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致富发家: 4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到六零致富发家》 40-60(第25/63页)

不批的,现在村里也有地方:“你看中了哪里?”

    赵三石:“我家后面那一块,离的近,旁边不是还有空地吗,我弟也要批,他也差不多了。”

    宅基地得要独立门户才能批。

    这就是分家了。

    赵三石:“我们家里穷成这样也没什么好分的,不分家,那地方想建房子都没得建,而且我们离的也近,抬抬脚就回去了。”

    这事顾向恒不会多说什么,人家的家事,把手续给办了。

    郑雪英知道这件事情,发了好一会儿呆,“我不知道这件事儿,也没听雪莲说,她这就有对象了呀。”

    她想到过年回来后听到的只言片语,幽幽叹了口气,这是知道家里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所以才有了这个心思。

    联想到自己,郑乐英有些茫然,她回去的时候也想过自己能不能留下,只是她哥哥没办法给她找一份工作,而她爸没有这个心思,他现在话里话外说的,都是他的小儿子了。

    他就是有能耐,这能耐也要留着给他小儿子用了。

    或许有一天,她也会在这里嫁人生子,不过好在,她在这里不是孤单的,她有外公,有舅舅,有很多亲人在这里。

    转眼间,就到了九月,秋高气爽,江景翔、赵建军、赵建丹成为了上庄小学光荣的一年级新生,欢天喜地的踏进了那崭新又结实的教室,在新教室的旁边,是一群青年,他们正在用他们自己的砖窑烧出来的红砖搭建新的办公室,以后老校长他们不用再记在哪个又破又小的办公室里一起办公了。

    等到这里建好了,这一群青壮年马不停歇,就要开始给村里铺路了。

    第49章 抢手的砖/碾米机

    江景翔、赵建丹和赵建军三人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老师是江明宗,数学老师是女知青陶玉。

    一二三年级的都是他们两个负责,四五年级的就是老校长和主任。

    他们三个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一年级的同学基本上年纪都偏大一点,江景翔的年纪是最小的。

    普遍来说,大部分的人会在九岁十岁的时候把孩子送进学校,这个大部分指的是家里有一定的财力,还重视学习,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的人家。

    他们的钱有限,没办法支撑孩子一路读下去,所以就选这个年纪让孩子读两三年的书,这个岁数孩子基本上也懂事了,静得下心学习。

    两三年之后他们基本的读写也可以,人也长大了,可以当个劳力使用。

    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而少部分人才会一路读下去,小学读完了,再供上去念中学,中学他们村里是没有的,必须要去县城。

    赵建丹是比较孤单的,因为和她一样新入学的女同学少。

    除了她以外,就两个女同学,一个女同学她的妈妈是老师陶玉,另外一个她的爸爸是工人。

    一个妈妈是老师,一个家里比较宽裕,所以才会把女儿送到学校来。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有这两个非同一般的情况,今年就只有赵建丹一个女新生。

    她回去之后就跟江景瑜说了这件事,“婶子,我们老师也说,现在女学生更少了,去年的时候女学生多,但是大部分上了一年学或者一学期就不上了。”

    这些家长相当一部分是冲动了,被江景瑜给刺激的,觉得他们的女儿也行,然后经过时间的流逝,他们冷静下来了,或许是认识到这件事情不是谁都能做,也或许是心疼钱,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那些女孩子又从学校回到了家里,所以今年的女新生就三个。

    这个还是比较多的,之前有几年一个女生入学的都没有。

    顾向恒和江景瑜都叹了一口气,造成这种现象,一个是观念,一个是穷。

    重男轻女的观念还需要时间慢慢的洗刷,而穷这也是基于现实。

    在肚子都没法填饱的情况下,谁又舍得把家里那所剩无几的钱砸到学校去。

    现在的学费可不便宜,一年的学费好几块钱,可以买好几斤的肉,也可以买小几十斤的粮食了。

    江景瑜摸了摸赵建丹的头:“希望过两年你们学校的人更多,女同学也更多。”

    赵建丹大力的点了点头:“婶子,会的!”

    ——

    赵大石现在是鲁师傅的头号助手,鲁师傅要做什么,他就一点折扣都不打的做。

    大队长说鲁师傅欣赏老实干活的人,让他听鲁师傅的话,他也听了,鲁师傅说东他绝不敢往西。

    烧砖很辛苦。

    不管是在山上挖泥土,运送,还是在烧窑时候,全都是苦力活。

    力气小点的都容易吃不消。

    他瘦了,他爱人和妈妈都心疼他,“你瘦了,多吃点,不吃饱一点你身体撑不住的。”

    赵大石摸了摸后脑勺,憨憨的笑了:“是得要吃多点。”

    赵母就也跟着笑了,“幸好大队长体贴你们,把你们的工分上调了,还给你们发福利,不然怎么撑得住,人又不是铁打的。”

    这说的补贴就是给他们隔段时间发鸡蛋补充身体。

    不是赵母说,这要是不把工分加一加,又没有补贴的话,她真不乐意儿子去干这活,太辛苦了。

    也就是因为有这份补贴,他们还能干下去。

    现在眼看着几个儿子都要成家立业,赵母的性子比之前平和多了。

    如果当初江翘想要让江景瑜被一个男人从水里救上来,毁了声誉,无法嫁给王鹏飞,还不想让她日子好过的话,就不会选赵三石。

    他们家里没有那么穷了,在这种村里大搞发展的时候,壮劳力多,还成了一大优势。

    赵大石没说话,摸了摸后脑勺,他们这么卖力也有做给鲁师傅看的意思,如果他后面又改主意了,愿意把这技术教给他们的话,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随后赵母就惦记起了这些红砖,“我去看了,那砖比不得买来的,也很不差了,什么时候村里面才会有多余的砖?到那时候我们第一个去兑换,到时候用红砖建房子。”

    她的话语里满是向往,“你三弟四弟要起房子了,要是在年底的时候赶得上,就用工分或者出些钱买一些红砖回来。”

    赵大石点头。

    有这样心思的人真不少,赵三石抬头问赵大石,“大哥,怎么样?产量跟得上吗?年底前可不可以供应得上,把村里的路修好?”

    赵大石,“可以的。”

    大队长说了,要把村里该修的修好之后才会开放一部分红砖给大家兑换,所以烧砖的大家伙都很卖力。

    因为他们自己也基本上都心动了,想要兑换一些。

    他们现在烧的砖越多,就可以越早开放兑换。

    他们现在每天马不停蹄的干活,还是比较有希望的。

    赵三石,“除了修路,禽舍那边也要用砖。”

    赵大石,“也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