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二分之一剧透[穿书]》 40-50(第2/15页)
晏然打算先解决这一部族的问题,免得对方打乱自己的节奏。
虽然当事人无法继续为昏君事业发光发热比较可惜,不过温晏然想了想,一时的上风其实无关紧要,横竖等自己露出昏君的本来面目后,这些行为都会被外界用穷兵黩武来概括。
而且倘若乌格奇所言为真,他这么急着在外头找援引,大约也有些左将军势力已经快要压过头人那边的因素在……
“阿仪,你去把这只盒子送给董卿。”
温晏然口中说的董卿正是董家的董复,此人本来是定义郡的太守,因为考评出色,按理该升入中枢。
董侯一族因为玄阳上师的事情,近来一直低调做人,池仪受命而去,亲自将木盒送到门上。
木盒当中装着董家之前的请求皇帝去爵降罪的折子。
董复多年为官,经验丰富,迅速明白了天子在暗示他们该用什么来换取爵位的保存,不顾如今正在年假当中,立刻上书,说自己在定义郡那边尚有未尽之事,希望等完成之后,才回建平任职。
太启宫那边迅速给出了同意的回应,董复顾不得现在正在年节期间,直接带上随从护卫急匆匆地赶回了原本的辖地,连幕僚都落在了家中。
乌流部虽然是大族,但乌格奇本人进入建平时所用的身份只是一侍卫,他身死的事情至少在表面上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
萧西驰府中。
在打听到乌流部那边的变故后,庆邑部这边的感想格外复杂。
他们一直对于要不要按泉陵侯的计划来有些拿不准,结果这边总算准备好鼓起勇气冒险,天子那边就体贴地帮着他们放弃了之前的预案——自从乌格奇身亡后,乌流部那边便彻底安静了下来,再也不提贩卖奴隶的事情。
同在建平的族人们议论纷纷,而这个府邸的主人萧西驰,如今正独自待在书房当中,目光难掩凝重之色。
她回忆以前的经历,发觉厉帝虽然残暴,但其人想法还相对容易把控,只要小心行事,总算能保全自己跟下属,但到了温晏然登基之后,萧西驰却实在难以猜透这位天子到底在琢磨些什么。
倘若那位小皇帝对庆邑部想要从城中溜走的事情一无所知,乌格奇的脑袋不会掉得那么精准,但要说小皇帝有所猜测,那为什么不曾加强对庆邑部诸人的看管?
萧西驰看向窗外,今天是个没有阳光的阴天,因为天子神鬼莫测的手段,建平内所有蠢蠢欲动的势力,都像是被雪覆盖住的地面一样,骤然间沉寂了下来。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皋宜郡郡守府中。
宋南楼看着面前的友人, 扬了扬眉:“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师诸和微笑:“襄青那边的事情由小温校尉掌管,弟闲来无事,索性过来兄长这边瞧瞧。”
宋南楼跟师诸和自幼相识, 颇为了解对方的想法,知道他这个时候跑来皋宜, 是不欲与宗室争功,同时也想韬光养晦的意思,当下摇了摇头, 道:“你虽然已经出仕,但办事的时候, 却只肯出六分力气。”
师诸和笑:“只要不误了公务, 何妨得行乐时且行乐?”又道, “如今兄长已然择主,弟却还想再闲云野鹤几年。”
宋南楼知道自己这个友人一直觉得大周气数将尽,又自认不是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豪杰,早就下定决心,准备找一个合适的主君辅佐,对方虽然同样觉得小皇帝聪颖天赋,可惜受困于朝中局势, 再怎么努力, 也只是徒劳而已。
作为已经打定主意跟皇帝混的臣子, 宋南楼十分希望能把友人也带入到这个任劳任怨的工作氛围当中,于是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陛下前些日子写与我的, 你可以瞧一瞧。”
师诸和接过, 一目十行地看完, 末了点了点头, 感慨:“陛下明见千里。”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 只是要求宋南楼加大殴打当地豪强的力度,尽量从这些人身上多获取一些粮草出来,并征调豪族家中的奴婢徒附为民夫,往庆邑郡送一部分粮草过去——温谨明当初之所以会防着庆邑部附近的边营回调,就是因为此地跟皋宜、襄青等郡都处在同一个方向上,而且途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水路,行进速度不会太慢。
除此之外,信上还提了一点需要跟襄青那边通气的问题——两郡事情解决得比想象得要快,等一切尘埃落定后,禁军且不忙着往回走,等督促完春耕再返回不迟。
宋南楼:“当时随同而来的还有另一封信,陛下有谕,若是萧西驰将军忽然过来,就把第二封信给她。”看着友人,“不过直到今天,我都没听见建平那有什么特别动静——你觉得萧将军会过来么?”
师诸和:“若是没有第二封信,萧将军倒有五成可能过来,既然有了第二封信,那可能便不足一成。”
宋南楼点头——温晏然会这么嘱咐,就是猜到萧西驰有意出逃,那么自然会对此多加防范,之所以还给第二封信,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师诸和静静站着,面上忽然泛出一丝苦笑:“陛下若是能早生五十年……”
宋南楼负手,道:“我本来也希望陛下能早生五十年,不过如今也并不算晚。”
师诸和没有说话,宋南楼也不指望立刻便能说服友人,笑道:“你心中还是不信,那不妨多瞧上一瞧。”
此时此刻,在谈论建平情势的并非只有宋南楼这边的人,泉陵侯那边也因为京中变化超出了掌控而有些忙乱——除了温谨明本人还十分坐得住之外,褚氏跟崔氏都有点坐立难安起来。
私室当中。
收到信件的褚丛默默无言,半晌之后才对与幕僚道:“咱们倒是小瞧了温惊梅。”
幕僚:“依明公之意,近来种种都是国师的手笔?”
褚丛点头:“虽然京中的来信总说天子明察秋毫,但小皇帝当真如传言一般聪慧,年少时岂能一点风声都不曾传出?”又道,“其实当时给温惊梅加上柱国的时候我便有所怀疑,按大周惯例,天桴宫一向不涉朝政,但你看自从小皇帝登基之后,他温惊梅可有一点原来避世的模样?”
幕僚露出若有所思之色,随后衷心赞叹:“明公所言极是。”又帮着批评了几句,“谁能想到,温惊梅自小装得淡泊名利,原来是为了这一日。”
他们在建平内也有耳目,可以确认天子时常驾临天桴宫,与国师相见,前段时间还也选拔了不少天桴那边的道官入朝。
褚丛轻叹:“连袁言时都渐渐想要抽身退步,可见天桴宫势力何其之大。”
幕僚佩服道:“还是明公见事分明——若是温惊梅未曾把持朝政,那把持朝政者就必定是袁言时,如今他被降职为光禄大夫,连改元后都未曾复归原位,那朝中权柄究竟落于何人之手,也就不必赘言了。”
——温晏然并不知道她的潜在对手都在琢磨些什么,不然肯定得感慨一句,如果不把她穿越人士的背景纳入考虑的话,这两位的思路还是挺正确的……
幕僚:“既然如此,不知明公该如何为泉陵侯解忧?”
褚丛冷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袁言时的性情,此时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