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20-130(第1/19页)
第121章 第 121 章
勤德殿中, 太子、衡王、郭阁老和吏部尚书蔡腾皆在,正在商议江原省新策推行之事,欲调派哪位官员过去主持。
夏阁老和高明进觐见也为了此事, 皇帝便询问他们可有合适的人选。
夏阁老与高明进在过来的路上已经商议,地方上和朝廷中的人盘了一遍,倒是选出了一位。
夏阁老回禀道:“臣倒是认为有一人较为合适, 吏部侍郎汤逢春。”
他给出理由, 汤逢春曾在地方任过学政和知府, 又曾于户部任职, 后调入吏部,庶务熟悉, 办事也很有策略。江原省新策推行艰难,和地方的士绅地主作乱有关, 也与地方的官僚懈怠脱不开干系,派他过去最为合适。
皇帝意味深长地朝高明进瞥一眼,说道:“衡王推荐河西省巡抚叶旭阳, 叶旭阳有平乱安民经验。太子推荐东原省魏轫,魏轫在东原省的政绩也是有目共睹。夏爱卿认为这二人如何?”
既然各有推荐,那就相互-评一评吧。
衡王推荐的叶旭阳是太子的人。
江原省现在就是块难啃的骨头。衡王推荐太子的人,目的是把这个难题推给太子。南安省的秦耀先是衡王的人,现在南安省尚且算顺利, 若是江原省这骨头太子的人啃不下来, 两厢一对比,可就不好看了。若是啃下来,最后于他衡王也有利。
太子推荐魏轫, 并无私心,用意很简单, 魏轫有能力。@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至于夏阁老推荐汤逢春,夏阁老认为汤逢春此人有能力办这个差。
高明进为何会与夏阁老相同的想法,则是因为汤逢春与其不和,外放地方自然眼不见心不烦。江原省情况复杂,办砸了自不必说;办好了能不能回京,回京还有没有更合适的位置也不好说。而且办好了,新策试行成功,对他高明进来说是好事一桩,从哪方面说,都有利无害。
在场的几位大臣心里全都清楚彼此用意。
皇帝心中更清楚。
所以皇帝一点都不急,很有耐心。
夏阁老回道:“西北今年小有波动,安西北策又正在逐步实行,西北地方最需要安定之时,臣以为不宜地方大员调动,河西巡抚并不合适。至于魏轫,地方上经验丰富,政绩不凡,然其人处理江原省不适宜。”
皇帝又饶有兴致地问太子和衡王对于夏阁老推荐的汤逢春有什么看法。
衡王并不赞同,太子也认为汤逢春地方经验不足。
皇帝又问郭阁老和蔡尚书的意见,郭阁老已察觉这里面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却没有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还是认为江原省现在情况,叶旭阳办事雷厉风行,有文臣之才亦有武将之能,最合适不过。
蔡尚书之子是东宫伴读,蔡尚书算上是太子的人,自是支持太子。
三个人选,二比二比二的结局。
皇帝觉得好气又好笑,真是谁都不让步。
“白爱卿,你认为谁合适?”皇帝最后问白尧。
白尧听了这么久,诸位大臣心中的谋算他也看得清楚,若单论才干,这三位大人都不算差,但是现在显然不是单论才干的时候。
他直言回禀道:“臣认为汤侍郎更合适。江原省的新策推行遇到的问题重重,上至官员不作为,下至各官学学生罢课闹事,还有士绅和百姓对垒。一则,汤侍郎担任过地方学政、知府,在户部任官、如今为吏部侍郎,恰恰符合。二则,如今江源的局面软的不行,必须有强硬手段才能稳住局面,汤侍郎行事果决干练亦合适。三则,从朝中派官下去,更能有威慑力。”
皇帝不动声色地搓着手指,琢磨几息,对诸位臣子笑道:“既然推荐汤侍郎者众,那就安排汤侍郎,擢汤逢春为江原省巡抚,即日赴任,拟旨吧!”
衡王欲再言,郭阁老朝他微微示意,衡王咽下话,朝夏阁老和高明进冷冷扫一眼-
出了大殿,衡王脸色沉下来,本来是他和太子争此事,最后杀出了夏阁老和高明进,还杀出个汤逢春。
江原省差事办好了,夏阁老举荐有功,高明进的新策推行亦有功。江源的差事办不好,高明进的对头也调离京。
他们是一点亏吃不着。
走远了些,避开其他大臣,衡王才怒道:“这个高明进行事越来越没章法可循,去年暗中帮太子,现在又和夏阁老走到一起,明儿还不知要做什么。”
郭阁老笑着劝道:“殿下不必动怒,他行事一向如此。”
“以前他……阁老,你们翁婿间是不是闹了什么矛盾?本王听闻你们两家原本准备亲上加亲,后来作罢了。这几日风闻高家要娶个富商之女。他这……真是让人摸不透。”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郭阁老无奈地搪塞道:“小儿女间感情的事,高侍郎夫妇也不忍心棒打鸳鸯。”
“若真如此便
罢了。”衡王无奈地满面愁绪,他可不希望这个户部侍郎倒向太子-
俞慎思今日见识了一番古代版“投票制”,下值后询问白尧这几位大人的真实情况,他只对汤逢春了解一些。
汤逢春乃是汤获之父,与高明进素来不和,听闻是早年二人在户部时闹出来。其间汤逢春还被外放过,十之八-九和高明进有关。后来因为在地方政绩突出,被重新调回京中,去了吏部。
白尧和他一一介绍。
对于俞慎思说的“投票制”,白尧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你认为是投票制?”
俞慎思自然不信皇帝这么民主,只是调侃说辞。
“白大人是看出陛下的心思?”所以顺着皇帝意思投了一票。
“不可揣测圣意。”
俞慎思心里撇撇嘴,凑上前一步,歪头轻声玩笑道:“白大人哪天不在揣测圣意?”
白尧直接用折子敲他脑袋,故作愠怒教训:“一派胡言!”
俞慎思也乖巧认错,“是,下官知错,不敢胡言乱语。不过话说回来,这三人中汤侍郎的确最为合适,白大人也是不偏不倚诚恳回禀,陛下英明,心里早一清二楚。”
白尧笑着点了下他脑袋,“这话还像个样子。”
俞慎思呵呵笑了笑,又问:“白大人觉得汤侍郎能胜任吗?”江原省现在情况可不简单,难办的不是这些士绅读书人和新策的推行,而是地方的官员们。地方官关系错综复杂,上层的官员哪个不和朝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夏阁老推荐此人,也和高明进脱不开关系。
差办不好,落个办事不力之罪;办好了,却间接帮了高明进,还可能得罪朝中某些人。
看着是升了官,能不能坐得稳还不好说。汤逢春进宫谢恩的时候,看不出喜色,估计想撕了高明进。
白尧沉思须臾回道:“难说。”
“但愿顺利吧!”官员间,朝臣间怎么争斗,只要还能真心为百姓办事,不祸害百姓,也算是一个好官了-
高明进从衙署回到府中,难得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