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240-260(第13/31页)

得他身材高壮,面貌五官生得颇为庄严,颏下甚至还有稀稀落落的几枚胡须,却又是这般服饰。让明远一时闹不清,眼前这人到底是宫中禁卫,还是内侍。

    “童供奉!”

    王雱见状,上前打了一个招呼。

    明远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到底也还是个太监。

    只见那名姓童的太监点了点头,一开口便声如洪钟:“王侍讲,请入内吧!”

    王雱便脚步轻快地带着明远越过了那道虹桥。虹桥将两人引向金明池正中的五座殿宇——一座大殿中坐于浮岛中央,四周四座辅殿环绕。

    明远顿时苦笑道:“元泽,你这是带我到哪里来‘踏秋’了?”

    王雱见到他这副表情,一时也忍俊不禁,压低了声音笑道:“远之啊远之,没想到你也会露出这等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还没等明远解释,王雱便转而叹息道:“远之啊远之,世人对这样的机会都求之不得,唯有你是等不及地要双手往外推的。”

    王雱都把话说到这地步了。明远还有什么听不懂的?

    眼前这座位于金明池中湖心岛上的殿宇,他早年间随苏轼等人来游玩时就见过,知道这是“水心五殿”。

    然而这“水心五殿”在春季时是金明池向士庶开放的内容之一,到了此刻今秋时节,却是专供皇家宴游的殿宇。

    随着道路两侧侍立的禁军与内侍人数越来越多,王雱屏息凝神,引领着明远向内水心五殿中走去。

    他却并未将明远带进正殿,而是带去东面的一座小殿。

    明远眼尖,他在王雱身后就看见了王安石和另一名官员。坐在他们之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面色白净,身着红衣,戴着小帽。

    他与官家赵顼的首次见面,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到来了。

    第249章 亿万贯

    就在王雱小声笑话明远, 说他第一次表现出“没见过世面”那会儿,明远借机偷偷确认了一下“不卑不亢”卡确实已经启用,运行状态良好。

    此刻明远见到身穿红袍,戴着小帽的官家赵顼端坐在椅上, 便大步上前, 来到赵顼面前, 伸出手,将赵顼的手握了握。

    赵顼的眼神有点发呆。

    他看似一脸懵地望着明远走过来, 可后来还是从善如流地伸手,与明远互握,然后神态便恢复自如,脸色和煦地望着明远向身边的王安石与另一名官员打招呼。

    明远从王安石口中得知, 坐在皇帝右手边下首这位,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至宝丹”副相王珪。

    王珪见到明远,竟主动伸出手与明远握手,还热情地大肆吹捧,将明远以前在杭州和最近在汴京所做的功绩给吹得天花乱坠。

    明远:很好, 这样我总算大概知道皇帝看中我那些功绩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不卑不亢”卡, 确实是有点东西。

    看得出来王珪是个惯会揣摩上意, 见风使舵的。但王珪想要接近明远, 向明远示好,竟然也要使用明远所习惯的同款礼仪?!

    见过在座的几人,明远就先在赵顼对面一张交椅上坐下了。

    赵顼又微微一愣, 但马上恢复正常, 似乎明远这等“无礼”的表现正在迅速被屏蔽。

    在此之后, 赵顼当即命给王雱赐座——总不能大家都坐下了只有王雱一人站着。王雱这才在明远身边坐下来,同时递给明远一个鼓励的笑容,看得明远心里暖暖的。

    明远:看起来我真的是怎么折腾都无妨啊!

    此时此刻,官家、王安石父子、副相王珪,还有明远,五人“挤挤一堂”地坐在“水心五殿”的东面偏殿里。早先那名姓童的内侍身姿挺拔,像一枚铁塔那样守在殿门口。

    明远忽然有了点灵感,心想:姓童的太监……这位不会就是后来封王的那一位吧!

    “明远,朕久闻你的名字,今日终于见到了。”

    坐在绝对主位的官家赵顼缓缓开口,眼中含着温煦的笑意。

    这位年轻的皇帝面白微须,看起来也不过是二十六七岁的模样,神色和蔼。只不过能看得出他休息得不太好,眼下略现青色,完全是一副肾虚的模样。

    明远猜他是既操心国事,又忧心子嗣,所以才会是这样一副形容。

    但官家表态,明远即便有“不卑不亢”,也不能完全没有表示。他只得低下头,多少谦逊了了一下,听得王安石脸上和缓,伸手去拈了拈胡子。

    “你在杭州和在京中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以来,于‘官交子’推行一事上的贡献,朕都有所耳闻,且很是欣赏。可是你为什么不愿意入朝为官呢?”

    赵顼这样问,明远便推说他的“才学不够”。

    回答赵顼的问题时,明远稍稍放大胆子,用了“我”这个自称,而不像王安石王珪王雱他们那样用“臣”这样的自称——赵顼再次默许了。

    仿佛是为了戳破明远的谎言似的,赵顼从袖口中取出一本书,放在明远面前。

    明远一见:哟,老熟人!

    这本书是他自己著作的《经济学原理》。

    明远忍不住有些脸红。

    他这算是把后世那些巨匠们创造的内容搬运到这个时空里,沾光的却是自己。

    “朕读过你的《经济学原理》,于经世致用之上确实是别出机杼。”

    王安石顿时与王珪相互看了一眼。

    赵顼见到宰相们的表情,脸上隐约露出笑意:“对,朕将这本册子给了宰执们看……对了,还有今日没来的文枢密使……”

    明远:原来文彦博今日没来?

    挺好的,如果要他再与文彦博辩论一次,少不得又要被迫花掉一张“舌战群儒”卡。

    “……朕要宰执们尝试驳倒你的文章,结果他们都说驳不倒,包括文枢密在内。”

    赵顼说得兴高采烈,明远听得瞠目结舌。

    原来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拿自己的“作品”试验过了!

    好在他在《经济学原理》引述的都是颠扑不破的基本原理,与人民息息相关。宰执们想要驳倒,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明卿,你怎好意思对朕说,你才学不够呢?”

    赵顼用“明卿”二字称呼明远,若是换个本时空的人,恐怕要感激涕零,俯首谢恩了。

    然而明远有“不卑不亢”卡在,他自然也维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此刻只是略略向赵顼躬身,道:“若是在货殖一途,我所知虽然有限,但愿为陛下略尽绵薄之力。”

    “怎可只尽绵薄之力?”

    赵顼面上顿时表现出微嗔。

    “未来我大宋需要‘富’,需要‘强’,朕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来做朕的谋主。”

    这话从官家口中冒出来,连明远都不由自主地呆了一呆。

    年轻的皇帝,竟然希望更多思想独特,能够别出机杼的年轻人,来做他的“谋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