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23-30(第3/17页)



    高晰此时上前对黎叔怒斥,并对孙大人道明,二伯母生前对他们兄弟视如己出,对府中下人亦是宽仁有余,根本与刻薄不沾边。是黎叔不知悔改,记恨报复。

    在后面审理中,黎叔咬定此事是他一人所为,背后无人指使。俞慎言心里知道背后是高明通兄弟,但拿不出任何证据。

    办案的孙大人知晓俞慎言几人身份,为官多年通过这几日问案,多少能够看出高家点事来。顾及远在京中高大人,他如今老丈人是吏部尚书,自己年底政绩考核节骨眼上,可不想得罪高家,将其家丑外扬。

    最后以没有新的证据为由,以黎叔身为高家奴仆,谋害旧主,诋毁亡故主母定罪,依律判杖一百五十,流放两千里。

    俞慎言知晓自己没有证据是主要原因,但也明白官场之人,趋炎附势者众。这个案子他告不下去,也告不赢。他知道这件事不能把高明通兄弟如何,他只是想让高明通兄弟知道,他不会躺着任人宰割。

    几日后听到消息,黎叔没有等到流放,一百五十杖后没两日便命丧牢中。

    俞慎思养了这么些天,身体痊愈,俞慎言为免在府城再遇险,也担心临水县的家人,原本准备放榜后再回去,现在决定提前走。

    高晰自从厨子招供那日就精神不振,结案后他就闷在客房不出。钟熠去敲门他也不应。俞慎言没过去打搅,让他自己冷静几日。

    临行前一天,俞慎言兄弟二人去附近书铺,打算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书,也不枉来此一趟。

    俞慎言翻看与科举有关的书,俞慎思则抱着一本地理志靠着书架蹲在一旁看起来。

    高明通当初送过来的一箱子“杂书”他已经看了一遍,最喜欢地理游记之类。这辈子不同前世,想去哪儿都不方便,也没有网络了解大千世界,只能在书中行万里路了。

    正看得入神,面前忽然蹲下来一个人,遮挡住他的光线。抬头见到了那日的青年书生,俞慎思惊得跌坐地上。

    年轻书生伸手来扶,俞慎思忙躲开,却没躲掉,手臂被青年书生牢牢抓住。

    “放开我!否则我喊人了!”俞慎思挣扎道。

    现在俞慎言院试已经结束,黎叔死了,可不保证面前人就是好人,说不定是其他歹人。

    “你大哥呢?”

    俞慎思朝旁边看,刚刚还在隔壁书架翻书的俞慎言,竟然没了身影。他用力挣开青年手掌,爬起身在几排书架间寻找,竟没有瞧见人。他心中升起不祥预兆,猛然回头,青年书生在四周张望,似乎也在寻找。

    他忙抱着书向柜台边人多的地方跑,此时俞慎言从旁边走过来,见幼弟慌张,忙询问出了何事。

    “我又见到那

    个书生。”

    俞慎言心头一紧,忙朝那边走去,青年书生从容地从书架后走出来,面带温和笑容,“高小郎,我们又见面了。”

    俞慎言见到此人,面露惊色,愣了一瞬,继而欣喜地笑着迎上去施礼,“晚生见过白公子。”

    俞慎思:“……”

    不是人贩子?不是要害他们的歹人?

    白公子朝俞慎思看了眼,笑道:“上次便遇见令弟,本来想见见你,奈何令弟戒备心重,你又院试在即,不便打扰你备考。未想到今日又有缘见到令弟。”

    俞慎思:这能怪我戒备心重吗?谁家好人像你这样?

    俞慎言转身叫幼弟上前,笑着问幼弟:“可还记得白公子?”

    显然不记得,原身的记忆本来就不多,又是零零散散的片段,里面并没有此人,否则他也不会误会。

    俞慎言给他介绍:“白公子便是当年在禹州救下大姐和我们,并将我们送回临水县的恩人。”

    原身的记忆中有这么个人,但是很模糊。这几年也常听俞慎微姐弟提及这位恩人。若当年不是此人心善救下他们,且不说他们何年何月才能回到临水县,很可能已经客死他乡。此人对他们姐弟有大恩。

    他愧疚地朝白公子作揖施礼,“晚生不识是恩人,数次无礼,恩人恕罪。”

    白公子自不会与一个孩子计较,笑着道:“你何错之有,是我没有与你说清楚,让你误会。”又欣赏地口吻道,“你小小年纪有这般警觉之心很难得。”

    书肆不是闲聊之地,对面便是一家茶楼,三人来到茶楼,要了茶水点心坐下来说几年阔别之事。

    白公子关心地询问他们当年回到家后的情形,俞慎言除了隐瞒高明通欲杀他们的事情,其他如实相告。

    当年一路相处,他对白公子的人品信任,他不是趋炎附势之人。

    白公子年纪和见识摆在那里,他们姐弟的身份和经历他也知晓一二,俞慎言短短几句话,他已经能猜到这背后的来龙去脉。不免感慨。

    他宽慰兄弟二人:“如此也好,如今一家人心在一起,和和乐乐,百事可兴。”

    俞慎言也关心询问白公子功名之事。

    当年白公子赴京赶考,落第而归,看现在的情况,今年春闱亦是名落孙山。

    白公子笑道:“这几年家中也出了些事,今年未有参加春闱,待三年后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俞慎言道:“白公子又沉心苦读几年,三年后必然金榜题名。”

    白公子笑着点头,倒了杯茶道:“先预祝小郎此次院试高中。”

    “多谢白公子。”

    想到金榜题名,俞慎言又想到在京城的二弟,不知现在情况如何。从高明通对他们姐弟屡次下手来看,高明进会善待在京的二弟吗?可他们姐弟如今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把二弟接回来。二弟对母亲的死因还一无所知,一直被高明进蒙蔽。

    二弟现在已经十岁,待白公子去京城时也十二三岁,那时候年纪大一点,会懂事点,有些事可以自己去做了。

    他开口道:“晚生有件事想拜托白公子。待两年后白公子入京赶考,可否替晚生捎封信。”

    “给令弟?”

    “是,我们姐弟都很想他。”

    知晓他们姐弟情况,白公子没多问,答应下来。

    随后白公子热心地询问他院试答题情况,俞慎言也想听听白公子点评意见,如实相告,并将几篇文章背来。

    白公子逐一点评后,笑着道:“文章皆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一篇尤为不俗。今主考官曾大人,曾任国子监司业,礼部郎中,平素最重德化礼教,想来此篇会得他青眼。”

    有白公子这话,俞慎言心里石头也算放下。

    “多谢白公子指点。”

    白公子玩笑道:“指点还算不上,若今后有机会,我倒是乐意指点,只要你愿听。”

    “白公子不吝指教,晚生求之不得,岂敢不恭听。”

    “如是便好,咱们有缘再会。”-

    回临水县途中,俞慎言见高晰还是满腹愁绪,知道此事对他打击很大。

    劝着他:“这不关你的事,我并没有怪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