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不了古代人: 14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学医救不了古代人》 140-160(第9/31页)

,有了它大启的工业将快速发展。

    宋玉竹摸着熟悉的橡胶制品会心一笑,这回终于能骑上胶皮轮子的自行车了。

    他立马在滨州和福州两地开设橡胶厂,然后是在云南地区种植橡胶树,希望号再次启航前往柔佛州。

    这次除了要收集橡胶,还给那边的人带去了先进的纺织机和适合那里种植的食物种子。

    不管怎么说柔佛也是大启的一部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效忠大启。

    *

    三月末,倭国皇子来上京拜访。

    这是继大启建立后,第一位主动进京的外国皇肆。

    倭国皇子名叫松本鹤,二十多岁,身上穿的衣着样式同武朝差不多。这是他们当年来中原学习时,一起将武朝的文化也一并学了过去。

    松本鹤会说汉语,说得还不错,跟查尔斯有得一比。

    他这次来姿态放的非常低,一直为自己的国家道歉,还带了不少金银财宝赔罪。

    不过宋玉竹却不怎么吃他这一套,这个无耻的民族从古至今都让他厌恶,自然没给什么好脸色,只派了鸿胪寺招待他,自己都没露面。

    上次宋玉竹派水军轰炸了倭国,把他们吓得半年不敢出海捕鱼。松本鹤千里迢迢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大启,就是想要学习制作炸|药的方法。

    鸿胪寺卿廖玉一听脸色都变了,开什么玩笑?火药这么重要的东西能教给你?教会了你们打我们国家?这倭人还真是有够不要脸的,炸药是不可能给的,想要学习大启文化请自便。

    松本鹤大概也察觉出大启皇帝的态度,愤愤不平的说他们瞧不起小国,当年武朝可不是这么对待他们的,不光教他们文化,还赠送他们许多财宝。

    宋玉竹直接吩咐廖钰道:“武朝已经亡了三百多年,倭国若想追随武朝,朕随时可以送满足他们。”

    松本鹤一听吓坏了,第二天便要回去,临行前廖钰也没让他空着手回去,送给了他三车水泥当做礼物,对付不要脸的人就得比他更不要脸。

    没过多久高句丽的公主也来了,还带来了许多人参灵芝等珍贵的药材,打算到大启和亲。

    *

    十多辆马车行走在前往上京的官路上,车里满载着珍贵的草药和珠宝。

    其中一辆马车里,一个打扮华贵的女子有些紧张的望向窗外,此女就是高句丽的长公主李显秀。

    行驶的条路是使入大启国界后就有的,平坦的简直不像话。

    前几年她听父兄提起过大启修路修到了边界线,没想到是这样的路啊!

    同行的丫鬟兴奋道:“公主,大启国跟咱们国家真的很不一样呢!”

    “是啊。”李显秀有些不安,这次和亲她本想拒绝,但父兄一直劝她试一试。

    因为大启皇帝至今还未立后,只要她进了后宫,生下一男半女,将来肯定有继承皇位的机会。

    虽然她觉得父亲的想法有些天真,但来到大启后,突然对那个年轻皇上好奇起来,兴许和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146章 累倒

    李显秀来到上京时,再次被这里的繁华所震惊。她没怎么读过书,没办法用语言描述出来自己看到的东西,不过听长辈们说过神仙住的天宫,大抵就是这个样子吧!

    那高高的城墙,平整干净的马路,还有路两旁的商铺……商铺窗户上镶嵌着闪闪发光的东西,简直像宝石一样漂亮!

    不光是她,随行的其他人也是张大了嘴巴,东张西望眼睛都不够看的。他们这副没见识的模样让盘查的士兵忍不住勾起嘴角,心中的自豪之情迸发出来,这里可是大启,是自己的国都!

    依旧是鸿胪寺卿廖钰负责接待他们,对待高句丽他倒是没像倭国那般随意,毕竟高句丽每年都会派人送贺礼,平日里也安安稳稳从来没主动招惹过大启。

    他把这些人送到京都会馆,李显秀提出要见皇上。

    廖钰道:“这件事下官做不了主,皇上想见您时,自然会召您入宫。”

    李显秀倒也不是胡搅蛮缠的人,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道:“那劳烦大人帮我把写封信递交给皇帝。”

    廖钰接过信:“好的,公主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跟这里的下人提,在下官权利范围内,会尽量满足您。”

    李显秀想了想:“请问这窗子上贴的是什么东西?为何这般漂亮还……还”

    “透亮?”

    “嗯!”她重重的点了点头。

    “这是大启的琉璃,公主若喜欢,回去的时候可以带一些。”琉璃不算是稀罕东西,毕竟民间百姓都可以用。

    李显秀沉默着,她可能回不去,不过可以让同行的将军带回去。高句丽严寒,若是能用上这种琉璃窗,冬天肯定会暖和许多。

    廖钰带着信入了宫,把接见高句丽公主的过程讲给了皇上。

    宋玉竹听完道:“朕暂时没时间见她,让她先在公馆里住着吧。”

    “是。”

    倒不是宋玉竹故意晾着她,而是真没时间,这段时间天天忙到深夜,身体眼看着消瘦了不少。

    两个橡胶建厂正在筹办,滨州选址已经确定,距离上京不远,可以随时派人前去督查。

    福州的橡胶厂距离上京几千里地,来回走一趟要小半年,即便走水路也要四个月,只能派稳妥之人前去。

    宋玉竹选李捷代他前去建厂,那边条件艰苦,李清台这一去估摸着要遭不少罪。这一趟也算是对他的历练,若是做好了,回来肯定要往上提了。

    *

    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马上要春耕了,玉米和新麦种也要推广种植。

    玉米种子这次带回来非常多,足够整个上京祭田种植。不过宋玉竹没打算全都种上玉米,因为百姓对玉米还不太熟悉,万一种植不当很容易绝产。

    再来种太多的玉米,影响百姓吃饭,最终只选了三分之一的田地用来种植这些玉米。

    新麦种经过去年的实验,收成不错,今年不少老农户主动种植新麦,司农司又将新麦种送到冀州和中州,希望能增加两地的收成。

    除了这两件事,还有印刷新纸币一事。

    负责绘制纸币的人是大画家张帷和书法家黄铭,这二人都书画届的泰斗。

    宋玉竹第一次派人找到二人时,他们听闻要将自己的字画印在钱币上,纷纷拒绝。

    文人讲究雅致,钱乃铜臭之物,与自己的字画沾边以后还怎么在这圈子里混了。

    宋玉竹倒也不强求,只问了他们几句话:“你们觉得钱是干什么的?”

    二人面上露出疑惑,不明白皇上问这个干嘛?“钱还能干什么?当然是买东西的?”

    宋玉竹道:“钱可以买东西,但比买东西更重要的是流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百姓,人人手中有钱,人人认得钱,但他们可认得你们?”

    两人沉默,从古至今书画家最大的荣耀不就是被世人赏识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