去看的。
看过他妈那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